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88135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文言文复习策略红安三中吴文珠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无论是从文学欣赏的角度,还是从文化继承和人格培养的角度,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文言文历来是各地中考语文考查的重点之一。文言文阅读是对文言文知识的综合考查,主要采用文言文对比阅读的方式。考查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的迁移能力,延伸能力及拓展能力,考查学生能否快速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和链接,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可是学生如果课内的文言文都无法掌握,如何做到迁移呢?如何能实现新旧知识的高效过渡呢?所以为了让复习行之有效,让中考复习走捷径,
2、我认为可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梳理异同点,拓展“考题”的延伸文言文在中考中占有一定比重,那么对文言文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复习就是逐字逐句的去串讲,这样其实是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寻找到个好的复习方法呢?就有待我们老师将所学的43篇文言文系统条理地进行归类,大致可分为:学习类:如《<论语>十则》等4篇;战争类如《公输》等4篇;山水类如《三峡》等11篇以及人物传记篇等其它类型。纵观近几年中考,课内外对比阅读唱主角。排除近三年中考调考出现过的文章和初一的内容,我们不妨也将课外易考查的几个方面的文言文也进行归类:51.写人叙事类:例
3、如:2010年黄冈调考试卷,所选材料《伤仲永》与《临川先生集》考题:从甲文可以看出方仲永是一个________的人,方仲永之所以论为众人是因为________。从乙文可以看出,王冕具有_______的品质。这一类作品通过个性化的塑造来凸现人物形象,彰显文章主题。2.写景抒情类:例如2009年南京市中考试卷,所选材料《次北固山下》、《小石潭记》与《观第五泄记》考题1:以上诗文都描写了水,请分别选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填入下面空格中。考题2.根据诗文内容填写下表。诗文语句表达的情感《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1)《小石潭记》心乐之
4、心情快乐《观第五泄记》(2)依依不舍这一类作品通过描绘景物特点,传递作者内心情感。考题1便是考查景物特点的对比,考题2感悟作者在诗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将这种情感归结到具体的诗文句中。3.成语哲理类5例如2009年徐州市中考试卷所选材料《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新序》考题:请结合语段分析造成齐威王能够“战胜于朝廷”而宋昭公不得不“出之”的原因各是什么,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这一类作品通过短小精悍的故事给人们的思想予以启迪或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4.战争治国类例如《曹刿论战》与《子鱼论战》考题:从两个战例中,结合《得道多助,失道
5、寡助》你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这一类作品都讲述战争和提出治国主张,并阐述施行这些主张的重要性。将课内外文章进行梳理后,我们发现对比阅读实际上是拿与课内内容相同、相近、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来进行对比,是课内文章的对比与延伸,这样既加深巩固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培养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二、夯实基础点,落实“言”的积累从调考试卷考查题型来看,“言”和“文”的考查题“平分秋色”。“言”是对字、词、句的理解,主要集中于1、2题,分值较大,为确保更多同学能在文言文阅读板块拿到基本分,在平时的训练中我教给他们以下方法:1.内外勾联。加点
6、字的解释很可能是课内知识在课外的迁移,例如调考中“或以钱币乞之”的实词“或”在课内理解为“有的人”,而“或”5这个字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两种解释,在《三峡》中“或王命急宣”理解为“有时”,在《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理解为“或许”,比较后我们不难发现课外文章中“或牵手来责蹊田者”应理解为“有的人”。只有多比较,常联系,多积累,常训练,灵活运用,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用法也可按此方法进行训练比较、辨别。2.组词解释。例如《东施效颦》“效”字与课文《出师表》中“不效则治臣之罪”、“讨贼兴复之效”将两个
7、“效”的意思“见效”“重任”代入原文中都不合适,怎么办?建议尝试组词解释法,比如组词为“效果、效仿”同样代入原文法检查,可知“效仿”最恰当。3.抓关键字、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运用语句翻译的方法,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把握句式特点,正确地翻译出来。4.重点语句的分析。例如《小石潭记》中)“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因被贬永州,小石潭虽美但作者怀才不遇而内心孤凄悲凉。《右溪记》中“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因无人赏爱而怅然,两篇文章
8、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5.整体感知课内内容。通过刚才的梳理已一目了然,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三、碰撞对比点,重视“文”的传承“文”5是对文章结构、内容、思想的探究。仔细分析试卷后会发现对比阅读中有一题是围绕两篇文章的可比点来设题。例如2009年黄冈中考试卷《送东阳马生序》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