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

ID:32307032

大小:12.30 M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2-03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_第1页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_第2页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_第3页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_第4页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_第5页
资源描述:

《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与其生活史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晋、浙两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鉴定及其生活史观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生:刘坤指导教师:郑经武教授专业:植物病理学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中国·杭州2012年6月Distribution,identificationandlifecycleofcerealcystnematodesonwheatinShanxiandZhejiangProvinceBy:KunLiuAdvisor:Prof.&Dr.JingwuZhengSubmittedinJune,2012CollegeofA黟iculmmandBio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Hang

2、zhou,China,310058June,2012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单位代码:!Q335研究生学号:硕士学位论文论文评阅人:奎红吐塑丕维塑抠苤答辩委员会成员:猩友民论文答辩日期:20916138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逝堑太堂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3、:剖砷签字日期:孙lz年石月f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逝堑;签薹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逝墼墨登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办I砷签字日期:玲lz年‘月f日导师签名:两懒\‘签字日期:孙lz年‘月f日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致谢光阴荏苒,硕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三年的学习生活是我受益匪浅。本论文是在导师郑经武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

4、的。从研究选题、实验设计、结果分析到论文的撰写,无~不倾注了导师大量的心血。导师为人谦和、平易近人,学术造诣渊博精湛、治学严谨,为我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做人方面树立了楷模。值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导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美好的祝愿!感谢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席天元老师和山西省晋城市植物保护站张耀芳老师等在对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情况的调查及样品采集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感谢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所提供的各项研究条件,使本论文能够顺利地完成。感谢本实验室的兄弟姐妹们:张燕、李戌清、郭恺、石红利、奥瓦、王晓玮、范氏花、李磊、王海涛和邓艳凤。无论是实验方面

5、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还是生活中的鼓励和关爱,这些最温暖的点点滴滴将永远滋润我的心田。你们如亲情般的友谊将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最美好的回忆!感谢生物所刘晓光、孙方达、郑作林、金菊、曾晓清等同学在研究生期间所给与的帮助,与你们的相处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感谢身边和远方每一位关心、鼓励、帮助我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感谢我的爸爸、妈妈和哥哥,感谢你们对我的生活和学习的支持,感谢你们的无私奉献和对我的信任!最后,我要感谢参与本论文评审和答辩的全体专家、教授和工作人员,他们给了我一个审视研究生生活期间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对自己有个清新的认识,他们对我的帮忙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再

6、次感谢他们,祝他们一生幸福、安康!谢谢!刘坤2012年6月于浙大紫金港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I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1l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危害和分布⋯⋯⋯⋯⋯⋯⋯⋯⋯⋯⋯⋯⋯⋯⋯⋯⋯⋯⋯⋯⋯l1.1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11.2寄主范围⋯⋯⋯⋯⋯⋯⋯⋯⋯⋯⋯⋯⋯⋯⋯⋯⋯⋯

7、⋯⋯⋯⋯⋯⋯⋯⋯⋯⋯⋯41.3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危害⋯⋯⋯⋯⋯⋯⋯⋯⋯⋯⋯⋯⋯⋯⋯⋯⋯⋯⋯⋯⋯⋯⋯41.4小麦孢囊线虫病的症状与诊断⋯⋯⋯⋯⋯⋯⋯⋯⋯⋯⋯⋯⋯⋯⋯⋯⋯⋯⋯⋯52小麦孢囊线虫的生物学特性⋯⋯⋯⋯⋯⋯⋯⋯⋯⋯⋯⋯⋯⋯⋯⋯⋯⋯⋯⋯⋯⋯⋯⋯62.1生活史⋯⋯⋯⋯⋯⋯⋯⋯⋯⋯⋯⋯⋯⋯⋯⋯⋯⋯⋯⋯⋯⋯⋯⋯⋯⋯⋯⋯⋯⋯62.2生活习性⋯⋯⋯⋯⋯⋯⋯⋯⋯⋯⋯⋯⋯⋯⋯⋯⋯⋯⋯⋯⋯⋯⋯⋯⋯⋯⋯⋯⋯73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策略⋯⋯⋯⋯⋯⋯⋯⋯⋯⋯⋯⋯⋯⋯⋯⋯⋯⋯⋯⋯⋯⋯⋯⋯⋯93.1农业防治⋯⋯⋯⋯⋯⋯⋯⋯⋯⋯⋯⋯⋯⋯⋯⋯⋯⋯⋯⋯⋯⋯⋯⋯⋯⋯⋯⋯⋯93.1.1轮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