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

ID:32319225

大小:101.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3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_第1页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_第2页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_第3页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_第4页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1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1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一、《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乙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

2、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翻译下面的句子(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译:(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2.在描写景物方面,两文都

3、充分调动感官,将景物写得有声有色。请举例加以说明。3.两文都写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但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试结合下面句子作一下分析。(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2)醉能同其乐4.两文描写景物都注重时间变换:二、《岳阳楼记》与《答谢中书书》的异同1.《答》的主题是通过,表达自己和《岳》是通过对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和的政治抱负。2.两文段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文比较1.(1)表达方式:(2)主题:(3)名句:2、范仲淹在《岳

4、阳楼记》一文中提到“古仁人之心”这一概念。“古仁人之心”内涵丰富。《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这两篇文章可以说是从不同的角度对“古仁人之心”做了解释。请将《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中体现出来的“古仁人之心”分别表示出来。3、(一)写作背景《岳阳楼记》1046年,范仲淹的好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醉翁亭记》1045年,欧阳修因上书为范仲淹辩

5、护,被贬为滁州知府,在此期间,他没有悲伤,而是为百姓做事,颇有政绩。本文是作者上任滁州第二年写的。滁州风光秀丽,百姓民风淳朴,安于农事。表达了作者欧阳修(二)根据写作背景,我们可以知道二位作者都是同样的遭遇,但是,他们面对同样的遭遇,所表现出的态度是否一样呢,请完成下列表格:作者遭遇最能体现作者概括作者的人生态度思想感情的句子或政治抱负范仲淹被贬欧阳修被贬(三)(1)对比二位古人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哪位?说说理由?(2)若你也像他们一样,遇到了较大挫折,你会怎样面对?4、品味文章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读这三

6、篇古文,我们都能从描写景物的字里行间读到作者或喜或忧的感情,这种就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请用原文中写景的句子完成下列填空。(句子太长可用省略号表示)《岳阳楼记》心情好:心情差:《醉翁亭记》心情好:5、从《岳阳楼记》全文看,作者认为一个人应有的抱负才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7、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8、课文理解。[甲文]①

7、两段的分别是从阴和晴(或“悲”“喜”)的角度来描绘景色的,表达了的情感,这两段文字都是先后,因景生情,情随境迁,为后文的议论作了必要的;[乙文]第①段前四句是按从到的顺序来写景的,由“环滁皆山”到“”再到“琅琊”,接着写“酿泉”最后写泉上的“”,层次分明。[甲文]作者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的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感叹,就全文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乙文]作者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但仍能有所作为,使滁州人民安居乐业,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由此可见,范仲淹和欧阳修都具有“古仁

8、人”“”(用[甲文]中语句回答)的旷达胸襟。[甲文]与[乙文]两文都表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甲文]文着眼于“”字,并以此作为进退的原则;而[乙文]则寄情山水,将和统一起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对甲、乙两段文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第①②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B.甲文第③段是全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C.乙文最后一段写日暮醉归。这一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