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3994
大小:5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2-03
《经济法学专业《经济法学原理》公共课模拟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参考资料:吉林大学自考网来源:www.jdzkw.com经济法原理选择题1.“经济法”一词是“舶来品”。2.集成说的代表人物是努兹巴姆。3.在英国,人们尚未感到有使用“经济法”概念的必要4.“经济法”这一概念首先在德国流行起来。5.功利主义把一切都化约为可计算的利益,把一切都看作是可以按得失相较原则交换的利益,甚至包括人的基本自由,它认为最大多数人的幸福大于优于先于少数人的自由6.罗尔斯批判了契约伦理,提出了公平正义,7.对象说的代表人物是哥乐德斯密特。8.自然经济时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经济法,就是商品经济或市场
2、经济前期,即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和竞争时期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现代经济法。9.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这一本质属性也是市场经济的主要优越之处。10.垄断是市场自由竞争的必然结果。11.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反映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质。1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体现经济法的基本内容。13.经济法的基本原则要统率经济法的具体制度。14.方法论说其代表人物卡伊拉。15.在亚当•斯密看来,这只“看不见的手”是神奇的全智能之“手”,它能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协调统一起来,能把整个经济社会调节得运行自如,因而根本用不着其他之“手”包括“
3、国家之手”的参和。16.经济法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调整特定市场经济关系最终促进市场经济发展。17.一切经济自由都可以、也应该归结为消费自由。18.消费自由是通过经营自由,提供丰富的商品、多样的服务,以便“百样货迎百家客”。19.竞争不能是自发无拘,放任自流,不是无序的而是有序的。20.竞争要求一种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精神和态度。21.竞争分配是分配、按劳分配、按优分配。22.经济法秩序禁止相互串通、意思联络、恶意共谋以限制竞争的现象。23.社会秩序主要是自发形成的。24.“调”和“控”,两者是内在统一的。“调”是“
4、控”的限定,也是“控”的途径。25.非国家机构所从事的行为不属于调控行为。调控行为目的不在赢利而在秩序调控;不追求个别利益而着眼社会公益;不仅是市场调节,更是国家干预。26.日本经济学说受德国经济法学说的影响较大。27.宏观调控界定了调控的范围不应走出宏观领域。私人自治优于国家调控。28.“经济法”一词最早是于1755年法国空想共产主义者摩来里在其名著《自然法典》是提出的。29.《民法通则》的正式颁布,给聚讼已久的经济法和民法的关系作出了立法判决。30.亚当•斯密认为人是经济人。私人利润的打算,是决定资本用途的唯一动
5、机。但自私自利的人们并不可恶。31.差别原则,即允许人们在经济和社会福利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这种差别要符合每一个人的利益,尤其是要符合地位最不利的人、境况最差的人的最大利益。32.当代正义原则是关爱境况最差者的原则。33.问题最终要归结为人权问题。34.宏观领域是国家可以并且能够有效调控的范围所在。35.间接调控是市场体制的内在要求。36.把社会境况最差者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归结为人权问题。37.为了消费自由才要竞争自由,两者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38.私法的自由是形式自由。39.经济法的自由是实质自由。40.自由必然要
6、求竞争,竞争是自由表现和实现。41.正义的第一个原则为平等原则,规定公民的基本自由权是完全平等的,绝对不可侵犯的,它适用于社会制度中规定并保障公民平等自由权的那些方面。42.经济法以社会公共性为本位。43.自然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经济。44.建立经济法体系的条件:(1)一国或该国的执政党奉行一种比较成熟、比较稳定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2)本学科的研究要达到相当的程度(3)国家经济法立法具备一定的数量和质量。45.法规的抽象性是由人们对具体情况的无知性决定的。46.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市场竞争关系和宏观调控关系。47.盲目投资
7、,重复建设,顾此失彼。48.宏观调控措施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经济、行政和法律三种49.宏观调控原则贯彻经济法的始终。50.宏观调控原则体现了经济法的主要特征。51.宏观调控原则实现着经济法的基本精神。一是秩序为重,一是国家干预。52.市场竞争必然是自由竞争。53.竞争有深厚的人性基础。54.竞争的本义是多个主体(至少两个主体)旨在争取同一目标而竞相努力。55.市场主体的经营业绩优越于国家的经营业绩。56.经济法以民法为依归是由民法的性质所决定的。57.经济法义务具有无偿性。58.经济法的主体既不是纯粹的私人,也不是纯粹
8、的国家机构,而是国家机构与私人。59.市场竞争权的性质:自由竞争权;消费者主权;公平竞争权;经济民主权;经济职权60.凯恩斯的划时代的不朽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61.市场经济建基于社会化大分工和社会化大生产。62.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法律存在和划分的根据。63.法的普遍性意义:第一,法的普遍性表明了法的进化性。第二,法的普遍性是一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