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213594
大小:933.21 KB
页数:41页
时间:2019-02-01
《四会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环评环评报告.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目名称:四会市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建设单位(盖章):四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编制日期:二〇一五年十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四会市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建设单位四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法人代表罗志雄联系人梁振辉通讯地址四会市行政中心建设大楼内联系电话0758-3267236传真/邮政编码526299建设地点四会市城区防洪堤龙江段(城中街道辖区兴隆街)立项批准文号审批部门行业类别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N7610防洪除涝设施管理及代码占地面积绿化面积(平方米)(平方米)总投资其中:环保投资环保投资占总投资278.29207.19%(万元)(万元)比例评价经费预期2016年5月(万元)投产日期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概况1、工程运行现状龙江里电排站建于1974年10月,首层为泵房,主要功能室有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等。二层及以上为居民住宅,为多层框架结构。电排站由泵房、压力管、变电场等组成。龙江里电排站至今已运行超过40年,该站未设置检修闸及栏污栅,更没有清理垃圾的工作平台。进水渠为砖砌,由于进水渠位于人行道下,且进水渠运行多年渠内垃圾无法清理,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2、存在问题和维修改造的必要性龙江里电排站建于1974年10月,至今已运行超过40年,经多年运行,且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自龙江里电排站蓄水池被开发房产,给电排站正常运行带来一些问题:1、电排站机组维修非常困难;2、储水池内的垃圾无法清理;3、进水渠来水不畅。这些隐患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所以本次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3、改造任务及内容龙江里电排站肩负着城中区龙江里一带的污水与雨水的排水任务,由于该站经多年运行,且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且电排站蓄水池被开发房产,严重影响机组运行-2- 安全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本维修改造拟在原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拦污栅;拆除原有砖砌进水渠,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渠;在龙江里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检修闸,以解决受益区的排涝问题。4、泵站规模3龙江里电排站现状装机4台,装机总容量为170kW,排水总流量为1.3m/s,杨程4.5米。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结合《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规定:本站为Ⅴ等工程,泵站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年修正版)鼓励类中的“二、水利-17、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属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鼓励类中的“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其建设符合国家及省的产业政策。同时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12.31)的政策要求。项目选址已获四会市国土资源局用地意见批复(详见附件《四会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出具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用地意见的复函》),项目用地具有合法性。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该工程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2015年10月,四会市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局委托深圳鹏达信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编制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二、地理位置及四至情况本项目位于四会市城区防洪堤龙江段(城中街道辖区兴隆街),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1′36″,北纬23°20′33″。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项目北面相邻为龙江河,东面、南面、西面隔5m均为兴隆街住宅楼,四至图详见附图3,现状照片如下图。-3- 项目北面项目东面项目南面项目西面图1-1工程现状照片-4- 三、工程投资本项目工程项目估算总投资为278.29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为186.95万元,建设工程其他费66.04万元,预备费为25.30万元。四、主要建筑材料本项目主要建筑材料消耗如下表。表1-1主要建筑材料消耗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水泥吨15.552圆木桩米10533钢板桩米5004钢筋吨17.895碎石立方米70.486砂立方米525.937柴油吨4.88五、工程维修改造方案1、工程等别和标准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结合《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规定:本工程为V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主要和次要建筑级别均为5级。据广东省地震局资料,本站区域地震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本工程渠系等级为5级,本工程的水工建筑物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不需要进行抗震计算。2、工程布置及维修改造方案①工程布置龙江里电排站位于原址布置,泵组和出水压力管均利用原有设施不作改动;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拦污栅和工作平台、拆除原有砖砌进水渠重建钢筋混凝土进水渠、新建检修闸。②主要维修改造内容针对龙江里电排站泵房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本次主要维修改造内容如下:(1)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拦污栅和工作平台;(2)拆除原有砖砌进水渠,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渠;(3)在龙江里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检修闸。3、主要维修改造方案(1)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拦污栅,本次改造设2扇拦污栅,每扇拦污栅尺寸为(宽×高)-5- =3.8×2.8米,栅隙50毫米,整体拦污栅均采用热镀锌处理。栅条拦截垃圾后,人工捞起垃圾至指定安放区,再用运输车运走。达到及时清除垃圾,保证泵站的正常抽水目的。(2)拆除原有砖砌进水渠,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渠,进水涵管底板和侧墙均为厚度为0.5米,顶板厚度为0.25米,进水涵管尺寸为:(宽×高×长)=7.0×2.8×11.0米。(3)在龙江里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检修闸,本次改造设置2扇平面拱形铸铁闸门,闸门尺寸为(宽×高×厚)=3.0×2.8×0.4米。闸门启动操作采用8吨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启闭机配用电机功率2.2千瓦。螺杆长5.8米。在泵组检修维护、进水池维护时落下该闸门挡水。