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4840
大小:61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2-02
《广西陆川县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附答案)$83057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西陆川县中学2017年秋季期高二期考试卷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回答1--2题:1.戊处的海底地形是A.大陆架B.大陆坡C.海岭D.海沟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甲处最有可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B.乙处表面坡度最缓C.丙处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D.丁处对人类来讲没有任何利用价值3、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A.溶洞塌陷B.板块挤压C.火山活动D.冰川侵蚀4、下列关于“浮石”的说法正确的是:A
2、.“浮石”中能够找到动植物化石B.“浮石”与大理岩岩性相同C.“浮石”空隙来自外力侵蚀D.“浮石”源于岩浆喷发读板块构造剖面示意图,回答5-6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处可能形成海沟 B.E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C.E处岩石年龄较F处轻 D.F处地壳运动较E处活跃6、若该剖面图是根据地球实际情形进行的大致描绘,则图中甲板块最有可能为(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非洲板块 D.美洲板块读下图甲和图乙,图甲中著名的古代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筑成。回答第7~8题7、该建筑位于图乙中的 A.①
3、 B.② C.③ D.④8、图乙中①、②、③、④四地自然条件相比 A.①、②两地均为荒漠 B.③地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C.②地年降水量最少D.④地比①地气温年较差大下面组图7为世界四个主要海峡及其周边陆地的轮廓图,请读图完成9-10题。9、一油轮沿最近的海上航线从中国上海到埃及的亚历山大港,经过的海峡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1月份,船只在经过四个海峡时,最有可能遇到多雨天气的是A.①② B.②③ C.③
4、④ D.②④下图为20°N纬线的全球海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11.海域①、③分别是 ( ) A.太平洋、大西洋 B.印度洋、太平洋C.大西洋、太平洋 D.大西洋、印度洋12.⑥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A.全年炎热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C.热带沙漠气候 D.全年高温,有旱季和雨季之分 下图为马来西亚资源分布图,读图回答13~14题13、天然橡胶树喜高温、高湿,根系浅,枝条较脆弱,对风的适应能力较差,易受风寒而降低产胶量,读图分析
5、图中天然橡胶分布区有利的气候条件有①热带雨林气候,水热条件优越 ②多台风,旱季带来充沛的雨水 ③终年受低气压带控制,风力小 ④该地能为割胶提供丰富的劳动力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14、P城是马来西亚的最大港口,属于首都吉隆坡的外港,下列工业部门不适宜布局在图中P城的是A.橡胶加工 B.煤炭化工 C.炼锡工业 D.甘蔗制糖右图是某河流和湖泊分布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关于图中河流说法正确的是()A.甲河段流量大于乙河段B.无结冰期C.河流主要靠降水补给D.沿岸平原广布绿洲16、下列说法中,
6、和图示区域相符的是()A.居民为白种人,信仰基督教B.木材丰富,工业制成品大量出口C.煤铁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D.该地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7-19题。17、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 )A.热带荒漠带B.热带雨林带C.苔原带D.针阔叶混交林带18、引起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光照 D.水热状况19、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
7、类一定越多D.南半球的两座山的北坡是阳被,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阴坡当地时间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宣布,美国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并将把美驻特拉维夫大使馆搬迁至耶路撒冷。此举导致了阿拉伯国家的一致反对。20.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圣地,这三大宗教中不包括( ) A.基督教 B.印度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1、(10分)读图1和图2,回答问题。(1)说出甲河中下游的主要水文特征。(3分)(2)分析乙地5月最
8、热以及7月降水最多的主要原因。(4分)(3)图中G国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袭击,分析该国易出现洪涝灾害的原因。(3分)22.(15分)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共同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亚地形图材料二: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