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58153
大小:61.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2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很多语文教师有这样的共识:在众多的语文教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非常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密切相关。在“提问──回答──反馈”的课堂教学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由谁进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影响和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 我翻阅过一些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教案,并听过他们的示范课,发现不管是普通教师,还是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他们都是课前在教案上先行设计好问题,教学时一个个提出来,学生呢?只是等待着教师的提问。我们成
2、天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积习甚深,课堂提问步入误区,甚至“病入膏肓”,主要表现在:一、“老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我们的教师在备课时已把问题想得很细,一个一个在教案上列得清清楚楚,教学又以教案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发现问题这一环节已由教师包办了。即使有一个“质疑问难”的教学环节,也只是做做样子,走走过场。二、“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操作中轻车熟路,很多教师甚至玩得炉火纯青。学生的思维已被训练成定势:问题和标准答案不是都装在老师的头脑里了吗?老师自然要给我们讲明白的,毋需再多费心思。三、长期以来,
3、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问都是在一种预设的、固定的、程式化的轨道上运行。课堂教学中,教师亦步亦趋,毫无生发开来的胆量。如果学生冒然提出一个问题,生怕节外生枝、打乱步骤、耽误时间,开明一点的用“你这个问题提得真好”来夸奖一下,其实不作任何“纠缠”;有的教师却满心厌烦,说学生问题离奇,与教学无关,并告之“以后不要再胡扯”,弄得学生心惊胆颤,以后谁还敢再“胡扯”?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有的教师没抓准提问契机,或者不懂提问艺术,课堂提问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提问内容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的提问,学生几乎不必思考就能立即回答,整个课堂表面看起来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
4、质流于形式、华而不实。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不能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思维,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没有任何的益处。二是只求答案正确,排斥求异思维。有的教师一心期望学生的回答与教师或书本的答案完全一致,如果学生的回答不一样,就把自己所谓的标准答案全盘托出。教师的这种做法往往窒息了创造之花,异想之苗。三是提问没有新意,只注重结论,忽视思维过程。有的教师提问,几乎篇篇文章都雷同。如:文章分几段?各段大意是什么?文章中心是什么?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有的教师往往只偏重于结论,而很少问“为什么这样回答”,不善于引导学生思维,导致学生思维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水平难以提高。四
5、是提出的问题或空泛,或难度大,使学生无所适从。有的教师提问大而空,或者超出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有什么写作特色?因为学生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能回答呢?学生只能目瞪口呆,面面相觑,达不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五是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个别教师提问时只喊几个优生回答,而不顾及后进生,这样不但不能充分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且很容易挫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六是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提问急于求成。有些教师提问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
6、生。以上课堂教学提问的误区和问题,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了。“学贵知疑。”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强化学生提问意识在培养学生发现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根治这些“弊病”,实现由教师提问向学生提问的转变呢?首先,教师要结合实际,进行教法改革。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倡导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去
7、发现问题、揭示题意、探究知识、总结规律、归纳学法。其次、教师应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和回答。当学生提的问题幼稚时,老师要多一点容忍,少一点讥笑;当学生所提的问题让老师难堪时,要多一点理解,少一点责备;当学生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争得面红耳赤时,要多一点鼓励,少一点不耐烦。教师还应尊重学生的大胆想象和别出心裁的观点。第三,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老师就应着力创设一种引发学生提问的情境。在教学前,让学生事先预习,课堂上,由有疑问的学生提出问题,并由学生思考解答,意见不统一的,再由教师指导。这
8、样,课堂学习氛围就会空前浓厚,学生主体地位在“提问──思考──探究──解答”的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体会到探索者的成功,获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