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70005
大小:7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2-01
《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珠海市紫荆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下)第二次模拟考试初三年级语文试题出题人:蔡莺审核人:赵庆生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为12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
2、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斯是陋室,□□□□。(刘禹锡《陋室铭》)(1分)(2)□□□□□□□?悠悠。□□□□□□□。(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分)(3)□□□□□□□,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1分)(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2分)(5
3、)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4分)□□□□□□□,□□□□□□□。□□□□□□□,□□□□□□□。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liányī。(2)一切都是shùnxī,一切都将会过去。(3)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宫仙桂上尽兴玩耍,míngsīxiáxiǎng,遨游在美妙的梦境中。(4)不愧是法律界的zhōngliúdǐzhù。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等到小鸟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都具体而微以后,我喜爱它们又甚于那些老鸟
4、。B.老头子站起来,拾起篙,撑了一下。那小船转弯抹角钻入了苇塘的深处。C.进入九年级以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比以前更加苦心孤诣地学习,很多同学的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D.毕业在即,现在想来,美好的初中时光犹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了。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学校教学设备的进一步完善,我校将成为众多莘莘学子读书的理想之地。(把“完善”改为“改善”)B.在阅读名著中,使我们能够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去掉“在”和“中”)C.同学们写作文,要仔细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
5、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把“切忌”改为“切记”)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又迈出坚决的一步。(把“坚决”改为“坚实”)5.阅读冰心的诗,请另选两个事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事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4分)原作: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二、(46分)(一)(10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
6、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
7、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故患有所不辟也()(2)蹴尔而与之()(3)是亦不可以已乎()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赞扬的是舍生取义的人,批评的是见利忘义的人。B.“非独贤者有是心”中的“是心”是指“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C.第二段中乞丐不受嗟来
8、之食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D.文章多次使用对比手法,如鱼和熊掌对比,生与死对比,古与今对比等。(二)(9分)问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选自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