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

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

ID:32194832

大小:55.8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1页
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2页
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3页
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研究综述一、前言他心问题虽然首先被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并被国外学者加以定义与广泛探讨,但早在中国古代哲学家们的诸多观点中,就有关于他心问题的表述与见解。他们虽然没有建立对这一问题的专门研究,却已有着自己的观点及论据。此次论文通过对认识论问题中他心问题的学习,查阅有关他心问题以及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的思想等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见解对中国哲学中他心问题进行简单的综述。所谓“他心问题”,常识的看法是我以外的他人有同我心一样的心,通过他的行为尤其是他的言语行为可认识他心及其内容,如从他人身体的伤害和呻吟中可推知他处在痛苦中;从他的微笑中可推知他很高兴;从他在

2、一定环境中的作为可推断他有什么愿望、意图和信念。他心问题的存在以自身的经验之鉴为主要标准,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受到怀疑论的极大威胁。虽然怀疑论对他心问题的反驳是强有力的,也使他心主义陷入窘境,但正是在二者相互谴责与争论中,使哲学的实质渐渐清晰,在相互怀疑中对问题的反思一步步升华。中国哲学中关于他心问题的探讨由来已久,虽然中国古代对他心问题的怀疑论者也是存在的,但中国古代哲学家们普遍都默认了他心问题的存在。《孙子兵法》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做到知彼,正是证明他心问题的充分条件。中国古代哲学家还进一步以他心问题为指导思想来对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提出建议。以下通过对老子、墨子、庄子、荀子等人

3、的相关观点与言论的分析,探讨中国哲学中的他心问题。二、中国哲学中蕴含的他心问题(一)老子的观点老子名言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此句话的含义是圣人没有他固执的想法,以百姓的想法作为他的想法。百姓的想法善的,我认为它善;百姓的想法不善的,我也认为它善。老子的这一观点表明只要顺从百姓的想法,任其自由发展便是圣人之道,对统治者而言这一思想有可取之处,但对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是无益可言的。而这一观点,无疑是建立在对他心问题的肯定基础之上的,“以百姓心为心”,也就是已经知道了百姓的心,并顺从百姓的心。如从百姓的种种抱怨声中知道百姓是遇到灾荒还是被疾病困扰,把百姓的想

4、法作为自己的想法,才能进一步解决问题。当然若百姓的想法是有失道义的邪念,仍加以顺从则要起相反的作用。老子名言二:“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即了解别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有洞察力;战胜别人的人有力量,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如何做到了解别人?也是对他心问题的探讨,在国与国之间、战争双方之间或竞争对手之间,了解别人无疑是取得胜利与成功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准确的分析与推断出“他心”,这种推理不是凭空瞎想,而是借助很强的经验主义与外在客观条件为依据的,而这一推测他心的经验主义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的,存在推断失败的可能,当然也有成功了解他心并取得胜利的例子,就如赤壁之战中的草船借箭,

5、已是对他心运用的游刃有余。(二)墨子的观点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反对“生而知之”的先验论,主张感觉经验是认识来源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感觉经验论。他说:“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为仪者也。”墨翟提出了关于判断言论是非真伪的“三表”,主张以“古者圣王之事”历史经验、“百姓耳目之实”即众人的直接经验和“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即社会政治的实际效果,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墨子这种夸大经验主义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也正是建立在充分肯定他心问题的基础之上的,从前辈的事迹中求得历史经验以了解前人之心;以体察百姓、亲眼所见百姓真实的生活,来知道百姓之心;以具体

6、政治实践来检验自己的认识。这种观点的提出,已经把他心问题建立在相当肯定的前提下,且以他心为“杠杆”,逾越到真理的境地。在他所突出的感觉经验的理论下,更是将他心问题运用地淋漓尽致。(三)庄子的观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通过这番对话,已显示出庄子对他心问题的肯定态度,虽然庄子对惠子的争辩听起来有些狡辩的意味,但庄子的说法绝非纯主观的言论,他的观点是有依据的。作

7、为比动物更高级的人,已经具备通过观察动物的外在表现来基本判断出他的内心世界,不仅是人对动物,人对于人也是如此。我们承认所做的推断并不都那么准确,但无论是从生理上的规律还是主观经验而言,都可以表明游的欢快的鱼是快乐的。正如同从古至今中国人就有养家畜的习惯,人与动物相处不是一件难事,因为通过动物的习性及外在表现,人是可以揣摩出动物的内心想法,并以此来对动物做出相应的回应。(二)荀子的观点荀子指出:“凡以知,人之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