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68106
大小:10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2-01
《河北省河流调查问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河北省河流调查问卷1、河流名称:卫河2、流经区域:卫河有两源,一出辉县市苏门山麓,一出博爱县的皂角树村,两源于新乡县合河村西合流,在浚县淇门与淇水合流,在安阳县与洹水合流,在汤阴与汤水合流,由淇河、洹河(安阳河)、汤河等十余条支流汇集而成。合河以下干流长283公里,流经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县、汲县(卫辉市)、浚县、滑县、汤阴、内黄、清丰、南乐,以及河北省魏县、大名和山东省冠县,于徐万仓处与漳河汇流后称卫运河,卫运河全长157公里,至四女寺枢纽又分成南运河和漳卫新河两支,南运河向北汇入子牙河,再入海河,全长309公里;漳卫新河向东于大河口入渤海,全长245公里。 通常所称
2、卫河,指上游的河南新乡的合河乡到山东馆陶的秤钩湾一段,广义卫河包括上游的卫河,以及中游的卫运河、下游的南运河,统称为卫河。卫河是海河的最大支流,全长900公里,流域面积15830平方公里,西北部山区,面积6280平方公里,东南部平原,面积9010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淇河、汤河、安阳河等,呈梳齿状分布于干流左岸,源短流急,洪水突发性强。干流弯曲,河槽窄深,是一条蜿蜒型河道。3、自然状况:卫河,流经大名县段,全长大致有三十多公里,水流较为平缓,最小流量1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50立方米/秒,大部分河段清澈见底、含沙量不是很大,河流流量受地区用水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大,大致来说
3、,夏季和春季融冰时流量较大,冬季出现因气温低而冻河。河中植被较少。因流经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区,两岸植被主要以农田为主,当然也有部分防护林。4、河流的历史变迁:卫河历史悠久,是一条经过历尽沧桑的河流,它是由古代清河、屯氏河、白沟、永济渠演变而来的,淇门以下卫河前身为白沟,系黄河故道。 卫运河在战国时称为清河或清水。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他著述的《水经注》中叙述得十分详尽,就连两岸的名胜风光也描述得淋漓尽致。汉代称屯氏河,曾是黄河故道。《辞海》(1999年版)载:“屯氏河,黄河下游故道之一。西汉元封后,黄河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东北流至章武(今河北黄骅市西北)入海”。
4、“隋炀帝时开永济渠,其今在山东境内一段,一部分是利用屯氏河故道修浚而成。”山东师范大学安作璋教授在1986年给临西县水利局徐登阶信中称“据有关资料,现在的卫运河自临清经武城至故城一段,应即是利用屯氏河的河道。”建安九年(204年),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发展航运,基本形成了今天卫河的态势。 至隋唐两代成为永济渠,包括宋代所称的御河,其治理均旨在发展漕运,对我国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就在距今约一千年前的隋朝,河道变化最大。大业元年三月二十一日(605年4月14日),隋炀帝发动数百万人开挖大运河,至大业六年(610年)完成,全长近2000公里。大运河分为永济渠
5、、通济渠、邗沟、江南河4个部分。新乡至卫辉的清水就是开挖后才成为永济渠的一部分。运河的开挖,不全是重新“开凿”,大部分属于疏浚、拓宽、修整等,它给南北水运带来很大的便利,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农业、工商业的发展,是我们中华民族水运史乃至世界水利史上的重要篇章。当时江淮以南的役夫和船只以及漕运、兵甲、武器、兵士等都是通过永济渠运往涿郡的。大运河因为是隋炀帝下诏所开,所以唐宋时人们又称其为“御河”,作为御河一部分的清水河,清水之名渐渐消失了。 至元明时期,卫河的称呼逐渐稳定下来。明代时,沁水断流,主要水源依靠百泉,其流经的地方又多在春秋时的卫国,所以改称卫
6、河,系天然河流。元明时期,卫河航道已显得十分重要。为补充卫河水源,引丹河水济卫,并限制百泉灌溉用水。卫河在明、清时代都设有专门管理机构,掌管“济漕、灌溉”事务,并进行过多次疏浚。卫河航运对大名县工商业的发展曾起过重要促进作用。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后,由于道清、京汉铁路的通车,铁路运输显得日益重要,与此同时卫河航运受到影响,水运事业日渐萧条,不断衰落。1938年(民国27年),日军侵占后,卫河航运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水利水患 卫河全长900公里,流经四省一市,其中流经大名县的河段就有30公里。千百年来,它哺育了大名还有涉及邯郸五县一百多公里的土地,繁荣了大名甚至邯
7、郸的人类文明,是冀南大地的母亲河。卫河兼有饮用水、渔业、灌溉、排涝、航运、美化环境等六大功能,是造福于人民的幸福河,也是大名人民的母亲河。卫河也是一条友谊之河,她把友谊之水及时送往天津市民面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正当天津人民处在缺水的紧要关头,大名人民通过卫河的引黄济卫工程—人民胜利渠,把黄河之水输送到天津,以解天津市民用水之急。卫河水系配套完整,大名地区的农田灌排系统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相继完成,农田灌溉实现了双保险,农田改造为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是全国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卫河不仅哺育了大名,哺育了邯郸,同时也拯救了大名。历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