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

ID:32352089

大小:31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2-03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_第1页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_第2页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_第3页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_第4页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_第5页
资源描述:

《《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延安市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规划(2011-2030)》专题研究报告(八)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发展专题研究目录一、我国农村建设的变化特点及发展趋势.............1二、延安现状农村情况及存在问题...................2三、新型农村社区概念、研究背景及意义.............4四、研究的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6五、新型农村社区规划.............................7六、措施及建议...................................9一、我国农村建设的变化特

2、点及发展趋势从建国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基本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与此相对应,农村的建设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历史阶段。第一阶段为初级发展阶段,即从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阶段全国的农业基础都比较差,总体上讲,城市人口和产业增长缓慢,基本建设量少面窄,乡村建设普遍迟缓。在这一阶段,农村的发展主要受政策影响较大,农村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从1949年到1952年。这一期间,由于土改的巨大成功,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乡村手工业也随之获得较快恢复和发展,广大农村集镇逐步得到恢复并呈现初步繁荣。从1953年到1957年。1953年的粮食统购统销及1956年私营工商业改造后,

3、集镇上行业合作化,店组集体化,农村集镇日趋萧条。从1958年到1965年。在此期间,随着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公社所在地的集镇有一定发展,而大批小集镇则趋于衰落。加上“以粮为纲”,使农村处在单一经济状态中,集镇经济得不到发展,农村建设也进展缓慢。从1966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农村经济受到更大冲击,城乡形成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单一流通体制,使得大多数集镇经济进一步萧条。但是,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有一小部分公社重新兴办社队企业,逐步形成农、副、工综合经营的格局,给集镇建设带来一线生机。这一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曲折的道路,使乡

4、村建设也遭受了挫折,但总的来说乡村建设仍在不断前进和发展。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只有搞活农村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农村建设才能有无限生机。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则必然会进一步促进整个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该阶段的延安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全市的城镇化水平极低(1978年,延安市域城镇化水平为11.4%)。第二阶段为调整发展阶段,指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我国农村建设此期间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发展区间。一是1979-1986年,主要特点是引导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有序建房,政府开始遏制农民建房乱占耕地;二是1987年-1993年,主1要特点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农村建设的

5、范围扩大,为适应农村经济的的迅速发展,建设部加强农村建设管理队伍建设,促成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出台;三是我国农村建设的繁荣期。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农村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得到逐步完善,因应城镇化发展要求,小城镇建设成为重点。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发展,居民点数量呈现出稳步下降的趋势。直观上看,这意味着相当数量的农村居民点正在逐步消亡,政府不需要对每个农村居民点都极大投入,加快建设;从功能上看,不同类型的农村居民点有不同的职能定位。因此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选择地支持一部分农村居民点建设与发展,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财政支持能力,又是避免投资浪费的必然要求。二、延安现状

6、农村情况及存在问题延安市域城乡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河谷川道两侧等用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仅南部较为平坦的少部分塬区,居民点布局相对均匀,其余村庄多分散在山沟河谷地区。同时,受制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市域交通设施建设相对较为滞后,南北向的区域交通通道建设不断加强,但东西向与周边省市联系较为薄弱,影响着区域间和市域内部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此外,城乡人口变化与空间转移不同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转移与居住空间转移不同步,“空心村”现象严重,再加上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简单粗放,浪费严重,亟需进行农村宅基地整理。而且城市空间扩张迅速,农村空间不断被侵蚀,导致城乡

7、空间关系紧张。(一)自然条件复杂,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延安市位于黄河中游,南北分属黄土高原沟壑区和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注定农业难以在大范围内实现机械化生产,小农经济在农村地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复杂的地形决定了农业生产特征,使得农村居民点布局较为分散,这不仅体现在县域内村庄的密度上,也体现在村庄的规模上。如下图所示,延安市所辖各区县中,村庄密度最高是洛川县,每平方公里土地范围内村庄数量也不到0.22个,村庄平均人数最多的吴起县村庄平均人口规模不足700人。2008年延安市各区县行政村及村庄平均人口数(二)经济发展失衡,局部地区面临边缘化受发展条

8、件影响,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