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

ID:32362873

大小:1.03 M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上传者:U-1390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_第1页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_第2页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_第3页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2期∗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与实证研究王修华邱兆祥内容提要:本文运用1978~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规模的扩大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建普惠性金融体系,发展具有包容性质的农村金融机构等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城乡收入差距金融排斥普惠金融因而越拉越大.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不仅自身的一、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城乡收入经济实力弱,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且面临的信用环差距的内在机理分析境也较差,导致农民普遍难以从农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等金融服务,从而制约其增收,进而影响城乡收农村金融发展在逻辑上是“金融发展”在“农村入差距.受制于高门槛,农村乡镇企业也普遍存在金融”领域的延伸.一般来说,金融发展应该包括两贷款难的问题,使其发展受阻,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个维度———金融深度(financialdepth)和金融宽度入,进而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financialbreadth).金融深度是指金融机构种类2􀆰减困效应(reducepovertyeffects),缩小了和数量的增长,金融宽度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能城乡收入差距.这一效应主要表现在,通过发展微够使用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即金融服务的可得型金融,提供小额信贷、储蓄、汇兑和支付、保险等交性(accesstofinance).金融深度表现的是金融发易服务,把那些被排斥于传统金融服务和整体经济展“量”的方面,而金融宽度反映的是金融发展“质”增长轨道之外的农村低收入者纳入农村金融服务范的方面.在金融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更应该强调围,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使他们分享到经济增长金融宽度.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它们金融发所带来的福利改善,有助于摆脱贫困,从而缩小城乡展面临的难题往往不是金融深度不够,而是金融服收入差距.务只被少数人享有,大多数人被排斥在正规金融服3􀆰排斥效应(exclusiveeffects),扩大了城乡收务之外.提高金融宽度是金融发展的题中应有之入差距.这一效应表现在:金融机构为了追求“价值义.基于此,本文认为,从直接机制来看,农村金融最大化”目标,进入了“为质量而战”的竞争中,出于发展是通过金融服务的供给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风险、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权衡,在扩大金融在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过程中,会产生三大效应:服务机构种类与金融产品以及服务范围的同时,将1􀆰门槛效应(thresholdeffects),扩大了城乡收农村地区的分支机构纷纷关闭,并排斥了对一些低入差距.所谓门槛效应是指,享受金融服务是有门收入农民的服务,从而造成了这些相对落后地区缺槛(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的,在金融抑制的条件下,少金融机构,贫困人群缺少金融服务(Leyshon收入低的穷人由于没有能力支付这一成本而得不到&Thrift,1995).金融排斥是一个多维度的动态复金融服务,而收入高的富人能够支付起成本享受金合概念,包括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融服务,从而提高这部分人的收益.穷人和富人由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六个维度,它们之间相互强于财富的不同而导致投资收益率的不同,收入差距化,不断累积,加上其他因素的合力影响,导致农村∗本文得到湖南大学985工程“两型社会”建设创新基地的资助.—71— 经济发展陷入了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之中.农村金变量可表示为:融排斥的普遍存在又会通过马太效应使农村地区陷X=g(FSA,FN)(5)入经济与金融的恶性循环,制约农民收入,从而扩大同样对(5)式取全微分得了城乡收入差距.ƏXƏXdX=dFSA+dFN(6)从间接机制来看,农村金融发展主要是通过有ƏFSAƏFN效刺激经济增长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表现为“涓滴将(4)式和(6)式代入(2)式可得,效应”(Trickle-downeffects),分为两个阶段:(1)Əf(ƏFƏFƏfƏfdCR=dFS+dFE)+dy+ƏFƏFSƏFEƏYƏX农村金融发展通过储蓄动员、资源配置等各项金融ƏXƏX功能的发挥刺激经济增长;(2)随着经济持续增长,(dFSA+dFN)(7)ƏFSAƏFN高收入者的投资需求增加,而这会使利率上升,这整理以后可以简化为:样,收入较低的人能以较高的利率把钱贷出去,从而ƏfƏfƏfƏf获得较多的利息所得.高收入者的投资最终会把低dCR=dFS+dEE+dY+dFGƏFSƏFEƏYƏFSA收入者拉出贫困陷阱,从而减缓贫困,缩小城乡收入ƏfSA+dFN(8)差距(Mastsuyama,2000;Dollar&Kraay,2000).ƏFN总的来看,农村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在(8)式中分别用β1、β2、β3、β4、β5表示各变量响取决于直接和间接机制的共同作用,而且在不同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影响,可化为的金融发展阶段,效应的大小是不同的,因此,到底dCR=β1dFS+β2dFE+β3dY+β4dFSA+农村金融发展是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还是缩小了β5dFN(9)收入差距,还需要得到实证结果的支持.于是可以得到本研究的基本计量模型如(10)式,其中β0为常数项,μ代表随机误差项.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影响城乡dCR=β0+β1dFS+β2dFE+β3dY+β4dFSA+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β5dFN+μ(10)由于差分量只不过是水平量前后期的差值,根(一)模型设定、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据(10)式不难发现CR的水平量与FS、FE、Y、FSA和FN的水平量及其滞后变量之间同样存在稳定的1.