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

ID:32151103

大小:156.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1-31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_第1页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_第2页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_第3页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_第4页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期目录_20132370825080138.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期目录综述·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及工艺探讨1标准政策·7科技信息·国内8·国外9市场动态·国内10·国外15院内新闻·科技管理17·标准管理18综述垃圾渗沥液处理技术及工艺探讨垃圾渗沥液的产生及特点垃圾渗沥液,是垃圾填埋场中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物,主要由于厌氧发酵、有机物分解、降水的淋溶和冲刷、地表水和地下水得浸泡等原因,产生多种代谢物质和水分,形成了含高浓度悬浮物和高浓度有机或无机成分的液体。垃圾渗沥液污染物含量受垃圾成分、填埋年限、气候条件和填埋场设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垃圾渗沥液水质特点:1)污

2、染物种类多,成份复杂,浓度高。使用气质联用色仪谱(GC-MS)对垃圾渗沥液中有机组分进行分析,发现至少有63种有机化合物,大多是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化合物,如酚类、杂环类、杂环芳烃、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约占渗沥液中有机组分的70%以上;有机物浓度高,COD和BOD5浓度高,最高可达几万mg/L。填埋区产生的原始渗滤液的COD浓度有时高达70000mg/l,氨氮浓度高达4000mg/l以上。经过自身厌氧降解和调节库均衡,一般进入处理系统前的渗滤液COD浓度在3000~15000mg/L之间,氨氮浓度在50

3、0~2500mg/l之间。2)水质、水量变化复杂。垃圾填埋场的水文气候条件、地质条件、地理位置、构造方式、填埋时间等不同,垃圾渗沥液的成分和产量也发生变化。而且生物可降解性随填埋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营养比例失衡。对于生化处理,污水中适宜的碳氮磷三种营养元素比例是BOD5:N:P=100:5:1,渗沥液中氨氮含量高,一般BOD5/P大都大于300,与微生物所需的磷元素比例相差较大,微营养比例不能满足水处理的要求。垃圾渗沥液排放标准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88~1996年)我国由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

4、开始进行较为正规的垃圾填埋场建设,但当时未针对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提出专项标准,从填埋场建设到处理后污染物排放限制均没有明确要求,一般根据地区类别参考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进行设计。期间渗滤液处理技术处于探索过程中,主要针对污水中有机物进行去除,通常采用厌好氧结合的生化处理工艺为主,出水基本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标准。第二阶段(1995~2002年)181997年,国家出台了《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将垃圾渗滤液处理排放标准定为三个级别,部分已建的渗滤液处理厂逐步进

5、行了改造,主要以增加物化处理单元为主,当时的主流处理工艺路线为氨吹脱+生化处理+混凝物化,一般能达到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要求。《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污染物排放要求级别色度CODcrBOD5SSNH4-N类大肠菌值备注一级4010030301510-1~10-2其他项目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执行二级2003001502002510-1~10-2三级4001000600400------第三阶段(2003~2007年)随着国内对垃圾处理的更深入认

6、识及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重视,许多地区要求渗滤液处理达到一级标准以上,国内相关设计院及环保专业公司对多种处理技术进行尝试,通过引进国外专业技术与设备和工程实践探索,逐步完善相应工艺技术,膜处理技术被引入国内的渗滤液处理领域,生化处理与膜技术结合的处理工艺逐步被应用推广。由于采用了反渗透或纳滤膜分离技术,渗滤液处理出水能达到一级标准甚至回用水要求。第四阶段(2008年以后)2008年7月国家颁布了新的《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该标准对渗滤液处理提出了更完整的污染物去除

7、要求,要求新建生活垃圾填埋场自2008年7月1日起执行新规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要求自2011年7月1日起,全部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就地处理排放生活垃圾渗沥液,且执行新规定的水污染排放浓度限值。《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污染物排放要求序号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一般地区敏感地区1色度(稀释倍数)40302化学需氧量(CODCr)(mg/L)100603生化需氧量(BOD5)(mg/L)30204悬浮物(mg/L)30305氮(mg/L)40206氨氮(mg/L)2587

8、总磷(mg/L)31.58粪大肠菌群数(个/L)1000010009总汞(mg/L)0.0010.00110总镉(mg/L)0.010.0111总铬(mg/L)0.10.112六价铬(mg/L)0.050.0513总砷(mg/L)0.10.114总铅(mg/L)0.10.118垃圾渗沥液处理工艺技术发展历程根据不同阶段渗沥液排放标准要求,其处理技术也经历了从单一生化工艺到膜生化+膜法深度处理组合工艺的完善与提高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生化生化+物化生化+膜深度处理厌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