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25457
大小:43.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2-03
《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 2010-06-0516:14:16
2、 分类:文言文阅读
3、 标签:
4、字号大中小 订阅中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训练——阅读感受 考点解读:“阅读感受”这一考点建立在对所选文段“文意把握”的基础上,即正确把握文意后,进一步进行知识迁移,对某一事件或某一道理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既是中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答题技巧解答“阅读感受”类试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探究作者的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文章的主旨是让读者吸取教训还是获得启示,等等。明白了这些,答题就容易多了。如2005年江西省中考题《王粲传
5、》,我们可以从选段中了解到粲的才能等,从而得到启示。二、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并能用简要的语句概括。如2006年江西省中考题“欧阳修论东坡诗”,苏东坡在诗文方面的成就我们可以从选段中有所了解,但该文主要是反映欧阳修对苏东坡诗文的看法和评价的,所以欧阳修的性格也很容易概括出来。三、积累古代文化常识,联系生活分析其现实意义。如2007年甘肃兰州市中考题(见“真题在线”第2题),要学生谈谈对愚公和智叟的评价。其实,他们两人对山的态度就是对困难的态度,明白了这一点,再联系生活去分析、评价即可。真题在线:?1.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6、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戚,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
7、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与刎颈之交。???(选自《史记》)蔺相如和廉颇,你欣赏哪一位?结合这段文字,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2007年浙江湖州卷)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
8、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是怎样的?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2007年甘肃兰州卷)3.【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醋,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
9、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尘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下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选自《晏子春秋》)
10、【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②霁:天放晴。③陛:皇宫的台阶。【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2007年四川成都卷)【解析】这些题目基本上都是开放性试题,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回答。当然也可以选择其他角度,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1.示例:欣赏蔺相如,他以国家利益为重,不计个人恩怨。欣赏廉颇,他知错能改。2.略(只要观点积极向上,言之成理,表达顺畅即可)3.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能改。仿真训练?
11、1.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刘禹锡《陋室铭》)【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