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集注》全文

《四书集注》全文

ID:16321338

大小:645.00 KB

页数:412页

时间:2018-08-09

《四书集注》全文_第1页
《四书集注》全文_第2页
《四书集注》全文_第3页
《四书集注》全文_第4页
《四书集注》全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四书集注》全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书集注》明·朱熹目录1.大学章句集注2.中庸章句集注3.论语集注4.孟子集注5.附录6.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412《四书集注》明·朱熹目录1.大学章句集注2.中庸章句集注3.论语集注4.孟子集注5.附录6.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412《四书集注》明·朱熹目录1.大学章句集注2.中庸章句集注3.论语集注4.孟子集注5.附录6.四书章句集注定本辨412简介“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至也;物,犹事也。”……推尽吾之知识,穷致事物之理,是为“格物致知”《四书集注》是《四书章句集注》的简称,作者是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四书集注》是朱熹为《大学》、《中庸

2、》、《论语》、《孟子》所作的注。有《大学章句》1卷、《中庸章句》1卷、《论语集注》10卷、《孟子集注》14卷。朱熹是一位学问渊博的经学家,一生为编撰《四书集注》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自称从30岁起便开始对《论语集注》、《孟子集注》下功夫。隆兴元年(1163年),他曾取二程及其门人朋友数家之说撰成《论语要义》。后又作《论语训蒙口义》,以便于童子习学。乾道八年(1172年),朱熹又取二程、张载、范祖禹、吕希哲、吕大临等几家之说,加工荟萃,条疏整理,编成《论语精义》和《孟子精义》,后改名为《集义》。在以上两书的基础上,又进一步修改加工,于淳熙四年(1177年)完

3、成了《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因在注释《论语》、《孟子》时,大量引用了二程及他人的说法,故以《集注》命名。《大学》与《中庸》原是《礼记》中的篇章,至宋代时被单独抽出。朱熹对二书加以注释,并都加了“序”、“序引”,每章之后都进行总括。尤其是《大学》一书,朱熹以程颐的《改正大学》为底本,将《大学》分为“经”1章,传10章,重新编排了章节。为了阐释理学思想,还按照自己的意思编撰了一篇“格物传”补入《大学》中。朱熹对《大学》、《中庸》的注释以直抒己见为主,故名之为《大学章句》和《中庸章412句》,完成时间是淳熙十六年(1189年)。朱熹用毕生精力撰写和反复修

4、改《四书集注》,前后凡40年。直至临死前仍在修改《大学章句》中“诚意”章的注。真可谓孜孜矻矻,死而后已。《四书集注》充分反映了朱熹的“道统”学。朱熹继承二程的观点和作法,非常尊崇《孟子》和《礼记》中的《大学》、《中庸》,让三者与《论语》并列。他在《大学章句》中推论说,《大学》中经的部分,是“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而10章传,是“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又在《中庸章句》中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总之,儒家之道是由孔子创立,再经过曾参、子思传至孟子,形成了这样一个儒家道统。但再往后,这个道统就中断了。直至宋代

5、,才出现了河南程氏二夫子程颢、程颐,再加上朱熹自己,儒家道统才得以继续。这就将程朱理学与儒家经典紧密联系起来,抬高了程朱理学的地位。《四书集注》的编排次序,也颇具深意,将《大学》排在首位,《中庸》次之,而后才是《论语》、《孟子》。在朱熹看来,《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初学者应先学《大学》,然后再学其他。《大学章句》内容丰富,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条目”,是理学之伦理、政治、哲学的基本纲领,包含了理学之主要内容,所以朱熹特别看重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重要著作,是儒家相传的思想原则,“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6、,《中庸》所提出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亦为朱熹所推重。所以,《大学》和《中庸》在朱熹的思想体系中,就占有很高的地位,它们的地位可“至比六经”,或在412六经之上。这一点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四书集注》也反映了朱熹的治学风格。在文字训诂方面,他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力求通达和洗练。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也难免会有错误,后经清代学者加以指出改正。朱熹注释《四书集注》,不局限于烦琐的考据,更多的是从整体上探求与把握原书的思想体系,因而,他对古代儒学思想的理解往往比较深入。《四书集注》很重视义理的阐发,是以义理解经的代表作。

7、书中的注解对我们理解原书的意思有一定的帮助。但朱熹并不是只作诠释文字和解释阐发原文义理的工作,他还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贯穿其中,有时甚至不惜增加原书内容或改变原书的顺序。当然,在作改动的地方,他都加了说明,由此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比较严肃的。大学章句集注大学章句序  大学之书412,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盖自天降生民,则既莫不与之以仁义礼智之性矣。然其气质之禀或不能齐,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一有聪明睿智能尽其性者出于其闲,则天必命之以为亿兆之君师,使之治而教之,以复其性。此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所以继天立极,而司徒之职、典乐之官所由设也

8、。  三代之隆,其法寖备,然后王宫、国都以及闾巷,莫不有学。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