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10514
大小:3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2-03
《透过张悟本看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过张悟本看问题1、张悟本被神话,又被鬼化据各方舆论,张本人没有宣传行医诊治,是食疗。而每一句话反映的却是治病,自相矛盾。的确,找张咨询或寻求养生服务的人又有多少呢?大都是寻医问药求诊治病的。所以,绿豆汤、萝卜汤、补钙都能治病(医院也经常开钙)。要真是单纯的养生,会是今天被鬼化的结局吗?2、不是公共事件与公众问题首先,我们肯定的一点:这并不是什么急待解决的公共事件和公众问题。张悟本当靶子,不免为中医及养生业在挡子弹。而真正的大问题是整合、规范这个行业,发挥民间力量,培养相关人才,给予更多人的对接、上岗就业的机会。3、张悟本
2、与医学张悟本是世袭家传传销人员,与医学无关。至于那些零星的常识,在这个知识信息密集、高速传输的世代,耳濡目染多了,加上能吹爱说,自然就神话了。这是张走向“光辉”的成因。4、张悟本事件与中医的关系揭穿张悟本事件的发生,本身是针对“江湖骗子”或什么不良行为、违法行为的揭示,却,引发众多炮火一齐轰向了中医。这算什么事儿呢?张能代表千年文化、万众医家吗?而且,所有攻击中医的人,并没有一个是精通中医学问的人,纯粹是抱有个人成见、不明就理的胡作非为。5、张悟本若换个处事方法呢?试问:若张悟本从来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标榜自己是养生专家、
3、教授,也没有那么多假证假照,更不谈医学和治疗,只是通过传统食养或其它方法进行保健、保养,低调处事,是否还会挨这次“揭示”事件的众多炮弹呢?轮得上他吗?另外,若此一切均依照中医诊疗宗旨和原则、合乎中医宗脉、意愿,以足以驳倒群雄的中医理由,仍由张悟本来表达于世,是否还是这样的结果呢?6、两种文化、两种观点的冲突“卫生部专家团”批驳张悟本“绿豆能治病”说法!(媒体舆论)那怎么不痛批中医养生思想“药食同源”论呢?难道是张本人凭空捏造的吗?张捏造假身份是错,而鉴定一个的职业身份,不应该是通过什么权威机构说了算。那只是针对上岗就业的一
4、种技能和资格的鉴定。不代表一个人的实际能力和水平。或许,只能用于对待张之类人罢了。“邀请国内知名的6名中西医专家进行讨论。专家们指出,一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的养生理论可能使误信患者延误治疗时机。”(媒体舆论)难道这“6名中西医专家”就真具备专家级的专业水平吗?不过,说到张“一些明显违背科学常识的养生理论,可能使误信患者延误治疗时机。”是对的。而任“6名中西医专家”只能推翻“绿豆治病论”,却难以推翻“绿豆养生论”。“对于张悟本所宣称进行了几十人几百人的样本调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陈春明表示,一般来说,数据样本量应采集至少
5、3000人以上,“比如我们说这些因素跟疾病相关,都是几万人,对几万人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像张悟本进行的120人这样的研究工作是非常弱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舆论)这样的专业规制下的观点,分歧和矛盾很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跟养生、尤其是食疗,能有多少关系呢?不就是流行病、职业病、传染病之类的吗?怎么可以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管理标准来界定、要求传统食疗呢?这两者间,均存在着不足和弊端,都无法代表科学。张的大错犯在不该走出生活边界、去涉及医疗而论“治病”;舆论、专家不该将视线固定在张是否骗子方面,应该定观大
6、问题、公众问题。至于绿豆汤、胡萝卜、钙粉……,这种陈词滥调,还用得着请“专家”来考证吗?张悟本那本身就是在胡扯。只能说食之有益,利于某些体质保健或某些疾病食疗。绝非可以替代医药来治病。至于“专家明确指出这也是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而且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媒体舆论)从中医“药、食性、味”来讲,有它自身的解释,不能说“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的,而且没有基本的科学常识”,这只是两种文化、两种观点的冲突。不能由单一方为代表来决定对错。仍需要揉合、参用。只应该相互为用,不可排斥。7、“补钙大夫”是医疗机构代言人过量补钙,有害无益。有
7、的人甚至不宜摄钙,这是基本常识。张确实在胡闹。但是,现代“补钙大夫”还少吗?哪个药品不是通过厂、医互利手段由医院和药店传递给患者的?提到张悟本的书籍《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我觉得不堪入目。第一次看到此书,是在去年秋冬时候,新华书店。当时,我拿起来仅看封面、书名,就十分反感,感到这是个大忽悠,在沽名钓誉、营私谋利。当时,没往里看一眼,也没想到是“江湖人士”,惯性地以为是哪个学院、医院的“专家、教授”在炒作呢。注:一般情况,越是名声大振的人物,我越是要注意其口碑的来源。若是受公众推崇而产生的,可以让我考证的,我会给予好脸色,若是
8、靠炒作产生的,我不屑一顾。对于张等人,我就予以他(她)们不屑一顾的待遇。我没有在乎过任何一个广为传媒的“专家、大师”们,我倒是十分喜欢宽街医院的几个大夫。因此,对于中国养生、保健领域,我总是回避三分,不愿意过多接触。而且,有些大失所望的情绪。实在不愿意看到那个多“大师、教授”们成天到处泛滥其词,误导别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