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

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

ID:32305443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_第1页
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_第2页
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_第3页
资源描述:

《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指导学生积累成语的几点做法汉语中的成语,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所表达的内涵又极其丰富,成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它承载着优秀的文化和丰富的思想。利用成语典故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古典文化的积累,陶冶学生的思想,但教学实践中,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是小学生的薄弱环节,在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不管是就学生日前的语文学习来说,还是从学生在生活中应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从积累的过程来讲,积累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为了“积”而“积”,离开一定的语境,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我觉得这种做法是不妥的。特别是机械地抄写训练和反复的听写练习,来强化记忆,即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一

2、定说明这个办的学生词汇量很丰富吗?这种做法有没有起到积累成语的作用呢?肯定有,但我认为机械的强化训练不太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出于对成语重要性的认识,我以课外阅读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成语的收集积累,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成语积累上的做法。1,结合课文内容拓展阅读。如《三顾茅庐》讲的是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教师可以设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出:你想知道诸葛亮出山帮助刘备以后,是怎样建功立业的吗?让学生找一些关于诸葛亮的故事来读,教师同时推荐一些让学生读。这篇课文所在的那个单元练习上有一组反映诸葛亮一生的成语:“初出茅庐、屡建奇功、足智多谋、独木难支、

3、回天无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生便会联系所读故事进行熟记,有利于对成语的理解和积累。2,按照成语内容分类阅读。小学语文课本的单元练习上就有把意思相近的成语放在一起让学生读读背背的练习。如“天伦之乐、其乐无穷”,再配以图画,使学生理解这些成语都是反映长辈对晚辈的哺育之恩的,使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受到孝敬长辈的教育。如,描写春天景色的成语:“春暖花开、春雨绵绵、百花争艳、春意盎然、万紫千红、万物复苏、含苞欲放、花枝招展”。再如,用来描写人物外貌、神态、举止有“目不转睛、神采奕奕、眉开眼笑、眉清目秀、笑逐言开、身材魁梧、仪表堂堂、举止文雅、心花怒放”。根据所表达的内容去积累成语

4、,越积越多,这样,在表达运用时,我们就不会愁眉紧锁,不怕无词可写了。3,理解成语意思赏析阅读。因为成语有相当部分是古诗文,对这些古诗文的赏析、阅读、背诵有助于理解成语意思,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柳暗花明”来源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悲欢离合”来源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再如“源头活水”来源于“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拘一格”来源于“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4,活动中积累。这种积累是语文教学活动的一种综合性活动,即开展一系列活动来达到在活动中积累成语的目的。如成语接龙,由老师或一名同学说一个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

5、语的开头一个字,往下说,看谁能“接”得最长。例如“千军万马”“马到成功”“功成名就”“就地取材”。再如成语故事会,要求学生能讲一个或几个意义深刻的故事,这个故事必须是一个成语,看谁讲得对,讲得好,例如“守株待兔、亡羊补牢、杞人忧天”等。如观察中积累,老师可让同学在生活中观察,并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件事。例如,天要下雨了,乌云布满天空,越发阴沉,天暗了下来,没多久就下起很大的雨来,到处一片汪洋。可以用“乌云密布、大雨倾盆”。总之,教师可采用多种有趣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5,把握特征,趣味积累成语。如,“一目十行、两全其美、三言两语、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

6、牛一毛、十拿九稳、百战百胜、千变万化、万无一失”,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些成语都含数词。读一读,背一背,十分有趣。再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等等。6,其他学科的教材中也有可供学生积累的素材。比如数学教材中也有成语,如田忌赛马、朝三暮四。品德教材中就更多,如凿壁借光、孟母三迁,每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以深刻形象的典故讲述一些道理。阅读成语故事,可以了解历史、通达事理、学习知识、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我认为这并不是与教学无关,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深刻地理解并熟记这些成语更能促进学生对成语的理解。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7、。”量的积累,必须引起质的变化,只要同学们平时不断地积累,自然会水到渠成,相信通过合理的方法,一定能使自己的学生成为一名“成语大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