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

ID:32301173

大小:1.82 MB

页数:212页

时间:2019-02-02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_第1页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_第2页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_第3页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_第4页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经济史上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ADissertationSubmittedinPartialFulfillmentoftheRequirementsfortheDegreeofDoctorofPhilosophyinEconomicsInstitutionalChangeofLandtenureinChineseEconomicHistoryCandidate:WangNeng-yingMajor:WesternEconomicsSupervisor:Prof.ZhangPei-gangProf.SongDe-yongHuazhongUniversit

2、yofScienceandTechnologyWuhan,Hubei430074,P.R.ChinaOctober,2008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3、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请在以上方框内打“√”)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研究传统农业社会经济史上的制度变迁及其绩效,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研究土地产权归属及其相互关系的处理。由于产权即财产权利包括所有权、使用权与收益权等,

4、因此,考察土地产权制度就主要是考察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耕作经营制度、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内容。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的描述与分析,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制度变迁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并试图分析为什么一方面虽然中国早在14世纪就存在西方18世纪产业革命才具有的条件却终究没有发生产业革命,另一方面中国历史绵延几千年而中华文明从未间断因而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唯一完整保存者。本文的结论是,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贯穿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演变的始终,中国历史上的土地产权制度的变迁与中国经济史的演进息

5、息相关。中国很早就出现了土地的私有制,土地产权的清晰,成为促使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激励制度。但自秦朝明确土地私有权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以后,地权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使得土地这种生产要素作为资本积累常常被打断。中国明清以来落后于西方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层面,在于土地产权制度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产权结合的层面上,中国地主型的土地制度对中国的整个经济发展造成了有害的影响,主要表现就是它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耕作经营模式随着历史的演进不断地变革,从“千耦其耘”的集中耕作、大小庄园的集体耕作、均田制下的家庭耕作、所有

6、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契约租佃耕作,到地主雇工经营,这些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当时社会政治军事形势变化的必然适应,也是社会历史前行的自然选择。小农家庭生产单位是中国历史上存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经营模式,虽然从微观的生产单位(家庭或小农场)的层面来说,传统小农经济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经营模式,但从宏观的角度看,传统小农经济自身毕竟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利于规模经营和更高技术的采用,对农业生产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和近代社会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阻碍作用。中国至迟自秦汉时期即出现实物地租,明清时期普遍实行实物定额租制,而且货币地租也开始流行,这些都是有利

7、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制度创新;但在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的封建社会,地租率超过50%显然偏高,超出佃农的承受能力,导致佃农无法进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行农业积累,并且拥有土地所有权的高收益率使得购买和兼并土地有着巨大的利益冲动,这是自耕农失地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些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既发展又不能充分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出现停滞和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本文的特点是,明确和系统地提出中国历史上土地产权的不稳定性是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和资本积累的主要原因的观点,并从历史演进的角度探讨小农经济的效率,认为在传统

8、农业社会,适应当时生产技术条件的小农经济(包括自耕农经济和租佃经济)是有效率的,但随着生产技术条件的改进,小农生产模式就落后和不适应了。本文对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租佃关系中地租率过高,使得农业内部的积累无法进行,只能维持甚至有时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学术观点也作了论证。本文的不足集中表现在对土地产权制度变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