计量模型.影响城乡收入差距(CR)的因素主要包括金融发展(F)、经济增长(Y)和其他控制变关系.同时,由于金融发展、经济增长、财政支农支量(X),其函数表达式为出、非农就业比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往往存在一定的滞后期,基于此,本文为了便于实证检验农村CR=f(F,Y,X)(1)对(1)式取全微分,可得到下式: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设定如下向量自回归模型予以分析:ƏfƏfƏfdCR=df+dy+dx(2)nnnƏFƏYƏXCRt=β0+∑β1iFSt-i+∑β2iFEt-i+∑β3iYt-i+i=1i=1i=1金融发展不仅包括金融规模的扩张,还包括金nnn融结构的优化、金融效率的提高,在我国农村金融发∑β4iFSAt-i+∑β5iFt-i+∑β6iCRt-i+μt(11)i=1i=1i=1展中股票、证券、保险等现代金融特点的交易比例很2.指标选取.(1)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其一为小,农村金融体系尚无结构可言,因此,本文从农村农村金融发展规模指标(FIR):戈氏指标(FIR)被学金融发展规模(FS)与农村金融发展效率(FE)两个术界广泛接受.根据农村发展的情况和数据的可得方面来反映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即农村金融发展可性,本文采用农村存贷款总额与农村GDP的比值来表示为如下两个变量的函数:反映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其中,农村贷款为农业F=h(FS,FE)(3)贷款和乡镇企业贷款之和;农村存款为农户储蓄余同样对(3)式取全微分,可以得到:额与农业存款余额之和;农村GDP则用农林牧副渔ƏFƏF业产值与乡镇企业增加值加总得到.其二为农村金dF=dFS+dFE(4)ƏFSƏFE融发展效率指标(FE):本文用农村贷款余额与农村对于(1)式中的控制变量,本文选取财政支农支存款余额之比来反映金融机构将农村存款转化为农出(FSA)与非农就业比例(FN)两个指标,因此控制村贷款的效率,该比值越大,说明农村金融效率越—72— «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2期高.图1中FIR、FE两个指标显示了农村金融规怀特检验和JB检验进一步检验滞后期为2的VAR模、农村金融效率的走势图.模型,发现其拟合优度较好,残差序列具有平稳性.由检验结果可知,变量CR、FIR、FE、FN、LRGGDP、FSA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如下:CR=4.687203FIR-3.048047FE-10􀆰56343FN+0.536495LRGDP+30.19006FSA(0.83446)(0.34418)(3.10281)(0.20145)(3.68774)协整方程表明城乡收入差距与农村金融规模、农村人均GDP和财政支农支出FSA呈正相关关图1城乡收入差距(CR)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系,但与农村金融效率、非农就业比例成负相关关整体趋势图系.这说明农村金融规模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农村金融效率则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姚(2)城乡收入差距指标(CR).在既有的相关耀军(2005)、王修华(2007)以及冉光和等(2009)的研究中,基本都选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城乡收入差距,这3.格兰杰因果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表一指标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文遵循了这一做法.明,时间序列变量CR、FIR、FE、FN、FSA、LRGDP图2中CR指标的变化趋势反映了我国1978~2008之间存在着某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是这种均年城乡收入差距.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为(3)农村经济增长指标(LRGDP).本文采用农了分析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与我国城乡收入村居民人均GDP来反映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由于本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继续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文中其他指标都是比值,这里对农村人均GDP取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显著对数处理.性水平下,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城乡就业(4)其他控制变量.其一为城乡就业差异差异、财政支农支出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FN).本文采用二、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因,农村人均GDP则是城乡收入差距的双向格兰杰的比率(非农就业比率)表示.其二为财政支农支出原因.(FSA).本文采用财政支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4.脉冲响应函数.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了农村重来衡量财政支农支出比例,该比值越大,说明财政金融发展规模、效率,以及农村人均GDP、城乡就业支农支出比例越大.差异、财政支农支出都是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原3.数据来源.本文实证的数据时间段取自1978因,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2008年,数据来自«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进行冲击脉冲效应分析.由于本文重点考查农村金«中国统计年鉴»(1979~2009)、«中国农村统计年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这里只分析城乡收鉴»(1979~2009)、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79~入差距对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两个指标的2009).冲击反应.脉冲分析结果表明:(1)城乡收入差距早(二)实证分析过程期对农村金融规模的冲击呈现轻微负向反应,而到1.单位根检验.为防止产生伪回归,在进行协第3期以后一直是正向反应,这说明农村金融规模整之前,必须检验序列的平稳性,本文采取ADF检的正向冲击起初会略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此后验法对数据组进行单位根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一直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这与协整分析的结果是变量CR、FIR、FE、FN、FSA、LRGDP都是一阶单整一致的.