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

ID:32255375

大小:12.21 MB

页数:53页

时间:2019-02-02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_第1页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_第2页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_第3页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_第4页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ppt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道德与法治课的新理念与新教法讲座专题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新理念目录CONTENTS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二课程改革给小学品德课教学带来的变化三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的新理念4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倡课程综合化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研究及合作学习的机制1.“立德树人”是课改的核心;2.注重顶层设计,突出大教育、大课程的关系;统筹好各个学科育人功能和作用;3.统筹好各个教育环节和各个方面要素,发挥合力;(课程的设置、课程标准、学业评价的作用等配套进行)4.突破难点,具化中国学生的形象、培养学

2、生的关键能力和基本品格;(核心素养)5.以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压缩必修(基础性)、扩大选修(多样性)注:这一点主要是对高中教育的定位。——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副主任刘月霞教育部目前对课改提出的新任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明确核心素养,一方面可通过引领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改变当前存在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现象,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激励学生朝着这一目标不断努力。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全面发展

3、的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六大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10二、课改给小学品德课教学带来的变化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2001年课程改革中诞生的一门新型德育课程,15年来,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立足于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进行了许多有价值的探索,使这门课教学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一)“教学范式”的转变调查、实验、交流、讨论、表现和汇报等正在成为品德课中常用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

4、来越多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思考。(二)教材观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创造者,上课不是讲教材,而是将教材作为学习资源和引导学生活动的线索。(三)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由过去“静态地听”转变为“动态地学”。小组合作、探究和体验等学习方式成为主流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兴趣,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交流分享能力得到提高。(四)教研方式的变化校本教研成为常态、资源共享、经验分享网络教研品德课教研网页、“品德课QQ群”、“品德课微信群”等,使教研变得省时、高效、快捷,加强了教研员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参与式教研对课例的研究不是重在评优劣,而是重引

5、起思维上的火花,让上课老师轻松上课,听课教师自由发表意见三、道德与法治课程倡导的新理念2016年4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将原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课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课。2016年6月教育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联合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年9月《道德与法治》课在全正式开设。17本课程的理念来源于两个课标与一个大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18(一)生活德育理念过去的德育课程存在着理性化、知识化、学科化等诸多问题,在课程改革中,德育课程改革由“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型。具体表现课标

6、及教材框架的设计,改变以往以德目为逻辑的体系,初步架构了生活发展的逻辑体系课程内容从儿童生活的角度来选择教材主题不是以道德知识、规范说理为重点在课堂教学中要开发与儿童生活更加贴近的课程资源生活德育理念生活德育理论要求学习者成为生活的当事人而不是旁观者。从生活和道德学习的视角看,在课程学习中存在有两种不同身份学习者:一是作为生活旁观人的学习者二是作为生活当事人的学习者“台下看戏”、“隔岸观火”,说起话来是“纸上谈兵做起事来“知行不一”学生不是生活化学习,而是作为生活旁观者的学习过去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要成为生活和道德问题中的当事人。教室中作为学习者的“我”(学

7、生)应与课程内容所呈现的生活事件中的“我”相交会,让两个“我”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进行融合(二)儿童为本的方针尊重儿童1.把孩子看做一个正常成长的人,不是家长和老师的作品及成功标志。2.要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成长方式。(二)儿童为本的方针25“我们要创造一个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推选适合教育的儿童”的理念。——麻省大学乔治·福门教授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予孩子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中精彩!(二)儿童为本的方针26无论是教材或是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都要注意营造一种儿童文化,倡导教师在儿童文化中教育儿童。我们要“走近儿童,走近些,再走近些!”——鲁洁(三)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