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60553
大小:4.05 MB
页数:104页
时间:2019-02-02
《杜仲叶中绿原酸提取纯化与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积累规律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文摘要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ulmoidesOliv.的干燥树皮,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杜仲叶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叶,杜仲皮和杜仲叶均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收载品种,杜仲叶性温、昧微辛,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本论文在对杜仲皮及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杜仲叶绿原酸活性成分等综述的基础上,对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纤维素酶法初步提取杜仲叶绿原酸的提取工艺参数,联合超声提取法对杜仲叶残渣中绿原酸高效地提取,确定了适合杜仲叶绿原酸
2、最佳的提取工艺:纤维素酶用量2mg/g杜中叶药材,pH4.0,水16倍量,45℃水浴,酶解1.5h,提取一次,残渣再加pH4.0的水16倍量,超声处理(功率180W,频率40ldaz)40min,并对最佳工艺进行了验证。以洗脱物中绿原酸提取率为指标,对NKA.II大孔吸附树脂富集纯化杜仲叶绿原酸的工艺进行了考察,系统研究了上样液的pH、最大吸附量、水洗除杂用量、洗脱剂乙醇溶液等关键工艺参数,并确定最佳富集纯化条件为:杜仲叶提取液浓缩成约0.09g生药/mL的上样液,调节上样液pH3"--'4,按上样液:千树/1旨=24-1的比例上
3、NKA.II大孔树脂柱,1.0mL/min动态吸附,先用10倍干树脂柱量的蒸馏水冲柱,再用14倍干树脂量的70%乙醇洗脱,洗脱液于40℃减压浓缩干燥,即得杜仲叶干膏绿原酸粗品。以绿原酸含量为指标,对硅胶柱层析精制纯化杜仲叶干膏绿原酸粗品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考察,并确定最终工艺为:以干膏绿原酸粗品:硅胶=1:40的比例上样,乙酸乙酯.甲酸.水(12.1:1)400mL进行洗脱,TLC薄层鉴别,合并相同绿原酸流份,40℃减压蒸干,即得绿原酸精制产品。建立了HPLC法测定杜仲叶及杜仲叶干膏中绿原酸的含量的方法,并分别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以绿原
4、酸为指标,测定杜仲叶中绿原酸的含量范围为2.46~2.51%,平均含量为2.48%:测定杜仲叶绿原酸干膏中绿原酸的含量范围为27.63"--'27.89%,平均含量为27.52%。绿原酸精制产品经过HPLC法测1定平均纯度达平均纯度为93.13%,平均回收率为78.42%。建立了RP.HPLC法测定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方法,并进行了方法学的详细考察,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杜仲种仁与果皮中桃叶珊瑚苷含量进行了测定。杜仲果皮中均未检出桃叶珊瑚苷,不同品种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结果相差较大,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含量
5、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相同采收时间不同产地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河南商丘产华仲6号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最高,高达10.93%;而同一产地河南商丘,不同采收时间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2007年9月25日~10月25日采集的杜仲种仁中桃叶珊瑚苷的含量变化是10.94%~11.90%,均保持较高的水平,从提取和利用桃叶珊瑚苷的角度考虑,9月25日"--'10月25日可作为杜仲果实的适宜采集时期。建立了RP—HPLC法同时测定杜仲叶中京尼平苷酸、绿原酸、京尼平苷含量的方法,对同一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
6、杜仲叶中三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同一产地、不同采集时间的杜仲叶中三种活性成分的含量有差异,2009年5月05号~6月20号杜仲叶中三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维持较高的水平,其中以6月5号杜仲叶中三种活性成分的的含量达最高,杜仲叶中三种活性成分的平均含量分别高达4.58%、2.23%、0.13%,但此时采集叶片将严重影响杜仲树体的生长。之后,随着叶片的衰老,叶片中三种活性成分的含量不断降低,7"8月中旬绿原酸降低较慢,8月20号之后三种活性成分含量迅速降低,至落叶前(10月20号)叶片中三种活性成分含量最低。综合考虑,7,-
7、一8月月中旬采集杜仲叶比较合适。关键词:杜仲叶;绿原酸;提取纯化;桃叶珊瑚苷;含量积累IIABSTRACTCortexEucommiaeisthedryrootofEucommiaulmoidesOliv.,andFoliumEucommiae1SthedryleafofEucommiaulmoidesOliv.,FoliumEucommiaeiSawell-know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whichcallbeusedtoreinforceliverandkidneyandstrengthenmus
8、clesandbones,andwhichiscollectedbytheChinesePharmacopoeia2005(1).Onbaseofthetotalreviewofchemicalcomponents,pharmacologyandc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