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ID:32323217

大小:52.6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3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_第1页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_第2页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_第3页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_第4页
资源描述:

《40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0综合71685656∨“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注释为“这是”---杨振中《新编高中文言文助读》错误百出误人子弟(40)杨宝福38.曾子杀猪明不欺曾子之妻……今子欺之,是⑦教子欺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注释]⑦是:这是。(《高助》71《高增》68《高新》5656∨)杨振中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注释为“这是”;他在另一本书---《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以下简称《初助》)第104页上,有下面一句含夹注的话:今子(你)欺(欺骗)之,是(这是)教子欺也。……(选自《韩非子》

2、)他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也注释为“这是”。可见,这是杨先生确定不易的观点,而不是由排校疏漏所造成的。“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句话怎么译呢?杨振中在《新编初中文言文助读》(东方出版中心)第103页上是这样译的:现在你欺骗他,这分明是教儿子骗人啊!我们把其中不应有的“分明”一词删去,可以看出,他是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翻译为“这是”。其注释“这是”中的“这”是代词,“是”是什么词呢?请看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第434--437页上的有关文字: 是shi[动]主要起肯定和

3、联系的作用,并可以表示多种关系。谓语的主要部分在‘是’后边。只能用“不”否定。1、……4、主+是+动/形/小句。有时带有申辩口气。a、表示等同。后面是动词时,主语可以是多种形式;后面是形容词时,主语一般为‘这,那’。我们的任务~守卫大桥(=守卫大桥~我们的任务)|她最喜欢的不~当运动员|这~演戏,不~真的|这~鲁莽,不~勇敢|那~大错,不~小错由此可见,杨振中注释、译文“这是”中的“是”是动词,表示“今子欺之”4与“教子欺”两者意思等同。杨振中这样注释对不对,先看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第4版)第350页上的“是”条:是shi ①正确。与“非”相对。《论语•阳货》:“偃之言~也。”陶潜《归去来兮辞》:“觉今~而昨非。”又,以为正确,认为正确。《墨子•尚同》:“国君之所~,必皆~之。”②指示代词。这,这个,这样。《荀子•王霸》:“若~则百吏莫不畏法而遵绳矣。”(遵绳:遵守法度。)又,这样看来,由此看来。《韩非子•孤愤》:“~明法术而逆主上者,不僇于吏诛,必死于私剑矣。”(僇:戳,杀。)范仲淹《岳阳楼记》:“~进亦忧,退亦忧。”[是以][是故]因此。《韩非子•五蠹》:“是以圣人不期修

5、古,不法常可。”③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动词之间,复指前置宾语。《诗经•小雅•节南山》:“四方~维。”《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唯才~举。”④系词。《史记•刺客列传》:“此必~豫让也。”王充《论衡•死伪》:“余~所嫁妇人之父也。”⑤凡足。贾岛《送孙逸人》诗:“~药皆谙性。”以上五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这是”。给词作注释,可以用词,也可以用短语。上面五个义项的文字表述,要么是词,要么是短语。杨振中笔下的“这是”,既不是此,也不是短语。代词“这”+动词“是”是不能构成短语的。张之强先生说:“词和词按照一定

6、的次序组合起来,并且发生某种语法关系,而成为短语。”(《文言语法基本知识》)杨先生笔下的“这是”(代词+动词)不能构成短语,它们之间被发生陈述、支配、修饰、补足、联合等任何语法关系。在“我是流氓,我怕谁”中,“是”和“流氓”组合,发生支配关系,“我”和“是流氓”组合,发生陈述关系。“我”和“是”不发生任何语法关系,因为汉语有层次,“我”和“是”不在同一个层次上面。同样的道理,在“这是教儿子欺骗啊”中,“我”与“是”也不在同一个层次上面,不发生任何语法关系。杨振中笔下的“这是”,非马非驴,不具备表情达

7、意的功能。杨振中把“是教子欺也”中的“是”这一个词,注释成“这是”,是错误的。上面说过,杨振中先生的注释“这是”中的“是”,是判断动词。那么,“是”字什么时候才用作判断动词呢?从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中看,战国末年就已经萌芽了,至少可以说在西汉前期就已经产生了。《韩非子》是先秦的著作,“是教子欺也”中的“是”有可能是判断动词。到底是不是判断动词,请先看下面三例:①是魏之县也。(《战国策•魏策》)根据郭锡良先生的研究,《史记》中一共有六例,“是”用作判断动词。例如:②必是豫让也。(《史

8、记•刺客列传》)此外,1972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中,有一幅帛书彗星图,其中有五个“是”字用作判断动词。例如:②是帚彗。(《马王堆三号墓帛书》)上面三例中加点的“是”,确实是判断动词。4再看《左传》、《论语》中的下面二例:④是吾宝也。(《左传•僖公二年》)⑤是社稷之臣也。(《论语•季氏》)面④⑤两例,似乎可以分别译为“是我的宝贝”、“是国家的臣属”。从上面译文看,④⑤两例中的“是”是判断动词。但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这涉及古汉语语法研究的方法问题:是从翻译的角度去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