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

ID:3220146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0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_第1页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_第2页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_第3页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_第4页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科研的断裂与失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难题之一作为一次洋溢惊奇和诱惑的冒险,教育科研无疑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敞亮了新的视野。“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任何一个学校的发展必须依靠科研才能获得内在支撑点和直接推动力,对教师的专业地位和职业权利的追求也强调以“科研能力”为一个重要标志。科研之于教育实践,无论是从初衷还是归宿来说,都是教师主体和教育本体一次积极的自我开掘、自我审视的行为,借以达到发展自我、提升自我的最优化。但是,是否“研究”了就足以促成教学的改善?什么样的教学值得“研究”?我们目前最大的困惑就是:“教育科研”的空间和时间有多大?以什么样的“标准”衡量教学

2、的“研究”已经得以实现和完成?“研究”和“教学”之间如何保持相互的张力,又如何促成彼此的耦合?流行话语的背后,观念上的模糊和动摇比比皆是。在教育科研繁荣与浮华的背后,日益潜伏并蔓延着断裂与失衡的危险。学术指导的偏差、价值取向的错位、行动方式的模糊,这都导致许多教师身体力行之时举棋不定、手足无措,教育科研仍然还处于某种“失语”状况。在某种追星逐腕的时尚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科研既失却了“自信力”,也失却了“他信度”:论文泛滥成“泡沫”,教师衍变成“枪手”,课题膨胀成“卫星”。虽然关于教师是否应该参与教育科研的问题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共识,但并没有解决其操作的合理性

3、和有效性等问题,甚至带有一系列根源性的认识误差和偏激。一、扑朔迷离的学术指导教育科研,这是当今流行于教坛和学界的主流性话语之一。这在名誉上理所当然地给教育教学以崇高和神圣的地位,在实际上却让教育教学背负了沉重的十字架。教育科研的极度开放性,使其失去了学术保护带和实践防火墙,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几乎所有的学科都可用来指导教育科研,这表面显示教育有广阔的学科基础,实则教育科研无所适从。而就教育领域本身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出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法规,专家、教授的学术地位共同形成对中小学的“冲击波”和“震荡波”,自上而下的研究视野和权威认定直接导致教育科研的失

4、重——为科研而科研,为任务而任务。诚然,教育科研一方面需要各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些学科都有其独立的研究群体,他们对本领域的认知程度远高于非本专业人员,当他们想要以此来阐释与教育相关的某一问题时,就不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所能望其项背的,当然也就显得新颖且有力度;但在另一方面,教育科研却又可以无视一线教师的存在。一线教师对他们而言永远处于低层面,教师只能跟着专家走,过多地接受了专家的理论导航而非考虑一线教学的生存背景。直白地说,一线教师不可能与专业研究人员相提并论。“而从根本上讲,对教育活动意义建构的主体是教育工作者自身,别人无法代替;对教育教学活动运作方式最有发言权的是躬

5、身实践的广大中小学教师”。尽管一大批专家、学者最近对“教育科研”刻画得如何惟妙惟肖,传唱得如何震天价响,“教育科研”仍然还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一种“黑箱”:看不见摸不着,甚至是一个“黑洞”——任何内容都可以在其强大的引力之下一扫而光、一网打尽。较为明显的是,近年来,有一些“海归”派学者参与到教育科研的反思中来,他们深刻的洞析力确实指出了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弊端,让我们有更为清醒的认识。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他们几乎都是在“西方方法论”的范畴来讨论的:搞“课程论”的,研究的也是现当代、后现代的课程理论,不会给具体的学科教学什么新的意蕴;搞“教学论”的,一般也只

6、奢谈“泛教育”的问题,对现在的教师教学鲜有涉及;有的基本上只举“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例子,似乎其包含了其它所有学科的思想品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这些领域里搞了几十年,成果累累,已经“修炼”到了“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境界,用他们的涵养或者学历、职称来解释一下一线教学中相对应的问题,当然就是驾轻就熟,其中的道道也够一般的教师琢磨一些时候了。而现实中的一线教师,没有像他们深厚的底子,也没有他们所享有的时间、精力、资源与兴趣(或利益)的需要。于是,大家对秽育科研只能是隔靴搔痒,甚至于“老死不相往来”。于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心态共同将教育科研推向了空中楼阁。在某种程

7、度上说,类似的一堆光怪陆离的认识和一些美轮美奂的措辞导致“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依然是中小学教师的困惑与难题。研究范围或者过于笼统,缺乏确切的含义,研究无从下手;或者过于宽泛,抓不住中心,甚至出现一些“空题”现象。如此,教育科研必然将置身于一种浮躁与尴尬之境:浮躁于观念、思想层面的“趋之若骛”,尴尬于实践、操作层面的“曲高和寡”。一方面,实践者们由于缺乏合适的理论疏导而对自己究竟做了什么感到困惑;另一方面,理论者和实践者们由于不知道自己关怀的究竟是什么,导致他们对研究的价值、取向倍感困惑与失落。与此同时,理论者与实践者之间由于缺乏共同的基础而互不理解,难以沟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