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69325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3
《中医学文化概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佛教四大理论和中医五行学说的联系五行即金、水、木、火、土,是中国传统的哲学观念。此五数运行于天地之间未尝停息,故称五行。五行乃生成育化万物之要素,与佛教的地、水、火、风(四大)为能造之说有相通之处。自南北朝以来,五行说逐步融入佛教,将之配于五戒、五字、五佛、五智、五根等。《内经》把五行学说引进到中医学领域,借助五行的归类,指示中医脏腑经络、病理、生理之间的联系,应用五行生克理论,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如以五脏配属五行,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四大的理论及四百四
2、病说,随佛教一起的传入中国,而为中国古代的中医医籍经常引用。南朝齐梁时代陶弘景增补晋朝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得一百一方,改名为《肘后百一方》。在该书序中曰:“佛经云,人用四大成身,一大辄有一百一病。”隋朝巢元方等所撰《诸病源候总论》中,用中医五行学说和印度四大学说来阐明病源。唐代孙思邈进一步尝试将印度医学的四大理论与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结合起来,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对于四大说引证更多。如在卷一序例,诊候第四中载:“经说:地水火风,和合成人。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风气不调,全身僵直,诸毛孔闭塞;水气不调,身体浮
3、肿,气满喘粗;土气不调,四肢不举,言无音声。火去则身冷;风止则气绝;水竭则无血,土散则身裂,然愚医不思脉道,及治其病,使藏中五行,共相克切,如火炽然,重加其油,不可不慎。凡四气合德,四神安和。一气不调,百一病生,四神动作,四百四病同时俱发。又云一百一病,不治自愈;一百一病,须治而愈;一百一病,虽治难愈;一百一病,真死不治。”在卷二十七养性调气法第五中说:“凡百病不离五藏,五藏各有八十一种疾,冷热风气计成四百四病,事须识其相类,善以知之。”王焘《外台秘要》中也有引述:“身者,四大所成也。地水火风,阴阳气候,以成人
4、身八尺之体,骨肉肌肤,块然而处,是地大也;血淚膏涕,津润之处,是水大也:生气温暖,是火大也;举动行来,屈伸挽仰,喘息视暝,是风大也。四种假合,以成人身。” 被认为系我国唐代医家托名所作的《耆婆五脏论》,也反映了当时的医学家视五脏、五行之说与耆婆代表的印度医学相一致的思想。宋郑樵《通志·艺文略》及《宋史·艺文志》均提到有《耆婆五脏论》一书。南宋陈自明在其《妇人大全良方》卷十曾引此书的十月胎象之说。南宋以后国内已不复见此书流传,惟十五世纪朝鲜金礼蒙等撰《医方类聚》时,将此书部分内容辑入卷四之中。十九世纪日
5、本丹波元坚据《医方类聚》辑佚该书,并以活字刊印,但其原书则已不可得见。上世纪初,此书原卷子在新疆吐鲁番出土,前面大部分均残,仍存卷尾一小段,现藏德国普鲁士学士院,编号为TIIY49。 明末清初医家喻昌撰《医门法律》,其卷二〈阴病论〉中解说四大与阴阳五行的关系:“佛说四百四病,地水火风,各居百一,是则四百四病,皆为阴病矣。夫水火木金土,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原不独畸于阴。然而五行皆附地而起,水附于地,而水中有火,火中有风,人所以假合成身,身所以相因致病,率禀四者。金性坚刚,不受和合,故四大惟金不与。”道家
6、养生思想主要精髓1、清静无为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2、贵柔、返朴归真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
7、“返朴归真”。3、形神兼养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中医药文化的特质1、中医药文化是一种肯定保守文化。过度早熟-----肯定捍卫-----继承胜于创新。2、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实用理性文化。农业文明----经验实用至上----临床技术理性高于科学理性。3、中医药文化是一种有机自然主义文化。人与自然
8、同构---天与人响应---顺应自然---延长生命。4、中医药文化是一种人本文化。医学以人为对象,不是以病为对象---以人为中心探讨生命本质和过程---发现有限生命潜能。5、中医药文化是一种关于道的文化。行而上者谓之道(心肝脾肺肾阴阳寒热虚实理表是状态,不是实体)---认识道需要直觉、体悟---类比描述事物本质---治疗强调辨证和随机应变。儒家仁孝伦理对中医学体系的影响1、儒家经典文献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