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8869
大小:2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7-11-20
《杭州之行千课万人听课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培训体会杭州之行“千课万人”听课体会此次参与第二届“千课万人”教学研讨活动的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这里的课堂是生成的、生动的,更是魅力四射的。而我的收获也是全方位的,包括数学专业知识上的、课堂教学技术上的、更是感受着名师们对教育执着和心灵的震撼。在听每一位名师授课或讲座时,也在不断地对比自己的教学行为,引发了很多的感悟和反思……名师的数学素养、教育教学艺术以及个性魅力等方面都可圈可点,对一线老师起着较强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因此,我很庆幸,同时也感谢校领导给我的这次杭州之行的学习机会。以下是我对听课的几
2、点感受:一、促进动态生成——学导之源名师上课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能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能理性、有效的抓住课堂的动态生成,成为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资源。1、捕捉典型错例,寻有效生成华应龙老师的《猜想之后》一课,不是简单的照搬课本内容,而是根据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两个错例”展开教学,华老师及时的捕捉信教学中一闪而过的典型错例为生成性资源,并以真诚、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学生围绕这份宝贵的“宝贵”资源,展开探究和体验,让学生在自主体验之后自觉主动的寻找更为合理、准确的方法。比如,以学生生成的
3、两道错例为资源,开始了猜想之路的学习,在学生观察、思考后,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猜想?如何验证?是否正确?展开了学习和探究。这个验证猜想的过程是动态的,是生成的,更是有效的。又比如:课前交流环节的“传话简发言练习”,一个学生为了让会场的人听到他的发言,本能的选择了提高嗓门,多次重复自己的话语,这时华老师机智抓住这个动态生成的资源,适时的引出“善假于物”这一成语,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纠正行为,解决“不拿话简就说话”的困难,这是一种行为教育,更是一种“生命”教育。将错就错地带领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发现问题
4、,再将其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体会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2、抓住学生思困点,促有效生成刘伟老师执教的《计算器的使用》,课的伊始,老师板书“我会用计算器吗”?以后又两次不同层面的追问“我会使用计算器吗?”这三次自问和追问,就很好的抓住学生使用计算器中的“思困点“为资源,以此展开思考、操作和探究,层层递进。当计算2345-39×21时,有学生说用39×21的积减2345会得到有负号的得数,然后再把送出负数的负号去掉时,刘老师及时的肯定了该学生的想法,并机智的举出了另外一个例子:2345÷(39×21),此
5、时,原来的方法不能再使用,该怎么办?学生暴露出的真问题就是学生的思困点,是学生学习的最有效的资源,随着生成的新问题,学生也就随之展开了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慢慢的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使解决的问题达到新的层次,本节课刘老师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了向未知的探索,这些教学理念,犹如涓涓流淌的小溪,舒缓轻柔,又如一杯热气氤氲的香茗,回味悠长。一、共享深刻思考——学导之本名师的课让我们共同感受到了:活跃的课堂,有生命、有灵魂的思维。几节课听下来,名师的课堂语言一点也不华丽,很贴切的讲到每个孩子和在座听课老
6、师的心里。“深刻的课堂”不是“难度的课堂”,“深刻的思考”来自于这些名师的朴实,他们对日常课堂的一种超越,使课堂教学显得厚重而有张力。1、简约而不简单的深刻徐卫兵老师执教的《认识比》,没有概念教学中常出现的“平”和“散”,徐老师抛开了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而是独具匠心,通过浅显而鲜活的生活实例完成整堂课的教学。从勾兑蜂蜜水引入,顺畅的从“倍”引出“比”,并注意通过以前的数量关系,引出不同类量的比,使学生对比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播放广告的环节出现了5个“1:4”,一样的比,不一样的意义,成为本
7、节课的一大亮点。提示了比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厂长到比的概括特质及区别于除尘的独特价值,真正体现了徐老师“简约,不简单”的教学主张。郑桂元老师的《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一课,环节巧妙,始终在一个有趣而愉快的情境下,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寻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方法。精心设计每一个提问,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引发一个又一个的学习高潮,最后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起来,尤其是把“1”和“一定”,“0”和“不可能”连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整体上理解和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规律。郑老师整节课都在渗透数学的严谨
8、性和科学性,渗透了数学素养的培养,玩中显深刻。站得高,看得远,高处的灿烂似月云中见,郑老师的课让我们欣赏到了这一景致!2、数学思想方法的深刻华应龙老师的《猜想之后》一课,为学生播下一颗数学思想方法的种子。如:引导学生订址思考“猜想之后应该怎么办”?如何为“验证”?在维中,诠释了数学思想的真正魅力。配齐渗透了猜想维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因为,让学生猜测不难,难在猜测之后做什么?华老师本课很好的诠释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如何进行验证,维的方法有哪些?怎样举正例,找反例,打比方想算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