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76249
大小:53.8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参话头的入处和深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参话头的入处和深入心觉法师参话头是专门针对于或者只是适合于禅宗的,而且只适合于祖师禅的内容,是为他准备的,所以说,参话头讲究一天到晚你把这个话头提起来,而且不让你去思维,用思维的方式去参话头,或者用逻辑推理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推理推敲,他都不允许,他说这个不是,你推敲你可能会明白好多道理,可是你开不了悟,开悟和推敲和理论推理就是两个概念了,他就不是一个概念,所以他就不允许推理,不允许用思维的方式去看这个话头。参话头比较流行的是“念佛是谁”,参这个比较简单一些,其实参这个没有什么意义,你要是用思维的方式呢,可能学过一段时间教理的人很容易就能明白了,但是
2、他开不了悟,用教理的方式诠释念佛是谁,他可以诠释出来,但是他开不了悟,他起不了作用。所以当“念佛是谁”提起来的时候,他只让你考虑这一个问题,其他的问题不允许考虑,而且在考虑“念佛是谁”这个念头的时候,仅仅是提不能想,所谓提就是想的开始,一般的时候,我们是提起这个事情来,然后不停地思维它去推敲它,来延续它。参话头不是这样的,他提起来以后就只允许你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最初的提起这个事情上面,不准你再往后面去思考,你往后面去思考这个事情就会有一个过程了。比如说我把这个事情提起来,然后就去推敲推敲,后面的内容跟这个内容就不相符了,他已经发生变化了嘛,他不停
3、在发生变化,在推敲的过程中发生变化,那么这个话头就消失了嘛,这个话题可能还在,但这个话头不在了。话题和话头是两个事情,话题我可以写很大一篇文章出来,写很长很长可能都是围绕这个话题来写的,但是话头不是这样的,话头就是这个问题刚提起来的时候,不允许、还没去写文章,这个问题刚提起来,就是它,后面就没有了。我们在想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个话头,比如说你问我,中午饭吃过没有,“中午饭吃过没有”这是一个话头,但是如果我说我吃过了,我什么时候吃的,这它就变成一个话题了,这就是一个区别。它得始终停留在一个话头上面不是话题上面,那么一直地参下去,一直停留在这个话头上面那
4、么它就会发生变化。它最大的变化就是疑情会生起来,其实话头本身是一个疑问的性质,它的性质就是这么个性质,你不停地去诠释它、去思维它、推理它的时候,你就是用后面的东西来解释你前面疑问的这个话头,你不停地在解释它,不停地在诠释它,所以说他只允许有前面,后面不允许的,那这时候疑情会生起来,生起来以后这时候那就看个人的力量,看个人的造化,看个人的宿业,也看个人现世的福报,那么他有一个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就是说你的力量有多大你的决心有多大,你自己的福报在这个时候凑得齐不齐,你的资粮够不够,就好比说这个灯一样,如果你前边积了聚了很多的油,那这个火可能就着很大,你
5、是烧不完的,如果你的油很少,你突然间想要把这个灯拨大一些,要不然就是烧一下就完了,要不然就是烧得不够大,就是说这个也需要很好的福报、很好的资粮、很好的环境,当你用功夫的时候旁边得有助缘啊,得有一个推进的环境,能有让你修行的这么一个环境,如果说这些都不具足的话,你又要为生活去奔忙,又有什么业障来了,那你就没有助缘了,那样即便是生起疑情来也会被打灭的。在修行的过程之中,到后期每个人用功的下手点都是一样的,最后的结果也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中间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时间的长短根据每个人因人而定。用《华严经》的理论来解释这一个现象,他讲究一个深究,深究在理论上来
6、说,就是一个理事或者事事的问题,那得先明白一个理,然后这理里面含有事,解决理了以后再用这理来对这个事,然后再用这个事去印证这个理,反复地来回地印,这样增加自己的念信,增加自己适应的念、改观的念,改变自己造作的念,你既得适应它而且还要改变它。造作就是现在说的业习,你要用符合于佛性的实践去改变它,那么它就需要一个大的力量,可以说它还有一个改观的作用。到后期谈到怎么样修证的话,你得悟,悟到一个什么程度,他是随着最初开始的悟性所得把你打开,打开以后还要通过事情来印证,你悟的这个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跟佛性的根本是相符的东西,他要在每一件事情上面去印证,在印
7、证他的时候就会把这个事更深入,逐步逐步深入这就属于证的内容,那么证的功夫内容可能过来就比较长远了,如果从教理上来说,是从一个凡夫证到二乘然后到菩萨乘,这样是证。但是悟了以后跟密法里边讲的又不一样了,密法重点提倡的是菩提心,大家都在讲菩提心。汉地有一本书叫《劝发菩提心》,为什么前面加一个“劝发”呢,为什么不就说发菩提心呢?我个人认为讲出来的菩提心,因为他那不是菩提心,是别人告诉你,你要这样去做,你做的这件事情虽然属于是发菩提心的内容,实际上他是不是菩提心啊,那还不是。有人分析了,说这也是菩提心的一个内容,只是还在凡夫见里面的内容,真实的菩提心在后面
8、。但是禅宗他讲的又不一样,他说你在前面不要去发菩提心,可以这样说,你没有开悟之前你真实的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因为你是不具备的,你说那我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