4、主要工程量表1-2主要工程量序号材料名称单位数量31开挖土方m1314.8232回填土方m732.9233余方弃置m950.9024拆除路面m5705闸门t7.7856槽钢t1.227钢材t17.8938混凝土m302.0639中砂m525.93310碎石m70.48211模板m755.0612标准砖块(240*115*53mm)12730213白色条形砖m161.1514拦污栅t2.28815圆木桩m105316钢板桩m500317木支撑m3.4118拉森钢板桩t4.315、水力计算图1-2进水渠断面示意图-6- 重建进水渠尺寸为:(宽×高×长)=7.0×2.8×11.0米,进水渠断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6、金属结构(1)水力机械根据现场踏探,查得该电排站共有4台装机组,电排站泵组总排涝流量为1.30立方米/秒,扬程为4.5米,总功率为170千瓦。该电排站装机组完好,能正常运行。(2)金属结构①拦污栅原进水渠前因无布设拦污栅,泵站所处位置生活垃圾等飘浮物很多,影响水泵抽水能力。本次改造在排污房设2扇拦污栅,每扇拦污栅尺寸为(宽×高)=3.8×2.8米,栅隙50毫米,整体拦污栅均采用热镀锌处理。栅条拦截垃圾后,人工捞起垃圾至指定安放区,再用运输车运走。达到及时清除垃圾,保证泵站的正常抽水目的。②检修闸本次改造设置2扇平面拱形铸铁闸门,闸门尺寸为(宽×高×厚)=3.0×2.8×0.4米。闸门启动操作采用8吨手电两用螺杆启闭机,启闭机配用电机功率2.2千瓦。螺杆长5.8米,在泵组检修维护、进水池维护时落下该闸门挡水。-7-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原有污染情况本项目为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无原有污染情况。2、区域主要环境问题经调查,项目所在地为一般乡镇环境,生态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较好。项目北面相邻为龙江河,东面、南面、西面隔5m均为兴隆街住宅楼,项目周边主要环境问题为周边道路产生的交通噪声、废气等。-8-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1、地理位置四会市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西、北、绥三江下游,粤西山区与珠三角平原的结合部,与佛山市三水区、清远市清新县和肇庆市鼎湖区、广宁县相邻。四会古为百越地,秦代始置四会县,属桂林郡。因县境为四水会流之地,故名“四会”,相沿至今。1993年撤县设市,辖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市政府驻东城街道。全市总面积1163平方公里。四会市是“中国柑桔之乡”、“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也是省规划建设的32个中等城市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县(市)之一、第二批农村小康达标县(市)、著名侨乡和珠三角经济区新兴的工业城市。四会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境内公路通车里程680公里,其中一二级水泥公路323公里,三茂铁路、321国道、省道四清线、四连线贯穿全市,交通四通八达,市区距广州市68公里,距肇庆市区42公里,水路距香港123海里,境内口岸码头、火车站和货场等设施齐备。通讯发达,水电供应充足,城市供水率100%,发电机容量5万千瓦时,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2、气象气候四会市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极端最高气温38.5℃,出现在2003年8月4日;极端最低气温-1.2℃,出现在1963年1月15日。年平均降雨量1803.6毫米,50年一遇最大日雨量为253.5毫米;年平均日照1702.3小时;年平均雷暴日89天。3、地形地貌四会市的地形似竖立的桑叶,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西宽约30公里,南北长约45公里,北部和西部多为山地,约占总面积44.3%;中部多为丘陵与河谷盆地,约占总面积31.2%;南部和东部多为冲积平原,约占总面积24.5%。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为888米。四会东南面隔大南山及北江与佛山三水市相邻,南面隔贞山与肇庆鼎湖区相接,西南隔黄牛山与肇庆高要市比邻,西北隔三桂山与肇庆广宁县接壤,北面及东北面隔羊角山和皇帝岭与清远市清新县交界。最高山峰是三桂山,海拔为888米。4、水资源、水文四会市属于珠江三角洲范围为广东省侨乡之一。自古以来就是水资源充足,江河众多。其地名也就因四方之水交错汇流,故称“四会”。大小河流17条,均属西北水系。有绥江、龙江、漫水河、曲水河和何礼河,河流全长约434公里,其中市境河长149.6公里。区域内还有一个-9- 大型水库——江谷水库。5、自然资源四会市区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柑桔、塘鱼和会纸等,是全国著名的“柑桔之乡”、“玉器之乡”,中国民间古法造纸第一村。矿产资源主要有燃料煤、黑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共12类。蕴藏量较多的有铁矿、硫铁矿、石灰石、石膏和广东省落差最大的瀑布高岭土等,其中石膏的储藏量和品位居广东省第一位。项目所在地没有国家或有关部门规定为重点保护的陆地珍稀、濒危动植物。-10- 建设项目环境功能区区划分类表项目功能区类别龙江属Ⅱ类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青莲渠属Ⅳ类区,执行《地地表水环境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项目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属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大气环境级标准2类声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2类标准是否基本农田保护区否是否风景保护区、特殊保护区否是否水库库区否是否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是,四会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否管道煤气管网区否是否必须预拌混凝土范围否是否敏感区否-11-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一、社会环境概况四会市辖3个街道(东城、城中、贞山)、10个镇(龙甫、地豆、威整、罗源、迳口、大沙、石狗、黄田、下茆、江谷),32个居委会、122个村委会,总面积1257.6平方公里。市政府驻东城街道。二、社会经济概况1、综合201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3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32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67.13亿元,增长14.0%,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7亿元,增长10.2%。三次产业比重构成由2013年的15.3:44.6:40.1变为12.9:49.7:37.4。2014年全市实现人均GDP为69437元,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并突破万美元大关,达到11305万美元。2、教育和科学技术普通高中招生2778人,下降10.7%,在校生9001人,下降3.4%,毕业生2993人,下降3.5%;三A上线率为62.53%,比上年增加3.96个百分点。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273人,下降19.58%,在校生3382人,下降10.48%,毕业生1022人,增长3.65%。初中招生4948人,下降5.77%,在校生15304人,下降6.55%,毕业生5759人,下降14.47%;初中升学率为98.5%。小学生招生7315人,增长1.72%,在校生38745人,增长5.84%,其中,女生人数16593人,毕业生5193人,下降4.5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幼儿园在园幼儿14681人,增长0.45%。2014年底,全市企业拥有技术研发活动机构30家;开展科技活动研发课题(项目)54个,比上年减少36个,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3.45亿元,增长21.6%;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41350人,比上年减少250人。2014年,获上级科学技术奖7项,通过科技成果鉴定5项,其中省级4项,肇庆市级1项。全年专利申请306项,获得专利授权138项。目前,全市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2家企业,年末,通过上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认定企业7家。全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46.2亿元,增长17.1%。3、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各1间,影剧院4间,电影放映队7个,文化站-12- 13个,图书馆藏书量32.73万册,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11.3万户,全年组织大型文艺演出16场,送戏下乡30场,送电影下乡1476场,共送书籍下乡28次,共3.6万册。