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81108
大小:55.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4
《寓学于乐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寓学于乐,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内容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对学习、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学会于学习。【关键词】参与乐知乐探辩论①孔夫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教育教学的至高境界是让人快乐,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乐学更符合人的天性,只有乐学才能最大限度的开发人的潜能,让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成为创造性人才。当学习成为一种乐趣时,学习的效果是最好的。”因此,想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让孩子把学习作为一种兴趣,一种享乐,就让学生寓学于乐,乐于学习。如何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
2、面入手。动手动脑,乐于参与5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调动思维、感觉、行为的积极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思维、感觉、行为的器官。不少语文老师上课时都担心自己的讲述不够充分、全面。因此,对某些知识反复地讲述、强调。教师围着书本转,学生围着老师的思维转,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必然缺少主见,缺乏想象。时间一长,学生就滋长了惰性,不动手,不动脑,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上死气沉沉的,即使一个简单的问题,学生都懒得去想。学习成了隔岸观火一样无关痛痒的事,沉闷的课堂令我也觉得压抑。特别是学习生字词时,学生在机械的拼读中更显得无精打采的,学起来如同嚼蜡,效果就更不用说
3、了,学了几乎等于没学。②“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新课程标准里一句话惊醒了我这个梦中人。于是,由原来的老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老师听。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学生字词,看哪个小组学得又多又快,方法最好,再通过比赛的形式检查。有时候,学生不会读的字、词,不懂的地方,我就故意停下来不说,“强迫”学生去查证:进行竞争。有个人竞争,小组比赛。因为有了竞争,学生的好胜心理一下子就被激发了,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有争议或怀疑的时候,就马上查书。由于在学习中引入了竞争,大部分学生相当活跃:查字典,组词,拼音,释义甚至成语、典故的来源,学生都查得很细致、全面,讲得头头是道的。我也从
4、中得益不少。我奇怪于学生能找到这么多的资料,一问才知道,每个小组成员都至少有一本以上的不同的工具书,并随时带在身边。连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在自己的组员的监督下乖乖地把字典、词典等带回来。好学的同学还会预先学习,查证资料,上网搜索。这样,学生不仅把课文的知识学得深入,还增加了不少的课外知识。学生的知识面扩大了,眼睛也开始变得雪亮起来,专爱挑我的毛病“老师,这读错了”“老师,可不可以……”“老师,我查过资料,是……”当我对他们的异议持怀疑态度时,马上就有同学把相关的资料呈上来和我“对质”,让我哑口无言。看到一张张兴奋而涨红的小脸,我贪婪地享受着学生给我指正时的那种激动、迫不及待的气氛
5、5,并没有因为学生的指正而老羞成怒,有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注意,我还故意说错。课堂上,时不时传来了学生胜利的笑声和欢呼声。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也是在促使我进步,师生就在这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教学相长。抓住兴奋点,制造学生“乐”的机会也许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沉闷的课堂上,老师有意无意地提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涉及到某些有争议的话题时,全班马上如沸腾的开水,并滔滔不绝,你一言,我一语,争个面红耳赤。其实,这就是让学生乐起来的好机会。花上一点点时间让学生尽情快乐地宣泄一下吧。有些老师可能会因为考虑到进度、考试等因素而心疼那一点时间。可想想,学生经过那几分钟的放松,余下的时间都沉浸在快乐的心
6、情中学习,总比整节课都心不在焉有效多了。在课堂上我常有意出错,以此来让学生提神。有一次,讲到成语“目瞪口呆”时,我故意说成“口瞪目呆”,见没有学生反应过来,我特意解释了“瞪”的意思,还做了一次示范,再加重语气说了一遍。学生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在学生善意的哄笑中,我也乐了。学生在这一愣一笑中,已经想象出“目瞪口呆”的样子,当然,也顺便想象了“口瞪目呆”是怎么回事。同学的欢笑把走神的学生也引了回来。学生经过了这小小的插曲后,收拾心情,重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中,在那里,你会明显地感受到学生快乐的气氛。挖掘教材的快乐因素,让学生乐在其中5并非哄哄闹闹的课堂才是快乐的课堂,当学生对知识本
7、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对知识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快乐,对知识的探索、深究更是不可言喻的乐趣。教师要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感兴趣的因素,加以引导,使学生能乐在其中。我上课时喜欢设计一些具有辩论性的问题,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五壮士一定要引敌上山?《放弃射门》一文,福勒放弃射门,你怎么看?……我把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问题在学生的辩论中走向明朗,学生在辩论中逐步领会。一次小组讨论后,有一个小组还在争论不休,原来他们在争论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解释。一个同学认为这句话是车到了山前一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