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303467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3
《江苏近三年语文高考试卷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试卷的整体结构2008年亮相的江苏卷分正题和附加题两大卷。正卷分值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部阅读量约7200字,如果剔除选做题,实际阅读量比去年江苏卷的6700余字还少近800字。附加题卷分值40分,考试时间30分,阅读量不到1200字。这一年的高考题基本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语言文字运用,5题,共18分。前三题是语音、成语和病句的单选题,每题3分;后两题是语言表达题,分值分别为3分和6分。第二部分是文言文阅读,4题,共18分。前三题为单选题,每题3分,最后一题为三小句翻译,9分。第三部分是古诗鉴赏,1题分设为2小题,每小题4分。第四部分是名句名篇默
2、写,1题6小句,共8分。第五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4道主观题,共20分。第六部分是现代文阅读选做题,分甲乙两类。甲类为论述类文本,乙类为实用类文本,每类4题,18分。前两题为单选题,后两题是主观题。第七部分是作文,1题,70分。江苏附加题为全国仅有。附加题由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分三部分,共40分。第一部分阅读文言材料题,3题,l0分。其中断句6分;简答题,4分。第二部分名著阅读题,2题,15分。1题是5分的多项选择题,1题是两小题共10分的简答题。第三部分是材料概括分析题,2题,15分。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正题结构没有大幅度变化,只是在
3、细节上有所调整。第一部分仍是语言文字运用,但在题目设置和分值方面有变动,变为4题,15分。前两题是语音和病句的单选题,每题3分;后两题是语言表达题,分值是4分和5分。第二部分是文言文阅读,4题,19分,除最后一题三小句翻译增加1分外,没有变化。第三部分是古诗鉴赏,分值和题目设置均有所增加,变为3题,10分,第一题两问,2分,后两题各4分。第四部分名句名篇默写仍采取1题6小句,共8分的形式。第五部分是现代文阅读必考题,文学类文本,4道主观题,分值增加到23分.第六部分是现代文阅读选做题,分甲乙两类。甲类为论述类文本,乙类为实用类文本,每类3题,15分,问题设置上由
4、前两题为单选题,后两题是主观题变为一题单选题,后两题为主观题。第七部分,作文,1题,70分。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在整体结构不变的形势下,做出如下调整。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与09年第一部分相比,仅将第二题的病句改为成语的使用,其余没有变化。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和第三部分古诗鉴赏在题目设置和分数上与09年没有变化。第四部分是名句名篇默写,这一部分一直没有变化,一直保持1题6小句,共8分的形式。第五部分,现代文阅读必考试题,文学类文本延续了09年的习惯,4道主观题,共23分,第1题5分,其余3题各6分。第六部分变动较大,由甲乙两类的选做题改为论述类文本的必做题,
5、共3题,共15分,第1题为单选题,3分,后两题为主观题,各6分。第七部分,作文题,70分。语文卷第(Ⅱ)部分为40分附加题,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阅读文言材料题,3题,l0分。其中断句6分;文学常识题,4分。第二部分名著阅读题,15分。第三部分是材料概括分析题,3题,15分。二、部分试题的简要分析第一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第1小题,识记字音题,这三年一直延续一个传统——多音字的辩读。这类题目来源于生活的比较多,考前训练中都有关注。第2小题由近三年来的命题趋势看,会在成语题和病句题中抽选一种,但都是随机的。08年和10年的成语题比较简单,08年“无所不为”,属贬词褒用;
6、“安土重迁”属不明词义而用反;“不耻下问”属不明对象而泛用;10年“满城风雨”的褒贬不当;“防患未然”与“在灾难面前”的矛盾;“信手拈来”与“垃圾”这一对象的搭配范围的不当。第3小题,08年为第4小题,“定向概括题”。08年的第四题题干不易读懂,提取反映“战略环境评价是指对政策、计划、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过程,包括根据评价结果提交的书面报告和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之中”这一定义主要信息的三个重要词语,要求是不超过15个字。“不超过15个字”的要求使得考生陷入迷惘:是三个词语吗?还是三组短语?09年对“洼地效应”的概括由于学生对“
7、软环境”、“生产聚集”、“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造成得分较低的情况。10年所给的材料逻辑性较强,方便学生处理。第4小题,08年为第5题根据要求造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修辞,尤其是理解区分成分排比和句子排比,关键是把握内容、符合格式。10年的题目中还增加了文学常识的考察。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08年的文言文阅读选自《后汉书·吴汉传》,640多字,难度适中,题型同去年。句子翻译部分第(1)句“及得召见,遂见亲信”中的“亲信”(亲近相信),第(2)句“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中的“比”(近来)、“敕”(命令)和第(3)句“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中的“潜
8、师”(秘密出兵)、“就”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