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0个,其中医院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9个,其他机构1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059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266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58人,注册护士817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1人,专科疾病防治技术人员22人,卫生监督技术人员9人。全市已建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1个。全市婴儿死亡率3.02‰,人均期望寿命75.49岁。2014年,我市举办各级运动会38次,其中县级以上12次;参赛运动员10322人次,比上年增加2122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68723人,比上年减少1148人。全市拥有规模体育场馆5个。2014年,我市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省、肇庆市比赛奖牌(前三名)22块,其中第一名9人,市体校向上级输送人才7人。4、人口、资源和环境年末常住人口48.53万人,比上年增长1.0%,城镇人口比重为61.08%。年末户籍人口41.89万人,比上年增加3113人,其中城区三个街道户籍人口17.39万人,比上年增加770人,10个镇户籍人口24.50万人,比上年减少657人;全市人口出生率11.48‰,死亡率6.07‰,自然增长率5.41‰。2014年全市水资源总量22.1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4566立方米。全年平均降水量1896.2毫米,比上年减少31毫米,下降1.6%。年末全市各类水库总蓄水量0.58万立方米,其中,中型水库蓄水量0.38万立方米,下降18.5%。全年总用水量2.7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0.12亿立方米,增长4.7%,其中生活用水量0.23亿立方米;第二产业用水量0.24亿立方米;第三产业用水0.18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2.07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0.05亿立方米,下降2.4%;城市环境用水5.5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84.6%;全市人均用水量561.16立方米。2014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7.50万吨标准煤。全社会用电量26.03亿千瓦时,增长10.8%。其中工业用电量19.43亿千瓦时,增长11.2%。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发现的矿产种类共有24种(含亚矿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共17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7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灰霾天气日数81天,比上年减少9天,年日照时数1397.9小时,比上年增加29.1-13- 小时。2014年全市共310天达到城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已建成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一个,2014年四会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共19.9万吨,其中城区11.6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8.0%。已建成城区和中心镇生活污水处理厂6座(东城、南江、大沙、江谷、地豆),城区两座年处理量共2697万吨,中心镇四座年处理量共1029.3万吨。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8公顷。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个,总面积2252.5公顷,生态示范区7个,总面积12483公顷;全年义务植树65万株,全市森林面积62720.5公顷,森林覆盖率56.6%,活立木蓄积量302.18万立方米。2014年全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4平方米。5、文物保护本项目所在地块附近无国家、省、市级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公园,无文物古迹和文物保护目标。另外,在上述范围内亦无国家和地方规定的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存在。三、城中街道城中街道位于四会市的中部,地处绥江和龙江的汇合点。辖区总面积46.5平方公里。下辖6个村、10个社区、79个村民小组。辖区总人口11.09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509人。2014年街道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亿元,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农业总产值4.5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88亿元,百分百完成年任务;市级两税完成实绩1.7亿元(其中:国税完成2741.84万元,地税完成1420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4537元,同比增长15%。-14- 环境质量状况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项目位于四会市城区防洪堤龙江段(城中街道辖区兴隆街),项目所在区域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本次评价引用东莞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在低地寨、埔九村的监测数据进行评价,低地寨、埔九村均位于项目北面约1.8km,符合大气环境三级评价的要求,该监测点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3表3-1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监测结果表(单位:mg/m)日期1-191-201-211-221-231-241-25标准项目0.009~0.00.01~0.00.008~0.00.007~0.0.009~0.0.008~0.0.009~1小时平均SO21514140120130140.0150.524小时平均0.0120.0110.0120.0110.0120.010.010.016~0.00.017~0.0.017~0.00.017~0.0.017~0.0.019~0.0.017~低1小时平均NO223024250250220260.0270.2地24小时平均0.0190.0210.0190.020.0190.0210.022寨0.78~0.90.66~0.80.71~0.90.63~0.80.73~01小时平均0.84~1.020.75~0.94CO9431.911024小时平均0.960.920.90.750.880.790.88PM1024小时平均0.0580.0420.0510.0480.0510.0440.0490.150.008~0.00.01~0.00.009~0.00.011~0.0.011~0.0.01~0.00.011~1小时平均SO2151516015014150.0160.524小时平均0.0110.0120.0130.0130.0120.0110.0120.018~0.00.019~0.0.019~0.00.018~0.0.019~0.0.021~0.0.02~0埔1小时平均NO22402524027026025.0250.2九24小时平均0.0190.0220.0210.0220.0240.0230.021村0.69~0.80.71~0.80.81~0.90.65~0.80.73~01小时平均0.73~0.960.74~0.99CO9818.931024小时平均0.860.810.920.850.880.770.83PM1024小时平均0.0430.0470.0410.0430.0410.0450.0480.15从上表可见,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CO的1小时均值和PM10的24小时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项目附近水体龙江属Ⅱ类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15- 项目废水经预处理排入四会市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达标排入青莲渠,最终汇入北江;根据青莲渠功能现状,青莲渠属Ⅳ类水功能区,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龙江水质引用东莞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在埔九村附近断面监测结果,青莲汇水质引用东莞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在四会广场附近水质监测结果进行评价。