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ID:32268526

大小:9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_第1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_第2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_第3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_第4页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  28.《醉翁亭记》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会文言虚词“也”“而”的用法。背诵、默写全文。  2.以“乐”为线索贯穿全篇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于一炉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抓住“乐”字,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再现美文意境,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抱负和娱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重点难点】  1.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感受作者对醉翁亭美好

2、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设想】  1.抓住贯穿全文的主线——“乐”字,体会作者文中蕴含着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指导学生做一些比较研讨本文与《岳阳楼记》在创作动机、所写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异。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高山流水》音乐。  滁州,地处安徽省东部,是座美丽的历史文化名城,她有秀美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丰富的人文古迹,是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览胜地。唐宋文人韦应物、欧阳修、辛弃疾等曾先后在此作官,其他诗人如苏轼、王安石等也曾到此游览,写下了不少名篇佳作。  韦

3、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因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脍炙人口的名文。  2.记: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一般地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事物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地写出来,都可以叫做“记”。它可以全是叙事,如陶渊

4、明的《桃花源记》,可以全是写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还可以兼有叙事、写景、状物、议论等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思和抱负,或阐述对某些问题的观点。“记”在写法上可以分两类:一类是作者不直接说,或基本不表露自己的观点或感情状态,而是寓情理于事、景、物的描述之中,例如《桃花源记》。另一类是由事、景、物的描述中,自然发生出情理,而常以“卒[卒:完]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本文属于第二类。  3.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六一之意:吾家藏书一万卷,

5、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谓五一耳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土,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柳、欧阳、三苏、王、曾)  所谓古文,是韩愈提倡的和骈体文相对立、上继先秦两汉传统的散体文,奇句、单行是它的特点。古文运动是指从唐德宗元和二、三年由韩愈、

6、柳宗元提倡发起的一场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运动。经过韩柳的努力,古文逐渐压倒了骈文,成为文坛的主要倾向。  2、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富弼、杜衍、韩琦等推行“庆历新政”失败,相继贬职。欧阳修因上书为他们辩护,被贬为滁州知州。这篇游记写于欧阳修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文章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参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壑(hè)蔚(

7、wèi)琅琊(lángyá)潺(chán)酿(niàng)  辄(zhé)霏(fēi)螟(míng)晦(huì)伛偻(yǔlǚ)洌(liè)  肴(yáo)蔌(sù)酣(hān)弈(yì)觥(gōng)颓(túi)阴翳(yì)  2.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①陈述(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琅耶也。  ②肯定(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太守自谓也。  ③感叹(直抒胸臆)如:在平山水之间也。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

8、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3.本文共用25个“而”字,表示前后词句并列、承接、递进、修饰、转折等关系。说说下列语句中“而”字的用法,体会它们各自语气的轻重。  ①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而”表示递进关系,而且)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