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

ID:32174499

大小:4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1页
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2页
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3页
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文《高祖本纪》学案(苏教选修之《史记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学时 【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pèiǎobēihuìmíngránhuòxiáshìquànwàngbǔyùyànnìfánkuàishìyōngpǔyīshèsùqíngtúqìzhī二、整体把握第一部分(从开始到“生孝惠帝、鲁元公主”):刘邦姓氏、籍贯、家庭、出生以及做泗水亭长时候的事情。第二部分(从“沛公引兵西”到“大赦天下”):入关灭秦,打败项羽,氾水称帝的全过程。第三部分(从“未央宫成”到文末):称帝之后。三、文本研习(略)【巩固提高】1.答案:大腿轻视攻下提/道歉/请示众交付、委托功劳断约定日期水的北面献酒献物,祝人

2、长寿供给,使足大约与……交好欺骗嫉妒给……看主管、主持2.答案:(1)就如果(2)趁机于是凭借(3)把而,表承接因为用凭借动词,认为(4)表转折,“但是”这样……的样子(5)……的原因(6)正(7)到3.答案:“责”通“债”“诎”通“屈”“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内”通“纳”“距”通“拒”“详”通“佯”“乡”通“向”4.答案:(1)动词,给人看相名词,面相共同、一起互相辅助、帮助(2)本来坚持(3)引领率领(4)就总是(5)逃脱解散诸侯军队(6)于是、就趁机经由、通过因袭、沿袭5.答案:意动认为……与众不同意动认为

3、……奇怪形容词作名词怪现象使动使……跟从名词作动词定都意动以……为苦名词作动词安家意动认为……正确名词作状语在夜间名词作状语在途中使动使……活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对……发火名词作状语向北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与……交好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平民,卑微的身份6.答案: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状语后置句判断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判断句7.翻译下列句子(1)  译文:   他平素具有干大事业的气度,不干平常人家生产劳作的事。(2)  译文:   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  (3)  译文:当初怀王派我攻关

4、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客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                【分层作业】1. C  2..D  3. B   第二学时【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略)二、整体把握(略)三、文本研习1.刘邦是司马迁笔下最丰满、最富有个性的人物之一,请大家举例谈谈刘邦的形象。刘邦雄才大略,抱负非凡。“咸阳纵观”,向往登上皇位一直深藏于心中,甚至为了实现这个梦,他曾编织了许多奇异诡秘的神话。尤其是彭城之败,大军损失殆尽,诸候纷纷叛汉归楚,刘邦几乎是只身逃入关中,做的第一件事却是“立太子”“大赦罪人”,并令“祠官祀

5、天地四方上帝山川”。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的性格早已闻名遐迩。入咸阳,还军霸上,“约法三章”“秋毫无所取”“悉除秦法”,“秦人大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知人善任,从谏如流。“三教九流”,兼收并蓄。郦生进谏,知错就改。刘邦随机应变,百折不挠。汉四年“广武对话”,汉王数羽十罪,羽恼羞成怒,暗中用弩射中王胸,为了不让军中因主帅负重伤而军心动摇,他立刻弯下身子捂住自己的脚指头,大喊:“敌人射中了我的脚指!”鸿门宴上,差点遭暗算;兵败彭城,几乎被捕获;荥阳被围,不是纪信替代,定死羽手;广武伤胸,奄卧病创;平城之难,被匈奴困七

6、日,九死一生┅┅可以说刘邦在兴汉灭楚的战争中,久经磨难,备尝艰辛,却从来不向命运屈服。每一个伟大人物的性格总有些弱点。刘邦“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的市井无赖相。刘邦自私狠毒、睚眦必报的庸俗心态,未央宫大宴,众臣面前奚落其父。丰邑本是他的生地,竟不提“复丰”事,“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刘邦忌贤害能、诛杀功臣的阴冷本性。项羽一灭,对其功臣一一剪除。2.(1) 用对比的方法塑造人物。     在《高祖本纪》中,侧重记述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的过程,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是

7、作者运用鲜明、强烈的对比方法展现给读者的。如写项羽、刘邦分兵入关攻秦时,对项羽军队的行动是这样描述的:“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读者看到的,只是单纯的军事方面的成功;而写刘邦军队,除写军事策略外,还写了刘邦的安民措施:“诸所过毋得掠卤”,于是“秦人惠,秦军解,因大破之”。一下子就把“沛公遂先诸侯至霸上”的重要因素突显出来了。   (2) 用讽刺的方法臧否历史人物。      讽刺是用尖锐而诙谐的语言对假丑恶的东西加以揭露、嘲笑和谴责,目的是通过讽刺对假丑恶的否定,达到对真善美的褒扬。

8、讽刺的方法在《史记》中的运用是多种多样的,《高祖本纪》中主要是状摹刘邦自矜声色的心态加以讽刺。如高祖置酒未央宫,为太上皇祝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刘邦的揶揄举动,使太上皇尴尬难言,引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