地表水监测结果如下所示:表3-2龙江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结果埔九村上游埔九村下游标准值项目1-201-211-221-201-211-22pH值6.676.756.716.786.846.886~9水温18.518.418.317.919.218.9----化学需氧量14.213.813.516.912.311.215五日生化需3.73.53.54.13.33.43氧量溶解氧6.26.46.35.86.56.16悬浮物423833482938----石油类NDNDNDNDNDND0.05氨氮2.162.031.951.552.71.360.5总磷0.480.410.370.510.250.220.5铜0.0080.0060.0040.0009NDND1.0锌NDNDNDNDNDND1.0镉NDNDNDNDNDND0.005铅NDNDNDNDNDND0.05氟化物0.330.270.210.290.180.151.0阴离子表面NDNDND0.07NDND0.2活性剂六价铬NDNDNDNDNDND0.05333333粪大肠菌群4.1×103.8×103.9×103.9×101.85×102.5×102000表3-3青莲渠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单位:mg/L,pH无量纲)监测断面监测日期项目pHDOCODCrBOD5NH3-N总磷监测结果7.084.128.95.81.180.11四会广场附近2015.1.20Ⅳ类标准6~9≥3≤30≤6≤1.5≤0.3由监测数据可知,龙江CODCr、BOD5、溶解氧、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其余指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说明龙江已受到轻微污染。青莲渠各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说明青莲渠水环境质量一般。3、声环境质量现状-16- 项目选址位于四会市城区防洪堤龙江段(城中街道辖区兴隆街),所在区域为2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为评价建设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使用积分平均声级计对本项目厂界噪声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如下表所示。表3-3噪声现状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监测结果Leq[dB(A)]评价标准Leq[dB(A)]编号测点位置2015.10.8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项目北面58.149.12#项目东面57.648.160503#项目南58.047.94#项目西面58.848.7从上表可以看出,各监测点声环境现状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dB(A)、夜间≤50dB(A),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4、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广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为北江肇庆四会分散式开发利用区,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本次评价引用东莞中润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5年1月在四会广场附近的水质监测结果,四会广场距离本项目约3km,满足地下水三级评价的要求,数据有效。监测结果如下表。表3-4地下水水质现状监测数据(单位:mg/lpH无量纲,总大肠菌群为个/L)总硬溶解性监测断面监测日期项目pH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度总固体调查结果6.851131860.0662.410.001(L)四会广场2015.1.19标准III6.5-8.5≤450≤1000≤0.2≤20≤0.02从上述监测结果可见监测点地下水各常规检测指标均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限值的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17-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一、主要环境保护目标1、水环境保护目标:水环境保护目标是保护项目所在区域水体龙江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青莲渠不因本项目的建设而恶化。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是周围地区的大气环境在本项目建成后不受明显影响,保护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类标准。3、声环境保护目标:声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确保本项目和其周围区域有一个良好的声环境,保护该区域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4、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评价范围内的地下水,不受本建设项目的影响,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Ⅲ类标准的要求。二、环境敏感点表3-4项目周围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序号敏感点方位距本项目最近距离(m)规模(人)影响因素1兴隆街----05000大气二级、声2类2青莲渠----纳污水体中型水环境Ⅳ类3龙江----附近水体中型水环境Ⅱ类-18- 评价适用标准1、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表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浓度限值(μg/m、标准状态)序号污染物名称标准来源1小时平均24小时平均年平均1二氧化硫(SO2)500150602二氧化氮(NO2)2008040GB3095-2012中3可吸入颗粒物(PM10)----15070的二级标准4一氧化碳(CO)104----2、青莲渠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质标准;龙江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水质标准;环境表4-2地表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无量纲)质量污染物pHCODCrBOD5氨氮总磷标准Ⅱ类标准6~91530.50.1Ⅳ类标准6~93061.50.33、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表4-3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时段昼间夜间标准值6050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中的Ⅲ类水域标准;表4-4地下水质量标准(单位:mg/L,pH粪大肠菌群除外)项目pH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标准值6.5~8.5≤450≤1000项目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标准值≤0.2≤20≤0.02-19- 1、废气排放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详见下表。3表4-5废气排放标准(浓度单位:mg/m)适用标准标准值最高允最高允许排无组织排第二时烟囱高《大气污染物排放限污染物许排放放速率放监控浓段二级度(m)值》(DB44/27-2001)浓度(kg/h)度限值标准颗粒物120152.91.02、项目排放的废水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四会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的一级B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污染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物表4-6项目水污染物排放执行标准(mg/L,pH、粪大肠菌群除外)排放DB44/26-2001二时段其他排污单位三级标准标准pHCODcr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氨氮LAS总磷色度粪大肠菌群6~950030040010030——2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9-2002)的一级B标准及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值pHCODCrBOD5SS动植物油石油类氨氮LAS总磷色度粪大肠菌群46~9402020338113010个/L3、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运营期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表4-7噪声排放限值名称昼间dB(A)夜间dB(A)GB12523-20117055GB12348-20086050总量控项目运营期间无废水产生,不需设置废水总量控制指标。