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90435
大小:678.83 KB
页数:227页
时间:2019-02-02
《四书集注 [先秦诸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言问:世界有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乎?曰:唯唯,尚否。辜较论之:古往今来,固无世无学林拔萃之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其人不言,言必有中。或一言兴邦(《论语·子路》),或格物致知(《礼记·大学》),或兴观群怨(《论语·阳货》),或循循诱人(《论语·子罕》)。发为文章,辑为语录。诚有悬诸日月而不刊者也,所谓“经典”者,——经,常也(《广雅·释诂》);典,常也(《尔雅·释诂》),从册在兀上,尊阁之也(《说文》)。——殆谓此也。然以今之唯物辩证法观之,固无世无学林拔萃之人,而
2、亦无不受时间、空间之限制,谓其所有言行放之四海而皆可合,律以万古而无不同,字字句句是真理,世世代代要照办,其然,岂其然乎?问:吾国孔、盂之书如何?曰:大哉!固哉!“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书也而有斯疾也!虽其人称为圣贤,其书尊为经典,而时人已有讥其道之不行者,后世更有问之刺之者;非好事者为之,其人其书实有瑕疵可指者。而自其大体观之,具体言之,孔、孟之言诚有不可毁者在焉。“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礼记·中庸》)“仁也者,人也。”(《孟子·尽心下》)“仁者爱人。”(《孟子·离娄
3、下》)生而为人,而不重人、不爱人,可谓仁者乎?天地间人为贵之说,盖孔、孟为首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两千馀年前早有此民本思想,光辉闪耀,万古不灭。“言则世为天下法”(《礼记·中庸》),不谓之悬诸日月而不刊,可乎?质言之:孔、孟为吾国传统思想文化最重要之代表,其人自有其不朽处,其书自有其光辉在。欲了解、研究中国文化吏、哲学思想史乃至教育史、文学史,孔、孟之书面不可不读者也。问:孔、孟去古未远而距今已遥,古今言殊,今人何由明之?曰:今人读孔、孟之书,时贤之注可资参考,而前修之注亦
4、不可不读。南宋朱熹所撰《集注》(原名《四书章句集注》),用力颇勤,如张之洞《劝学内篇》所说,有为其他注家所不及,大可一读。问:其详可得闻乎?曰:试略言之。四书,即《大学》、《中庸》(均取自《札记》)、《论语》、《孟子》,合四书而注之,始于朱熹(1130——1200)。探其用意,盖以为曾参著《大学》,子思著《中庸》,孔子经由曾参、子思而传至孟子,儒家道统于是乎在。孔子弟子三千,“而曾氏之传独得其宗”《大学章句序》)。《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中庸章句》)。朱子私
5、淑程子,又引程子云:“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读论语孟子法》)又云:“程氏两夫子出,而有以接乎孟氏之传。”(《大学章句序》)程氏之后。舍我其谁?朱予以儒家道统继承人自命,瘁心力而注四书成,儒家道统有所承,而程朱理学亦大明于世。其书可读,不惟可藉以读孔、孟之书。且可资以明程朱之理。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首次刊印此书(见朱子《书临漳所刊四子后》一文),迄今近八百年。元延祐后六百年间,科举奉为圭桌,士子用作金砖。丙午之乱及其后十年浩劫,大革文化命,孔
6、、孟、朱子之书皆无从读,故后生青年鲜有知晓孔、孟之真面目者;于朱子,则仅闻其有“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语而已。问:是间接知之也。然则此语亦所谓悬诸日月而不刊者耶?曰:唯唯,否否。朱子有朱子之弊。“读其书者,要当于大义微言求其根本。”四库馆臣已言之矣。论其大义微言,亦当自具限力,此则无烦赘言者。问:世有所谓版本之学。读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以何本为佳?曰:鄙意《四部备要》本可读,惜无新式标点,青年后生恐不易读耳。其书错讹甚少,故云可读。近年有新式标点本问世,青年读者颇得便利,惜未精校,错讹甚多,反不
7、如《四部备要》本之可靠耳。戍慨然有感于此,值今国家升平,文化研究、古籍整理蔚然成风之盛世,奉命校理此书,并改造旧行版式,奉献读者。四书五经旧注,历来繁体直排(近年岳麓书社有简体直排本《四书集注》)。今将朱子此书改为简体横排,并将经与注逐段分排,以利诵读,于青年读者或不无神益。犹有须作说明者,谨述如次:一,除数码外,不曾阑入一字。二,原书注释,光形、音,后义训。今则代为改编,大体依原文字句先后为次序,形音义并下。如《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句,原书先说音:“愠,纡问反。”然后释义:“温,含怒意。”今则合
8、作:“愠:纡问反,含怒意。”如此,则“愠”字不必重出,减去一字矣。三,原书注释自有其语脉文理,有不可割裂、未便加入数码者。故有大段注释出之,庶免卤莽灭裂之病。四,原书章与章、音与义之间,隔之以圆圈;注释临末转入发挥,亦有用圆圈与上文区别者。今则一概不用。原书《论语集注》分十卷,《孟子集注》分七卷。卷次于今无甚意义,今只存篇目,不再分卷。五,朱子之书虽曾熟读,今为点校仍费踌躇。点校以《四部备要》本为底本,曾参考国内数种版本(中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