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55604
大小:31.5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2-01
《环境工程论文-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工程论文-膜分离技术处理电镀废水的实验研究摘要:本文采用纳滤+反渗透两级处理系统浓缩回收电镀铜漂洗废水。实验结果显示:在ΔP=1.5MPa条件下进行浓缩,纳滤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纳滤膜对Cu离子的截留率在96%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57%以上。在ΔP=3.0MPa条件下进行浓缩,反渗透膜可以使料液浓缩近10倍。反渗透膜对Cu离子的截留率在98%以上,对COD的截留率在67%以上。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纳滤膜和反渗透膜的截留率会降低。关键词:膜分离纳滤反渗透浓缩电镀废水 1.概述膜分离过程是以选择性透过膜为分离
2、介质,借助于外界能量或膜两侧存在的某种推动力(如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原料侧组分选择性地透过膜,从而达到分离、浓缩或提纯的目的。膜分离过程是物理过程,不会发生相变,其实质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分离。目前,膜分离技术受到广泛的注意且发展迅速,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分离方法,在水处理、化工、环保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电镀废水一直是工业生产领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电镀废水中污染物种类多,毒性大,危害严重;其中含有重金属离子或氰化物等,有些属于致癌、致畸或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另外,电镀废水含有大量的有价值金属
3、,如果处理不得当,排入自然体系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一般含电镀铜漂洗废水的含铜量在30~200mg/L左右,本文拟采用纳滤(NF)+反渗透(RO)的组合工艺对该废水进行浓缩,使浓缩液的铜离子浓度达到镀液的回用要求。2.实验部分2.1实验设备实验所用膜分离设备为自制设备,设备简图如图1所示1:50L不锈钢料液桶 2:进水球阀 3:柱塞泵头(美国CAT泵头)4:电机(美国ABB电机) 5:压力表(0~4MPa)6:2540不锈钢膜壳 7:浓水出口针阀 调节此针阀可以调节系统的运行压力 8:玻璃转子
4、流量计(0~10GPM)9:变频器 调节变频器可以调节电机转速,从而调节进水压力和流量10:排空球阀 11:循环冷却水出入口图1 实验装置简图2.2实验用膜纳滤膜 GE公司DK4040F型抗污染纳滤膜反渗透膜 GE公司SE4040F型抗污染反渗透膜2.3实验料液实验料液参照苏州某台湾电路板(PCB)生产商提供的料液组分自行配制。料液配方为Cu2+:甲醛:次亚磷酸钠=1:2:4(摩尔比)。料液主要参数如下:Cu离子浓度:109.8mg/LCOD:356.7mg/LpH:5.41配置料液所用的
5、为RO产水,电导率小于3us/cm。2.4分析方法铜离子的测定采用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钠分光光度法。CODCr的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按GB119141989进行。3.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文考察了压力、温度、pH值和运行时间对膜分离效果的影响。3.1一级纳滤分离过程3.1.1运行压力(ΔP)对纳滤膜分离性能的影响压力实验采用全回流方式,即浓水和产水全部回到料液桶,并打开循环冷却水,保证料液的浓度和温度恒定。在恒定的电机频率下,调节浓水针阀,可以使系统在不同的压力状态下运行。运行压力(ΔP)对纳滤分离性能的影响曲线如图2、3、4
6、所示。 图2膜通量(Jw)随压力(ΔP)变化曲线图3Cu离子截留率(R1)随压力(ΔP)变化曲线图4COD截留率(R2)随压力(ΔP)变化曲线由图2可见,随着操作压力(ΔP)提高,纳滤产水通量(Jw)几乎呈线性增加。根据优先吸附——毛细孔流模型[3]: (1)可知,膜透过量(Jw)和运行压力(ΔP)呈线性关系。因此增加操作压力(ΔP),膜透过量(Jw)则呈线性增加。由图3可知,Cu离子截留率(R1)会随着压力(
7、ΔP)增大而提高。当压力超过1.5MPa时,Cu离子截留率(R1)随压力增大(ΔP)而降低。由非平衡热力学模型的Spiegler-Kedem方程:膜的真实截流率 (2)式中 。可知,随着运行压力(ΔP)增大,膜的透过量(Jw)不断增大,F值减小,膜的真实截留率R’也随之增大。式中 设则膜的表征截留率为(3)结合式(2)和(3),从式中不难看出,当运行压力(ΔP)增大,膜的真实截留率R’增大。当R’增大时,cp/cm比值减小,同时由于k减小(k值正比于Jw的0.81次
8、方),导致R值上升。因此,表征截留率R也随着真实R’的增大而增大。当压力超过1.5MPa时,Cu离子截留率(R1)随压力增大而降低。这一现象可以作如下解释:当压力大于15MPa时,膜面溶液流速降低,Cu离子向“滞流层”扩散的速度加快,导致“滞流层”的厚度和浓度增加,根据固定电荷模型(TMS)的原理,膜边界层的电解质浓度,膜面的有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