制指标-20-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施工准备土方、表土及淤泥开挖土方填筑粉尘、挖掘固废、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拆除原有砖砌进水渠重建钢筋混凝土进水渠粉尘、挖掘固废、施工机械噪声、施工废水新建拦污闸新建检修闸完工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机械噪声施工组织设计1、对外交通条件工程站址位于城区防洪堤龙江段(城中街道辖区兴隆街),与建设路、水闸路、光明大道相连,工程区域地理位置优越。2、建筑材料的来源本工程所需水泥、钢材、木材均可从市区购买,然后用汽车通过公路运输至工地。工程所需各种地材如碎石、块石用量不多,可以根据设计要求直接向料场采购,通过陆路运输进入施工现场。3、水电供应及修配加工条件施工生产用水可以从龙江河抽取,生活用水由当地自来水解决。施工用电可驳接当地供电系统,另设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工程机械设备及汽车的保养、大中修及零部件加工,均可委托四会市城中街道有关专业厂家承担。4、施工导流由于本工程拦污栅、进水渠、检修闸等建筑物位于排渠上,所以施工期间需要设置围堰并导流。-21- (1)导流标准及导流时段拦污栅、进水渠、检修闸基础工程等建筑物位于排渠上,施工期间需导流。本工程为V等工程,拦污栅、进水渠、检修闸等永久性主要建筑物为5级,铺盖、护坦等永久性次要建筑物为5级,围堰等临时性建筑物为5级。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的规定,导流建筑物级别为5级,相应土石导流建筑物的洪水重现期为10~5年。经比较,进水渠、检修闸的施工简单,因此,导流标准为5年一遇。考虑到本工程主要建筑物的规模及工程量较小,可以在5个月左右完成。选择10~3月枯水期为本工程的施工时段。(2)导流方式根据现场踏探和业主介绍,于电排站压力排水渠出口的下游30米处有一条排水渠,该渠一直延伸至现拟新建拦污栅的位置,所以,此次施工导流可以利用此排水渠导流。由于施工现场施工面较窄,故采用钢板截流,以减小开挖面及将影响附近居民的出行不便减到最小范围。5、施工总布置(1)布置原则①根据工程主要永久建筑物布置特点来进行施工总布置的规划,以满足主体工程(关键工程)施工的需要;②施工道路规划尽量考虑利用工程范围内的永久交通道路;③遵循因地制宜、有利生产、易于管理、经济合理、方便生活、节约耕地的原则;④场地布置满足国家有关安全、防火、卫生和环境保护等要求。(2)工区布置工程项目包括拦污栅、进水渠、检修闸的建设,本工程计划在排渠分流处进行临时围堰,施工期对周边群众的通行无影响。工程可利用附近空地临时租用作为布置施工临时设施和材料堆放场地。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6、施工总进度本工程属维修改造工程,根据其工程规模、投资等情况,初步拟定主体工程施工期为5个月,施工期间各工期控制点为:2015年12月1日前破土动工,2016年2月31日前完成排污泵房,进水渠主体工程,2016年3月底前完成金属结构工程,2016年4月底前主体工程全部完成,并具备排水能力,2015年5月份机组试运行,运行正常后组织竣工验收。施工总进度见下表。-22- 表5-1施工总进度表工期工程量2015年2016年工程项目(天)单位数量121234施工准备期15项1主体工程施工期90项1工程完建期15项1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污染源分析本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工程的建设不会产生持久性的环境污染源,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施工期产生的污染包括建筑材料的运输及施工作业等,将产生扬尘、废水、施工噪声及建筑垃圾等固体废弃物等。1、废气本项目的主要大气污染源为施工期扬尘、车辆及施工机械尾气。(1)施工扬尘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主要来自机械施工、余土堆放、运输过程及场地自身。运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施工现场的风吹蚀和土方开挖过程是工程最主要的扬尘来源。参考《上海市道路、建筑工地扬尘(PM<,10>)排放估算方法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翟绍岩)2得到建筑工地在挖土阶段的扬尘排放系数为0.0161kg/m·月,即本项目TSP产生系数约为20.006mg/m∙s。(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机械废气主要是施工机械、土方开挖、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燃油废气,主要含量为SO2、NO2、CO、HC。2、废水本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期间废水为施工废水。(1)施工废水施工废水包括开挖和钻孔产生的泥浆水、基坑及地下层施工时的地下涌水、机械设备运转的冷却水和洗涤水;地下水主要指开挖断面含水地层的排水;暴雨地表径流冲刷浮土、建筑砂石、垃圾、弃土等,不但会夹带大量泥沙,而且会携带水泥、油类、化学品等各种污染物。该3废水产生量约5m/d,悬浮物含量较高,SS浓度约800~1200mg/L(本环评取平均值1000mg/L),全部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区洒水抑尘,不外排。-23- 表5-2施工期间废水污染物产生量及产生浓度3废水类型污水量(m/d)主要污染因子产生浓度(mg/L)产生量(kg/d)施工废水5SS100053、噪声本工程施工产生的噪声大致可分为二类:固定、连续的施工机械设备噪声;流动式的交通运输噪声。机械噪声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机械,机械噪声的特点是固定、连续、声源强、声级大,交通噪声由自卸汽车、载重汽车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产生。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加工系统噪声源强见下表。表5-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及加工系统噪声源强表序号设备名称测点距施工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A)]1挖掘机580~862装载机590~953自卸汽车582~904载重汽车582~905空压机588~926柴油发电机595~1027搅拌机585~904、固体废物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等。(1)工程弃渣本项目土方开挖:1314.82立方米;土石方填筑:732.92立方米;余方弃置:950立方米;拆除路面570平方米。工程施工产生弃渣总量约1520立方米,弃于四会市政府指定弃渣场内,运距约为10km。(2)生活垃圾施工高峰施工人数20人,产生活垃圾按1.0kg/d·人,施工期间共产生生活垃圾20kg/d。5、生态影响(1)工程施工影响工程施工期对陆生植被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取土及弃渣,用地范围内的植被将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土石方开挖造成局部地区植被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本项目施工中涉及的多数是一般植物和本地区常见植物,工程不会造成珍稀濒危物种的损失。(2)工程占地、水土流失影响-24- 本工程为原址维修改造,建设用地均属水利设施用地,根据工程规划,本工程所有项目均是在现有水利工程的占地范围实施的,工程建设不涉及新增永久占地。n32本项目施工临时用地约100m,施工期0.5年,预测采用经验公式法WFiMikTik,ik11新增水土流失量约0.285吨。二、运营期污染源分析项目运营期间无废水、废气产生,仅为拦污闸产生废渣,泵站、检修闸运行产生噪声。1、固体废物运营期间拦污闸拦截垃圾会产生废渣,产生量5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2、噪声运营期间泵站、检修闸运行产生设备噪声,噪声值约60~75dB(A)。-25-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排放源污染物名称产生量排放量类型大22扬尘粉尘0.006mg/m∙s0.006mg/m∙s气施施工机械和污工SO2、NO2、CO、车辆燃油废少量少量染期HC等气物水施污工施工废水SS1000mg/L;5kg/d0染期物施工程弃渣1520立方米工工程固废生活垃圾20kg/d固体期0废物运一般固体废营废渣5t/a物期施机械噪声、《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工作业噪声、80~102dB(A)(GB12523-2011)噪期交通噪声声运泵站、检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营60~75dB(A)闸(GB12348-2008)期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本项目施工过程中挖土、填料等工程活动,将改变施工场地内原有的地形地貌,使地表出现局部裸露,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若施工中能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场地绿化、建设拦渣工程等,可较大限度地严格控制水土流失量,将此种影响降至最低。