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4383
大小:4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2-03
《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attachadocumenttoaletter文言文句式专题复习教案1、学习文言特殊句式。2、学习文言固定句式。3、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教学重点:掌握文言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教学设想:本专题共分5课时,其中讲授2课时,练习3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回顾:二、文言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2)用“。。。。。。。,。。。。。。也”表示。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3)用“。。。。。。者,。。。。。”表示。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4)用“。。。。。。。。。。,。。。。。。者也。”表示。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非空言也。”(7)用“是”表示判断。如:“巨是凡人。”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作标志。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2)用“见”作标志。如:“秦城不可得,徒见
3、欺。”(3)用“见。。。。于”作标志。如:“臣诚恐见欺于王。”(4)用“为”作标志。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5)用“为。。。。。所。。。。”作标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6)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如:“举孝廉不行。”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是。。。。”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
4、语十者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十定语十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十数量词如:“尝贻余核舟一”(4)状语后置:()用“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如:“战于长勺”()用“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如:“覆之以掌“4、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3)省略宾语如:“余闻而愈悲。”(4)省略介词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练习: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2、臣之所好者,道也。3、梁父即楚将项燕。4、而君幸于赵王。5、使不辱于诸侯。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7、行
5、将为人所并。8、牧以谗诛。9、痛哉斯言。10、不腆敝邑。11、未休关西卒。12、古之人不余我欺。13、卿欲何言?14、沛公安在?15、石之铿然有声者。16、人马溺死者甚众。1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18、玉斗一双。19、师不必贤于弟子。20、与备会于当阳长板。21、具告以事。22、王语暴以好乐。23、欲以击柱。24、收天下之兵,聚于咸阳。25、度我置军中,公乃入。26、莫我肯顾。27、唯余马首是瞻。28、何辞为?29、当是为谷中溪水冲激而成。30、刘备天下枭雄。(二)文言固定句式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它用在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一种通常是较为固定的意义。
6、下面就文言常见的固定句式做些归纳说明。1.不亦……乎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
7、”。如:(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3.何……为“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