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

ID:32230348

大小:1.69 MB

页数:142页

时间:2019-02-01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_第1页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_第2页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_第3页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_第4页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考虑能源和环境因素中国省级生产率地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沿袭了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型增长模式。一方面,随着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特别是近年来重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我国资源供给全面紧张;另一方面,不断增长的环境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面临的全球环境压力不断加大。随着人口总量的继续增长、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工业行业的持续增长,未来我国面临的资源环

2、境约束势必更加严峻,因此改变当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转向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在宏观层面上,我国政府已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积极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以上这些,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由于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足够的发展空间以解决13亿人的温饱问题和就业问题,因此研究中国的环境问题,必须将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考虑。本文将能源、环境因素纳入到生产率分析框架,采用多种前沿分析方法估计考虑能源投入的省级技术效率,采用方向

3、性距离函数法计算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进而采用内生分组的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考察省级生产率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省级能源效率呈上升趋势,能源投入对省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影响。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能源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动力的同时,也带来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计算了1995~2007年各省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采用CSSW、BC、KSS、DEA等四种模型计算考虑能源投入的省级技术效率,结果显示,样本区间内各省全要素能源效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2006年

4、以后出现了下降。无论是否考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虑能源投入,我国省级技术效率都呈下降趋势。考虑能源投入之后,各省技术效率排名发生了变化,新的排名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通过对不同模型估计结果的比较分析发现,KSS和DEA模型表现出了较好的时变性和稳健性特征。(2)经济增长的环境绩效持续改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低。采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DEA模型,计算了不考虑环境因素、单独考虑COD、SO2、固体废弃物及同时考虑这三种污染物时的省级TFP指数,并将TFP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在上述5种情形下,样本区间

5、内我国各省TFP平均增长率分别为-0.2%、1.36%、1.04%、1.23%、2.30%。考虑环境因素后TFP增长率明显上升,这与各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下降的情况相一致,表明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的环境绩效提高了;当考虑环境因素时,TFP对同期GDP增长(9.38%)的贡献率分别为14.50%、11.09%、13.10%、24.52%,说明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TFP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动力,样本区间内各省技术效率呈下降趋势。处在生产前沿上的省份多数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很少。(3)无论是否考虑环境因素

6、,省级生产率均不存在全国范围的绝对收敛。分别对同时考虑三种污染物和不考虑环境因素的省级生产率进行绝对收敛检验、俱乐部收敛检验和条件收敛检验。研究发现,省级TFP指数存在发散趋势,省级技术效率指数表现出了收敛趋势,省级技术进步指数没有表现出收敛趋势。无论是否考虑环境因素,代表东、中、西三大区域的虚拟变量均不显著,表明不存在俱乐部收敛;当所考虑的控制变量为基础设施水平、工业化水平、经济开放度、能源强度时,所有的控制变量皆不具有统计显著性,表明不存在条件收敛。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累积相对生产率的分布动态演进进一步印证了收敛系数检验的主要结论。(4)省

7、级生产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各变量对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在TFP指数估计结果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和非线性的PSTR模型,考察劳均资本存量等9个因素对省级生产率的影响。以工业结构变量为转换变量的PSTR模型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省级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总的来看,II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对外经济交往增加、国民收入增长、基础设施改善、地区大中型企业例提高有助于提升地区TFP,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重工业比例增加会降低地区TFP,而能源强度在不同规模结构、第二产业比例在不同的轻重产业结构下对TFP的作用存在明显的不同。基于

8、以上实证分析结论,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3)推动跨区域的经济交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