项目建成后既能防洪减灾又能有效预防堤岸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起到有利影响。总的来说,整个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短期的、暂时的,只要采取一定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并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便可减缓不利影响,而且这些不利影响将随着工程的完成而消失或水保措施的见效而减缓。26 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1)施工扬尘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主要来自机械施工、余土堆放、运输过程及场地自身等。运输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施工现场的风吹蚀和土方开挖过程是工程最主要的扬尘来源。项目周边为兴隆街住宅楼,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施工扬尘仍可能对本项目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因此评价要求施工期间应采取以下控制措施:A、对开挖裸露处洒水降尘,河段应进行施工围蔽,并加大施工断面的洒水量及次数;B、规定运输车辆在施工区路面减速行驶,用帆布覆盖易起扬尘的物料等;C、施工中土方挖掘及堆放、施工垃圾的清理等扬尘较多的工序应尽量选择在无大风的天气进行,对堆放的施工土料等材料应堆放在库房内或严密遮盖,运输时应采取密封状态运输,减少扬尘产生量。D、车辆驶出工地前应将车轮的泥土去除干净,防止沿程弃土满地,影响环境整洁,同时施工者应对工地门前的道路实行保洁制度,一旦有弃土、建材撒落及时清扫。同时控制施工运输车辆的车速,在经过学校、居民区附近时,应实行限速行驶(以不超过15km/h为宜),以减少道路二次扬尘产生。E、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净化市区空气,减少噪音和粉尘污染,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在市区道路两侧和规定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本工程的施工场地均在规定的范围内,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该项目规定,不得在施工现场设立混凝土搅拌机搅拌,以减少粉尘污染。F、施工结束时,应及时对施工占用场地进行清理,恢复地面道路及植被。采取以上措施后,工地扬尘量可减少60~70%,可见,进行施工时,采取严格的防尘措施后,可以大大减少工地扬尘对周围居民区的环境空气影响。(2)施工机械燃油废气施工机械废气主要是施工器械、土方开挖、车辆运输过程产生的燃油废气,主要含量为SO2、NO2、CO、HC。为减小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对空气环境的污染,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选用质量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小的燃料,对于排放废气较多的车辆,应安装尾气净化装置;要加强机械、车辆的管理和维修保养,尽量减少因机械、车辆状况不佳造成的空气污染。施工道路交通量相对不大,施27 工车辆排放的废气量不大,且施工地周围多为空地、农田等,比较空旷,污染物的扩散速度较快,本工程施工增加的交通量在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施工车辆废气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小。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废水主要是运输车辆冲洗水、混凝土养护水、建(构)筑物的冲洗污水以及地表径流污水。在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环境。为此,针对施工期的各类废水来源,建议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必须落实以下水污染防治措施:(1)对于施工过程产生的泥浆水,必须经沉淀池沉淀后排放,建议项目设置沉砂池。泥浆水中的泥沙等杂质经过沉砂池沉淀后,上层清水排入市政管网,沉淀下来的泥浆可以用于工地的回填。项目设1个沉淀池,回用水主要回用与道路喷洒、防尘喷洒及混凝土搅拌。(2)对于暴雨径流,项目四周应该设置集水沟,并设置1个雨水沉砂池,所有流经地块的雨水引至雨水沉砂池后再外排至项目周边雨水管网。(2)混凝土的养护废水主要是pH值较高,但由于混凝土的养护用水量少,蒸发吸收快,一般加草袋、塑料布覆盖,养护水不会形成大量地面径流进入地表水体,建议将养护水引入沉砂池内,通过泥浆水的中和后再回用。(3)对于机械与车辆冲洗废水,主要为含油废水,应尽量要求施工机械和车辆到附近专门清洗点或修理点进行清洗和修理,小部分在项目区内进行清洗或修理的施工机械、车辆所产生的含油废水或废弃物,不得随意弃置和倾流,可用容器收集,回收利用,以防止油污染。机械保养冲洗水、含油污水不得随意排放,要建排水沟和小型隔油池,经隔油处理后回用。(4)建设期间,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施工场地文明施工及环境管理暂行规定》,对地面水的排放进行组织设计,严禁乱排、乱流污染道路、环境或淹没市政设施。(5)在施工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施工程序,协调好各施工步骤,雨季中尽量减少地面坡度,减少开挖面,并争取土料随挖,随运、减少推土裸土的暴露时间,以避免受到降雨的直接冲刷,在暴雨期,还应采取应急措施,尽量用覆盖物覆盖新开挖的陡坡,防止冲刷和塌崩。由于项目施工期较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实行施工期废水的全程管理,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经有效治理后方可排放。其中施工废水在土石方、基础施工阶段产生较为明显,应重点加强这两个施工阶段的废水治理。只要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能认真落实施工期间各种废水的污染防治措施,施工废水经有效处理后回用,则施工废水对周围水环境影响将降低到较低水平。28 3、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机械噪声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机械,交通噪声主要由自卸汽车、载重汽车在运输和装卸过程中产生。噪声级约在80~102dB(A)。这些施工设备均无法防护,在露天施工,噪声随着距离的衰减按下式计算:r1LL20lg21r2式中:L1、L2—距离声源r1、r2处的噪声声级;r1、r2—距离声源的距离。计算时,r1=1m各种施工设备在施工时随距离的衰减见下表。表7-1施工机械噪声的衰减单位:dB(A)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值序号类型强度10m20m40m60m80m100m150m200m1挖掘机8680746864.461.96056.5542装载机9589837773.470.96965.5633自卸汽车9084787268.465.96460.5584载重汽车9084787268.465.96460.5585空压机9286807470.467.96662.5606柴油发电机10296908480.477.97672.5707搅拌机9084787268.465.96460.558由上表可知,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噪声将成为主要噪声源,在不计房屋、树木、空气等的影响下,距施工场地距离100m处,单台施工机械昼间噪声值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距施工场地距离200m处,仍有大部分施工机械夜间噪声值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项目东面、南面、西面隔5m均为兴隆街住宅楼,在不采取隔声减噪等措施情况下,对住宅楼的影响远超《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因此必须禁止在夜间进行施工。以上预测结果是单一施工设备满负荷运作时的噪声辐射结果,实际施工时,往往是多种施工设备共同作业,施工噪声影响是多种设备噪声共同辐射的结果。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周边为兴隆街住宅楼,因此,本项目施工会对周围居民点造成一定影响。另外,各种施工车辆运行产生的交通噪声短期内将对道路沿线产生一定影响。根据以上分析,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采取以下措施:(1)本项目施工期间必须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要求对施工时间进行控制,在晚上22时至第二天早上6时,不得进行施工。