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69933
大小:7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2-01
《玩味“语言文字”上出“语文真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玩味“语言文字”,上出“语文真味”——我对“紧抓语言文字,打造高效课堂”实践与思考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张新元【摘要】一直以来,语文的教学非常重视文本的理解与品悟,倡导读与写的紧密结合,这是新课改的方向之一。其实,这里都离不开“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基,也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宗旨。离开语言文字的语文教学,就不是语文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紧抓语言文字,进行适度的“咬文嚼字”,充分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意,你会品味到语文课别有洞天的“真味”。【关键词】语言文字;真味;高效;【正文】随着新课标2011年修订版
2、的颁布,我们的语文课改正稳步推进。随之而产生的一些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也逐渐被一线教师认可和接受。大家普遍认识到: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词不离文,文不离词。毫无疑问,这里的文就是文本,这里的词就是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崔峦老师在《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一文提出语文教学要落实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特别要加强语言的运用。“两个基本点”即培养语文能力
3、(听、说、读、写、书);提高人文素养。但是现在有很多老师并没有在阅读教学中以语言训练为中心。的确,在此之前,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走了一段弯路——将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作为语文课的主要目标,语文课堂教学围绕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来组织教学过程。如今,我们要回归语文本真,应该将教学的重心落实到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上。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应该是让学生对这些语言现象进行揣摩、理解、学习、模仿、运用。简言之,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真味——“语文味”,语文的教学就是要关注语言的学习。教师应该引领学生紧抓语言文字进行“品词品情”品文本,“咬文嚼字”悟“真味”
4、。一节有实效的语文课,应该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教师对语言文字的充分挖掘和独到见解,引领学生深入剖析,领悟语言文字蕴含的真、善、美。一、比较品味,实现“情感”共鸣4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古人对遣词造句非常重视。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引导学生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感受和把握。语感是在长期的读写实践中,在对语言不断地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中逐渐积累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从语言文字入手,紧紧抓住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或看似平常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比较、揣摩,细细品味,掌握其内在含义,体会作者在用词上的独具匠心,通过比较品味,品味
5、词语“情感”差异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意识。如《开国大典》一文中:“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不难发现,这四句话反复出现了五次“一齐”,教师反问学生:“这五个‘一齐’可否改为‘一起’?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到“一齐”是表示动作一致,整齐划一,而“一起”则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人们的动作是如此的整齐
6、划一?”教师继续追问学生。进行比较,品悟到原来是人们对毛主席的敬仰才会有这样的统一动作;宣告表明中国从此站起来了,人们对此无比激动、兴奋、欢喜的心情是一致的;人们面对中国升起的第一面国旗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连脱帽、肃立的动作都一致。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这样引导学生对比推敲,学生就能加深对“一齐”的体验,通过对比,使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得到逐步提高,从而品悟到“一起”与“一齐”的情感差异。《开国大典》是一片新闻通讯稿。讲的是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三十万人参加开国大典的事件。新闻通讯稿的用语比一般的文体比较讲究用词,而这一历史事件的意义非
7、同寻常。细读文本也可见作者笔端处处流露出那种激昂、兴奋溢于言表的情感。当然就要斟词酌句了,是需要细细考究的,用“一齐”而不用“一起”就可管中窥豹了。通过比较品悟,不仅深入体会到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也能体会到作者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自豪的内心,这种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就达成情感共鸣了。二、对比品味,实现读写“迁移”说明文的语言是非常严谨的,因为很多涉及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模糊的。我们教材中,无论哪篇说明文,语言文字都具有严谨性。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眼光去关注,去引领学生去品味其用词的“严谨”进而实现读写“迁移”。如《只有一个地球》,通
8、过文本解读,本文在教参说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其实深究、品味语言文字,给我们的感受更多是一篇保护地球环境的演说稿。大多数教者囿于教参的说法,将本文上成一篇说明文,为此,教者就围绕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