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50099
大小:2.16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2-03
《作为文学批评——论哈特曼文学批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Hartman,1929——),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耶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哈特曼力图消解批评与文学的界限,实现批评与文学的“同一”,他的“作为文学的批评”的尝试,把来自德里达和解构主义的哲学思辨引向了文学思考。哈特曼竭力反对传统的批评观念,反对批评与文学绝然对立的看法,认为应该取消批评与文学的界限,应该把对批评的理解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结合起来,应该把批评看作是在文学之内,而不是在文学之外。他认为文本是在代代相传的理解中建构起来的,严肃认真的评论是应该具有创造性的。哈特曼
2、学术研究兴趣广泛,涉猎众多领域,本文拟以其文学批评理论为焦点,探讨哈特曼对于批评与文学的独特见解及其重要意义。本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引言简要介绍了杰弗里·哈特曼的生平和著作,梳理了他的学术分期。在概述当前相对冷落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他的批评理论的研究价值及意义。第一部分分析了杰弗里·哈特曼文学批评观的内涵。从批评趋于文学的附属地位着手,详细论述了哈特曼“作为文学的批评"的主导思想,总结了该思想主导下的文学批评所具有的创新性、情感性、虚构性,并进一步阐释了“随笔”这一实现批评与文学“同一"的理想文学样式。第二部分探讨了杰弗里·哈特曼的批评方法。从其解构
3、的向度分析了语言、文本的不确定性,并拓展到文学体裁的不确定性。从建构的向度分析了实用批评与哲学批评的关系,揭示出“先锋文体"预示的批评与文学“同一"的意义。第三部分论述了杰弗里·哈特曼的批评个性。哈特曼对读者与作者主体地位的重视,对文学批评传统的辩证继承,体现出其解构视野中的人文主义者的批评个性。第四部分探究了杰弗里·哈特曼批评个性形成的原因。英美新批评、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其哈特曼个人经历、情感倾向、知识结构等因素共同促成了他批评主张和批评个性的必然倾向。第五部分阐释了杰弗里·哈特曼的批评理论的价值和局限。他的批评理论在消解文学与批评的界限、文体的不确定
4、性、批评文本“细读”方面体现出其理论价值,对当前文学批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挥之不去的英美新批评派的影响、批评与文学界限消解后的“荒野”前景、解构主义极端化的通病是哈特曼的批评理论难以摆脱的局限。结语部分,综述了哈特曼文学批评理论的特点及其对解构批评的借鉴和超越,揭示出哈特曼理论的潜力和对我国文学批评理论的借鉴意义。哈特曼“作为文学的批评”理论,是对当时文学批评趋于衰弱现象的反驳,具有特定的时代意义,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它的修正和发展,避免过于主观的判断。关键词:杰弗里·哈特曼;作为文学的批评;不确定性;解构批评分类号:101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导
5、杰弗里·哈特曼(GeoffreyHartman,论192卜),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耶鲁大学英语系和比较文学系教授,耶鲁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80年代初与哈罗德·布鲁姆、保罗·德曼、希利斯·米勒并称为耶鲁学派四杰。哈特曼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家庭,9岁逃离纳粹德国,16岁前往美国并就读于纽约市皇后学院,1953年在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至今任教于耶鲁大学英语系和比较文学系。与其它耶鲁批评家一样,哈特曼也是在50年代步入文坛的,他在其所从事的带有德里达意味的解构主义工作中,形成了其独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哈特曼自他进入美国批评界起,就以
6、其颇具特色的批评理论和批评风格对文学批评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著述甚丰,其主要著作有《未经调节的视像》(1954)、《华滋华斯的诗1787—1814》(1964)、《超越形式主义:文学散文》(1970)、《阅读的命运及其它散文》(1975)、《荒野中的批评:今天的文学研究》(1980)、《拯救文本:文学/德里达/哲学》(1981)、《未成熟的预言:文化之战中的文学散文》(1991)、《最长的阴影:写在对犹太人的大屠杀之后》(1996)、《文化的灾难性问题》(1997)等,这些著作基本上反映了哈特曼漫长而又多变的批评道路和学术生涯。1999年7月,耶鲁大学出
7、版社出版了《批评家的历程:文学沉思录1958—1998》,文集收录了哈特曼各个时期不同主题的文章19篇,是研究哈特曼文学批评理论的重要资料。按一般理解,杰弗里·哈特曼和哈罗德·布鲁姆都被归入解构主义批评家的行列,然而,就在那部被称为“耶鲁批评家宣言’’的《解构与批评》的“前言"中,哈特曼实事求是地说过,德里达、德曼和米勒是解构主义的领军人物,而他本人和布鲁姆则还算不上解构主义者,他们在某些场合甚至还撰文反对解构主义。作为一名文学理论家和文学批评家,哈特曼从不满足于现状,他总是不断调整自己的批评立场,以适应时代变化。哈特曼的文学批评基本上是以向当时已呈颓势
8、的“新批评”发难起家的,连同六十年代初崛起的布鲁姆发展了耶鲁批评传统。哈特曼在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