29 (2)施工单位应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屏障以减轻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控制施工场界噪声不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3)施工单位应尽量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合理选用施工机械。(4)要加强检查、维护和保养机械设备,保持润滑,紧固各部件,减少运行震动噪声。整体设备应安放稳固,并与地面保持良好接触,有条件的应使用减振机座,降低噪声。(5)合理安排高噪声设备的使用时间,同时要选择设备放置的位置,注意使用自然条件减噪,以把施工期的噪声影响减至最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施工噪声影响时间,在噪声敏感点处禁止夜间施工,同时施工机械尽量远离敏感点。采取上述措施后,本工程施工期产生的噪声对项目周围影响较小。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施工期间的固体废物主要来自工程弃渣和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本项目工程施工产生弃渣总量约1520立方米,弃于四会市政府指定弃渣场内,运距约为10km。施工期间生活垃圾产生量为20kg/d,应分类收集后,再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为了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设单位应当做好如下几方面的措施:①要精心地设计与组织整个项目的工程施工。②运土车辆每次离开场前,要清洗干净沾带的泥土,这要在现场出口处设卡检查,并在设卡处备有足够的清洗设备。在车顶盖上帆布以防土在运输过程中飞扬。③土方及渣土应当集中堆放,需要外运的在24小时内完成清运,土方堆放时间超过24小时或者用作回填土使用的,在本项目临时堆土场堆放,经过堆土场堆放后用于回填或者转运,堆放期间应用有效的覆盖物(塑料膜、密目网等)进行覆盖,防止扬尘污染。④运输车辆散落的固体废物,应及时进行清理。综上所述,项目在施工期间,严格落实上述建议措施,可以将因项目施工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大大降低。5、水土流失环境影响分析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弃渣不合理堆放等活动引起。由于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破坏了水土保持设施和地貌植被,对该地区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同时使自然状况下的土体稳定和土壤结构遭到破坏,土体疏松,土壤可蚀性增加,必然导致水土流失增加。因此,在加强工程施工管理的同时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防治,防止施工造成的滑坡崩塌及暴雨对主体工程开挖面及弃渣的冲刷,减少河道的淤积,保护镇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该项目应尽量避免在雨天进行施工,重点做好施工期的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水土保持措施如下:30 (1)主体工程区:联围工程填筑过程中要破坏现状植被覆盖,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堤坝内坡采用草皮护坡,干砌石护脚;外坡采用浆砌石护坡,抛石护脚。其施工过程中采取的主要土保持措施如下:堤坝填筑过程中,外坡坡脚先做好抛石护脚,再进行土料回填;在堤坝内坡坡脚先设临时土袋拦挡再进行土料回填,回填完成后改为干砌石护脚。对回填坝边坡施工过程中预备彩条布进行临时覆盖。(2)施工工区:施工期间,对施工内裸露地面采用石粉渣铺摊覆盖,对施工工区内临时堆料场采用彩条布及临时土袋进行防护;施工工区周边设临时施工围墙拦挡(主体设计),施工工区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及时清理切勿乱丢乱弃,影响周边环境或流入附近水体内。施工完毕后对施工工区进行清理,并对迹地进行灌草恢复绿化措施,避免其后期裸露造成水土流失危害。(3)施工道路:为保证该项目顺利实施,施工过程中要设临时施工便道,临时施工便道大部分利用现状道路,但要修建现状道路与新建堤防之间的上堤路,施工期作为施工便道,后期修建为永久上堤路;为便于施工,需在施工区与新建堤防之间修建临时施工便道,后期拆除。施工便道区采取的主要水土保持措施为:由于施工便道沿途形成的边坡较矮,因此在施工便道修筑过程及运行过程中在坡脚设临时土袋拦挡,防止填筑土方造成水土流失。项目对主体工程区、施工工区、施工道路采取各种措施,减低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能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既是一项防洪工程,也是环境保护工程。工程建设后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运营期间拦污闸拦截垃圾会产生废渣,产生量5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2、声环境影响运营期间泵站、检修闸运行产生设备噪声,噪声值约60~75dB(A)。泵站设备放置在专用的设备房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做好基础的减振措施,再经过距离衰减后,项目边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31 3、经济效益本工程维修改造后的效益主要是排涝效益,主要是以承担四会市龙江里一带涝区的排涝任务,保障龙江里一带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可见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4、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排洪标准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社会效益也较为明显。项目的实施使涝区内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所以,大龙江里电排站重建工程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5、生态效益环境效益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实施后,能使涝区免受洪灾,很好地改善了涝区自然条件和水环境,植被环境的改善也将大大减少区内水土流失,可见工程的实施,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32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排放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类型大扬尘对施工设备、车辆做好保养,使其处于施工机气良好工况;对主要施工工程区、施工工械废气污SO地临时堆放点做好遮盖,干燥天气采取对环境影响很小和车辆2、NO2、染尾气CO、HC等洒水等措施;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物汽车通行水污施工废施工废水经沉沙池和隔油池预处理,再SS对环境影响很小染水回用于施工中物固工程弃渣弃于四会市政府指定弃渣场工程弃渣、体施工期内;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再交由环卫对环境影响很小生活垃圾废部门定期清运处理。物运营期废渣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对环境影响很小施工期机械噪声: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严禁在早7点以前、中午12-14点启动强噪声设备,夜间禁止施工;尽量选用低噪声系列工程机械设备;噪对较高噪声值的固定设备应建设隔声间或声屏障;声4、施工期车辆经过居民点时应减速慢行,夜间严禁鸣笛。运营期:泵站设备放置在专用的设备房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做好基础的减振措施,再经过距离衰减后,项目边界噪声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1、尽量减少对沿线植被的破坏。尽量保留沿线植被,防止施工期间暴雨冲刷而使泥沙流入河涌或下水道。2、尽量利用路垫挖方,以挖做填,减少弃方量,尽量做到填挖方平衡,就近解决。3、对于施工区,设计时考虑排水工程及构筑物,以防崩塌、滑移和其它路体移动,减少危险。4、考虑对道路两旁被破坏的地面重新种植,增添景观,达到美化视觉效果。5、做好临时弃土场和临时堆土场的管理工作,工程结束后,及时进行植被恢复。33 结论与建议一、项目概况1、工程运行现状龙江里电排站建于1974年10月,首层为泵房,主要功能室有值班室、休息室、卫生间等。二层及以上为居民住宅,为多层框架结构。电排站由泵房、压力管、变电场等组成。龙江里电排站至今已运行超过40年,该站未设置检修闸及栏污栅,更没有清理垃圾的工作平台。进水渠为砖砌,由于进水渠位于人行道下,且进水渠运行多年渠内垃圾无法清理,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2、存在问题和维修改造的必要性龙江里电排站建于1974年10月,至今已运行超过40年,经多年运行,且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改造,自龙江里电排站蓄水池被开发房产,给电排站正常运行带来一些问题:1、电排站机组维修非常困难;2、储水池内的垃圾无法清理;3、进水渠来水不畅。