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

ID:32222325

大小:457.54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2-01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_第1页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_第2页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_第3页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_第4页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古代教育家师道观研究引言(一)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纵观中国悠久的教育历程,便可发现中华民族一直以来便是一个十分注重教育的民族。在师范教育产生前,中国教育史上不乏名师,他们没有接受过所谓系统的师范教育课程,但他们却拥有今天接受过系统教育的师范生所没有的素质,并成为了名扬千古的教育家。他们用一生的时间和经历去诠释了什么是教育、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教师,因而对他们的师道观的研究有很大的理论意义。这些教育家们身处于不同的社会背景、阶级立场,有着不同的政治思想观点,并根据时代的要求对师道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同时,他们

2、以自身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验证了他们的为师理论,他们所提出的师道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的特色,这些师道观的提出丰富了中国的师道理论,并由此形成了严肃的师道规范,使得这些宝贵的师道意识得以传承,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对教师的培养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教育家”作为一种概念是近代才出现的,在此之前教育家一直是作为一种社会群体而存在的,而师道观正是教育家们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出的师道理论,是经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得出的体悟。师道观所探讨的是为师者对人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亦是

3、对教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古往今来,中国古代师资队伍中的杰出者层出不穷,他们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提出严格的为师标准。孔子提出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师道观,认为为师者不但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要有“诲人不倦”的职业奉献精神。荀子有云:“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①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在他看来,为师者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做到自尊威严,有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信仰,还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善于阐发微言大义。“德行

4、”与“才能”可以说是为师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如董仲舒所说:“善为师者,②既美其道,有慎其行。”王夫之十分注重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他说:“师弟子者以道相交而为人伦之一。故欲正天下之人心,须慎天下之师受。”在他看来,师者作为明人者,须先自明而后才能明人,如若自己尚且昏昏,便无法达到使人昭昭的教学目的。韩愈、柳宗元在前人的基础上也对师道观进行了论述,并形成了独特的师道观。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形成了系统而全面的教育①高长山.荀子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2003:

5、272.②曾振宇,傅永聚.春秋繁露新注[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25.1万方数据思想体系,在师道观方面更是有精辟而独到的见解。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家为师理念的研究,可以对中国师道观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借古人之智解今日之难,对我们今天师范教育的发展、教师个人素养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活动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双向的互动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自身的素养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结果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教师是传道育人的特殊知性群体,始终是教育发展的主体和动力,因此古代教育家们对教师的

6、成长发展十分注重。2、现实意义教师专业发展是当今教师教育改革的主题,教师素质的提高更是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在市场经济以及一些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教师职业倦怠、缺乏进取心和创新意识、学术不端、缺乏教育公正等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昧着良心教学,为谋取私利有差别的对待学生、对学生变相体罚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人民教师的美好形象,而且还严重影响了下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此外,自师范教育产生之后,教师的培养开始制度化,在一定规则的培养体系下,师范生自身具备的人格特

7、点很容易被规范化的培养方式磨灭,如今这种缺少了个性和创新的培养方式,不利于教师多样化的形成。教育家不仅对师道理论有自己的见解,她们还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他们师道观的研究,会对中国师范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有深刻的指导作用。目前,虽然不乏学者对古代教育家师道观的研究,但是很少有人从“成师之道”和“为师之道”这两个维度来进行论述的,也鲜有学者将师范教育与教师职业倦怠、幸福感降低等问题与“师道观”相联系。本文试图通过古代教育家的“成师之道”与“为师之道”两个维度对师道观进行总体论述,并基于教

8、育家们的“成师之道”和“为师之道”的概述,对中国师范教育和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进行分析。自梁启超在《论师范》中对师范教育问题进行全面论述至今,中国师范教育的发展已有百年历程。在这期间,师范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师资力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师范教育的培养模式存在着许多缺陷,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满足学校和社会的需求,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能很好的履行其职责,师范生素质普遍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