(2)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金融效率的冲击的,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在前5期呈现较大的负向反应,此后反应有正有负,2.协整检验.虽然各指标是非平稳的一阶单整但从整体长期效果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村金融序列,但这些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平稳的线性组合,该效率存在负向关系.说明农村金融效率的提高会缩组合反映了变量之间长期稳定关系,即协整关系.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根据三、进一步讨论与政策建议赤池信息准则(AIC)选定CR、FIR、FE、FN、FSA、LRGDP的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为2;同时利用本文对我国1978~2008年农村金融发展各指—73— 标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了实证检验,总体来看,城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起到显著的拉动收入差距与农村金融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存在相关作用.这是因为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关系,且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农业歧视现象,农业资金发放不到位、使用效率低、展各指标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效果不同,农村金融配置不科学等,都使得农业支援资金没有发挥应有规模的增加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农村金融效率的的作用.这也侧面反映消除城乡收入差距,不能完提高则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前者的作用大于后全依靠大规模的财政“输血”,要有效缓解这一矛盾,者,因而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整体来说扩大了城乡收还必须高度注重培育农村内生增长能力.入差距.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抑制与农村金融排斥为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的双重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农村实行的是1􀆰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保金融抑制政策,这一政策是内生于计划经济时代推障社会每个经济主体金融权利的平等.当前,可以行的重工业优先发展赶超战略,为了配合这一战略,探索设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一方面强制要求所有农村金融抑制的结果就是大量的金融剩余被外生的金融机构政策性地从农业抽向工业,从农村转移到正规金融机构都缴纳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1%至城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政府为了化解国有2%),作为普惠服务基金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则通金融长期积累的金融风险,强化国有金融机构的自过给予一定比例的补贴,引导更多的机构到贫困地我约束,发起了以企业化、商业化、股份化、市场化为区开展业务,为低收入农民提供支付得起的正规金特征的国有金融改革,使国有金融逐渐显露出按规融服务.模经济和利润最大化行事的“嫌贫爱富”的市场本2􀆰放宽农村金融市场准入条件,发展具有融合性,大规模撤出农村.与此同时,国家已经注意到农性的农村金融机构.所谓融合(inclusion)正好与排村金融改革的滞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开斥相对,表现在金融机构与农民休戚相关,共生成始直接或间接地将金融资源引向农村.对农村金融长.当前,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在农村地区积极组政策从抑制逐渐转为支持,然而,这种金融支持政策建和参股村镇银行等,促进农村金融需求和金融服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相反,农村大量资金仍然在不务的有效对接,解决低收入农民的融资难题,为低收断外流.这是因为商业化后的金融机构金融排斥后入农民生产、创业、就业创造条件.非正规金融也具的结果,是为了实现自己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目标规有融合性质,作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在满足农村避风险采取的一种理性市场行为.如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信贷的风险评估手段较为严格,多样化金融需求,扩大农村金融服务方面发挥了重信贷条件比较苛刻,信贷利率上浮较大,有的金融要作用.当前应引导其向正规金融机构转变,纳入机构甚至一浮到顶,超出了农村经济主体的偿付能统一的监管框架之中.力,抑制了贷款的需求,信贷营销目标上也有离“农”3􀆰加快传统农业改造,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的倾向.由于各维度的共同作用,导致农村陷入了力.中国农村发展需要金融资源支持,但这种支持不同程度的金融排斥之中.中国正规金融机构无意不应是靠行政手段,而应由市场机制来发挥基础性向农村提供信贷,而且将资金转移出去.与此同时,配置作用,其蕴含前提就是金融资源在农村必须获现有信贷使用效率低下,大量的农业信贷并没有应得合理回报.为此,应加快传统农业的改造,发展现用到农业生产领域,而是非生产领域,如贫困农户生代高效农业,增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形成长效互活贷款、农村子女教育贷款、农村居民婚丧嫁娶临时动机制,从而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性贷款、农村居民修建新房贷款等.信贷资金用于4􀆰完善农业保障支持体系.农业具有较大的非生产性领域,限制了资本的再生能力,无法促进农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是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但中民收入的增加.此外,本文的研究还表明:(1)非农就业比例扩国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农业生产大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说明就业城市化率越缺乏与其相关的农业保险、农村担保、产业基金、信高,有助于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而提高农村居用评级等一系列农业发展的保障体系.在农业保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财政支农支出与城支持体系缺乏的状态下,农村金融机构难以抵御和乡收入差距呈现负向关系,这说明财政支农支出没分散由农业风险所引致的借贷风险.因此,引导金—7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