这些隐患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所以本次维修改造工程的实施是十分必要的。3、改造任务及内容龙江里电排站肩负着城中区龙江里一带的污水与雨水的排水任务,由于该站经多年运行,且一直以来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更新改造,且电排站蓄水池被开发房产,严重影响机组运行安全和管理人员人身安全。本维修改造拟在原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拦污栅;拆除原有砖砌进水渠,重建钢筋混凝土结构进水渠;在龙江里电排站分水点前布置检修闸,以解决受益区的排涝问题。4、泵站规模3龙江里电排站现状装机4台,装机总容量为170kW,排水总流量为1.3m/s,杨程4.5米。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结合《泵站设计规范》(GB50265-2010)规定:本站为Ⅴ等工程,泵站规模为小(2)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本项目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年修正版)鼓励类中的“二、水利-17、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属于《广东省主体功能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14年本)》鼓励类中的“防洪抗旱应急设施建设”,其建设符合国家及省的产业政策。同时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2010.12.31)的政策要求。项目选址已获四会市国土资源局用地意见批复(详见附件《四会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出具龙-34- 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用地意见的复函》),项目用地具有合法性。二、环境质量现状结论(1)地下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地下水能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限值的要求,区域地下水环境质量良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由监测数据可知,龙江CODCr、BOD5、溶解氧、氨氮、总磷、粪大肠菌群已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其余指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说明龙江已受到轻微污染。青莲渠各监测结果均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说明青莲渠水环境质量一般。(3)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中SO2、NO2、CO的1小时均值和PM10的24小时均值均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表明该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4)声环境质量现状:本项目声环境现状值均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周围声环境质量良好。三、项目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施工期道路扬尘通过洒水降尘、围栏施工、文明作业、加强管理,施工机械、施工车辆燃油废气通过强管理等措施,对周围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建议施工期在工地内设完善的输导系统,场址周边设置污水收集坑,将场地产生的污水引进收集坑中沉淀后回用。工程弃渣弃于四会市政府内指定弃渣场内,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统一进行清理,实现固体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施工期噪声通过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降噪措施、合理安排施工场所、加强施工管理、围栏施工,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四、项目营运期间的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运营期间拦污闸拦截垃圾会产生废渣,产生量5t/a,属于一般固体废物。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2、声环境影响运营期间泵站、检修闸运行产生设备噪声,噪声值约60~75dB(A)。泵站设备放置在专用的设备房中,选用低噪声设备并做好基础的减振措施,再经过距离衰减后,项目边界噪声能-35- 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区标准要求,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3、经济效益本工程维修改造后的效益主要是排涝效益,主要是以承担四会市龙江里一带涝区的排涝任务,保障龙江里一带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可见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的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4、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排洪标准得到提高,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社会效益也较为明显。项目的实施使涝区内居民生命与财产安全得到了保障。所以,大龙江里电排站重建工程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5、生态效益环境效益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实施后,能使涝区免受洪灾,很好地改善了涝区自然条件和水环境,植被环境的改善也将大大减少区内水土流失,可见工程的实施,其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也是十分显著的。五、评价建议1、切实做好环境保护措施将环境保护措施始终贯穿工程从施工到运行的全过程。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包括水、大气、声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施工现场恢复、人群健康保护等措施。建议进行环境监测:施工期的监测项目和测点布设应能反映从施工到竣工全过程的污染源及环境质量变化,包括水质、大气、噪声、弃渣、人群健康状况等。切实做好环境保护措施,是保证工程对环境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的重要举措。2、及时调整和改进环境保护措施针对工程各个时期环保护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如执行上述措施后对环境仍有较大的负面影响的,可执行更为严格的环境质量标准,及时对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相应调整和改进使之进一步完善,以保证满足工程的环境保护目标。3、充分重视和加强施工区饮用水源保护、防疫,以及施工区临时居住区的粪便、垃圾等污染场地清理等工作。建议制定施工人员传染病流行预防与处理管理办法。4、建议将环境保护条款及措施列入工程的招标文件和承包合同,制定施工区环境管理办法,建立环境质量报告制度。-36- 综合结论:四会市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符合相关产业政策,本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影响。项目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环保“三同时”管理规定,切实落实有关的环保设施。在项目营运期间,建设单位要负责维持环保设施的正常运行,搞好防范措施,把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低的限度。在此基础上,本项目的建设从环保角度而言是可行的。-37- 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 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图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总平面布置图附图3四至图及敏感目标分布图附件1四会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出具龙江里电排站维修改造工程用地意见的复函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4.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