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

ID:32294308

大小:8.88 MB

页数:160页

时间:2019-02-02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_第1页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_第2页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_第3页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_第4页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儒家恕道思想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两千多年来,孔子及儒学,虽命运跌宕起伏,但屡度难关,在荣尊中发展,在厄运中奋进,无论何时,总是不断触及人们的心灵。这一切,皆源于孔子思想体系及儒学所涵蕴的诸多超越时空的永恒性、普世性价值,而恕道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范畴。孔子继承三代文化中有关宽、宥、让、恕等伦理精义,结合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将救世之希望寄托在对人的改造上,从而将“恕"伦理提升至“可以终身行之者"的高度,成为其伦理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一贯之道。然而,后世学者往往认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仁、礼、中庸地位极高,而忠恕与之相比,逊色得多,

2、对曾子所言“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一语表示怀疑。其实,从历代大儒王弼、皇侃、邢呙、孔颖达、二程、朱熹等人对“忠恕"的解释来看,“忠恕"即是恕道,含“尽心地、不偏不倚地推己及人"之意,而《论语》、《孔子家语》、《孔丛子》等文献中,也有多处忠字与其它动词连用的记载,如忠告、忠敬、忠正、忠爱等。这些词,都属偏正结构,因此,对忠恕作上述界定,是符合孔子本意的。从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看,无论是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君子人格的追求,还是德治、社会大同的政治理想,都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于是,他强调上对下的恕,为统治者设计了处理好人际关系、调试社会矛盾的方法,以维护父权制家国结构的有序性,并且,在孔子时

3、代,没有后世那样强大的专制主义统治,恕道比较容易伸张,孔子孜孜以求的,正是通过对上层的改造,变天下无道为有道,这一切,舍推己及人、“能近取譬"的恕道,何以可能?可见,恕道正是孔子的“一以贯之”之道。孔子之后,儒门大师曾子、子思、孟子、苟子等都对恕道进行了发展:《大学》所谓“挈矩之道”,突破“人"“己"二维关系,将恕道扩充到由己为中心的三维关系中;曾子以孝著称,他发展了孔子由近取譬的行恕方法,主张由孝外推,成就有序的人伦秩序;郭店儒简的面世,展示了子思学派以道治民、知己而后知人等思想,为恕道思想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与现实的可行性;孟子的性善论、四心说、仁政、推恩等思想,力求寻找实施恕道的人

4、性论根据及政治支撑;苟子则从“人性恶,其善者伪也”立论,提出“化性起伪’’说,认为“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以此倡导兼术,实旌恕道。当然,恕道的发展完善,并非儒家一家之功。墨家的兼爱,使恕道的受施基础更加宽泛、兼爱与交利的融通,使恕道的自觉践行有了动力支撑;老子“以正治国"、“无为"的主张,庄子对自由的推崇,正是道家“以百姓心为心’’、不扰民、“报怨以德”的善治追求;法家承认“人性好利”,但也承认民心来源于对民利的满足,特别是管仲所提出的“非其所欲,勿施于人"、“己之所不安,勿施于人”的主张,从人之好利恶害的本性出发,希望统治者以恕道保障百姓世代生存下去。儒为主流,其他诸家共同努力,

5、恕道在先秦时,L■r期达到发展的顶峰。专制主义统一政权建立后,儒学除在秦代遭受重创外,稳居于两千多年中华帝国正统思想之位。与政治联姻后的儒学,为了适应专制主义的要求,强调君主臣民的等级结构,不断抬高忠的地位。于是,恕被忠化,忠成为主导,恕成为附庸。以恕为主的忠恕之道,逐渐完成了喧宾夺主的角色转换。恕在整个传统社会的地位不断走低,是思想意识和伦理观念必须适应政治制度的必然结果。随着君主权力的登峰造极,恕道最终降至低谷。近代以来,这一切被不断暴露的专制主义弊病及日渐加深的民族危机轰然打破。一次次的社会批判思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救亡图存运动,迫使不同时期不同阶层的精英分子,都将矛头指向了儒家

6、思想及其维护的专制主义制度;与此同时,他们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等思想的宣扬,终于使“忠恕”这一天平的两极,开始慢慢倾斜于“恕”,特别是在人类面临五大危机与冲突的当下,如何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剔除恕道固有之糟粕,吸取其合理性内核,赋予其新的阐释,使之成为构建精神家园、促成和谐人际关系、稳定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愈发引起世人的瞩目!这表明,在孔子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孔子的恕道伦理经历了一个“V”字形的曲折发展后,理应成为当代社会伦理生活的自觉追求!当今社会,人们对自由、对发展的要求超出任何时代,在偏执于形而下的追求中,良知、恕让、仁爱、诚信等伦理遭到严重践踏,人与人、

7、人与自然关系异化,人们对和谐充满期待。孔子所倡导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恕道,不仅是友好人际关系的最低道德准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心理保障。梳理恕道思想的发展历程,目的是更好地让人们了解它,以便为现代社会服务。因此,密切关注现实,剖析当今社会种种弊病的根源,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其实,诸多社会问题的出现,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恕道不施,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而文化、经济、制度建设的不足,共同促成了恕道的缺失。因而,系统梳理与总结恕道的发展历程,展示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