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

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

ID:32271007

大小:2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2

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_第1页
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_第2页
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_第3页
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传感器驾驶开题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机械与车辆学院2008级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模型学号:姓名:班级:指导老师:学科专业:所在学院:中国·珠海2012/01/10机械与车辆学院2008级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1.课题题目: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模型2.选题的依据及课题的意义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辆数量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是人身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车辆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本身的安全因素造成的交通事故所占比重越来越小,驾驶员的个人因素已成为交通事故的第一因素,也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

2、理技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驾驶的安全性与舒适性这就要求传感器能识别在同一车道上前后方行驶的汽车,并能在有障碍时提醒驾驶员或者自动改变汽车运行状态,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开展基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3.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综述在过去20年中,在持续增长的交通事故和交通拥堵压力下,以驾驶员和乘客为中心的智能汽车主动安全系统以及相关的新型驾驶传感器、控制器,正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汽车以及汽车附属产品制造商和大众消费者的关注。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试验表明:实时监

3、测和智能评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和驾驶状态,有助于及时发现可能的操作失误,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醒驾驶员采取更为合理的驾驶方案以及提高车辆的行驶速度,提高交通效率。不仅如此,对于大量不同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记录进行统计分析,也有助于制定更为合理的交通法规。到今天为止,随着传感器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测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智能驾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一无人驾驶系统)也得了飞速的发展。国际上各大汽车公司也都致力于驾驶行为的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并开发了一系列安全驾驶系统。机械与车辆学院2008级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4.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充分利用车辆上已有的各种传感器的

4、基础上,设计车载视觉系统,组成人—车—路的多传感器数据采集及预处理系统。研究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模型及算法,实现实时识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根据实时识别的驾驶行为及环境信息综合评估此种驾驶行为的安全性。主要内容有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1)深入了解本课题的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发展前景;2)探析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1)道路交通中人、车、路特性浅析研究;2)人在道路交通系统的作用和地位;3)人的一般行为模式;4)道路交通系统与驾驶行为浅析浅析研第三部分:1)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定义与原理;2)驾驶行为分析的制动、转向参数以及驾驶员心理参数的采集第四部分:1)系统研究

5、分析2)研究成果评价5.研究目标及工作进度5.1.研究目标研究与开发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驾驶行为识别模型及算法,实现实时识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根据实时识别的驾驶行为及环境信息综合评估安全性,结合评估的结果给驾驶员相应的告警信息,并将相关信息传输给车辆上相应的辅助驾驶系统。机械与车辆学院2008级交通工程专业毕业设计5.2.进度计划2012.1-2012.2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翻译文献2012.2-2012.3熟悉试验数据采集系统2012.3-2012.4充分利用车辆上已有的各种传感器的基础上,设计车载视觉系统2012.4-2012.5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驾

6、驶行为识别模型及算法,实现实时识别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并根据实时识别的驾驶行为及环境信息综合评估此种驾驶行为的安全性。201.5-2012.6撰写论文,进行答辩6.主要参考文献[1].张锦华、何广军.具有多传感器的引信信息融合技术研究[TJ]430.6空军工程大学03-03-2001[2].朱一多.基于多传感器的酒后驾驶测控系统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065[3].高青.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T]02-01-2008[4].王淑芳、任兰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智能驾驶系统模型[T]北京石油化工学院04-06-2006[5].詹彤、蔡智圣、张进

7、、杨勇.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危险行为检测系统[T].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05-08-2009[6].朱健、曹红兵、徐华安、刘海涛.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智能交通信息语义描述[T].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05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