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

ID:32142281

大小:6.76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1-31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_第1页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_第2页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_第3页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_第4页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顶发射oled中基于moo3透明电极的设计、制备与特性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Ⅷ万方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一章绪论信息传播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从人类在墙上刻画符号记录日期到如今通过电话相互沟通,信息间的交换与互通无处不在。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正在稳步的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而作为典型代表的集成型电路,已经成为了信息产业的支柱12,3]。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每天从电视、报纸、广播中所获得的信息量也在与日俱增。研究表明【41,人们对信息量的需求较十年前提升了十倍以上,而且每年以15%的速度在增长,预计2030年以后

2、信息间的交流将会充斥在人们的社交生活中。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能够快速、准确的传播信息的方式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视觉性信息的传播十分广泛,人类的获得信息的75%以上都是从眼睛中所捕获【5】,标志和符号的传播已经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因此,能够精准并迅速将如此巨大的信息传播出去的新一代显示技术便应运而生,它也成现代社会中人与信息之间联系的纽带。如今,显示技术的变革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1879年开始KarlEBraun研发的克鲁克斯管(CRT)开始【61,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其以低能耗、高清晰度、高还原度等优点一直引领

3、着显示领域发展的潮流。但其由于高的耗电量、庞大的体积等无法克服的缺点最终被平板显示技术所取{弋[7,81。有机电致发光技术作为新世纪的平面显示技术表现出了广阔的创新空间和强有力的发展前景。1.1OLED的发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evice)具有效率提升稳定、色平衡卓越、高亮度等一系列优点在日常照明和平面显示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潜力【9,101。因此,对于OLED的探索研究人们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In,12]。1979年,OLED之父邓青云博士(Dr.C.W.Tang)偶然发现的发光蓄电池拉开了人类对OLE

4、D探索的序幕f13】。1982年,Vincett研究小组所制备的0.6uln的蒽沉积薄膜大大降低了工作电压,但是其量子效率很低,不到1%[14]。1987年,伊士曼的柯达公司万方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的研究人员Vansl.S.A和W.C.Tang在真空环境中,用热蒸镀的方式制备了多层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使空穴与电子在发光层界面复合,从而很大程度上提高的器件的性能,至此OLED因其高亮度与较低的启亮电压受到人们的广为关注,开启了OLED的崭新时代【】5]。同年,英国剑桥大学CavendishLaboratory证明了高分子聚合物所具有的电致发

5、光效应可适用于OLED中,为OLED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16】。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J.H.Bu盯oughes等人采用旋转涂覆的方式将高分子应用在OLED上,所制备的OLED引发了人们对OLED研究的第二次热潮,为OLED迎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l】7J。随着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简单的器件结构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科技的追求。伴随着不同用途的需求,许多新型的器件结构孕育而生。日本山形大学Kido教授提出了一种发光效率远高于传统结构的串联式器件结构,这种采用透射率高的有机物连接层将数个发光器件串联起来,随着串联器件个数的增加,器件

6、效率呈倍数增加[18】。1992年,Gustafsson等人利用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作为可弯曲式的柔性基板,并加之可导电的高分子,制各出首个以高分子为主体的可弯曲的OLED,这种结构利用有机材料的弯曲性,以及容易制备在体积小、质量轻的塑料基板上,具备未来显示所需特性【19】。1994年,日本山形大学的Kido教授首次发表了关于白光OLED的文章,至此开启了白光OLED的研究探索之路‘201。1997年,Forrest等人第一次提出了在基板上先制作阴极,待金属阴极上蒸镀有机物后溅射阳极的小分子倒置OLED结构,这

7、种设计为制备高效率大面积的主动矩阵驱动器件提供了技术支持1211。p-i—nOLED结构是将P或n型参杂层作为器件的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这些参杂层通常具有良好的导电性【2翔,2005年,Novaled公司在此结构基础上制备了功率效率达到110lm/W的绿色磷光器件。如今,OLED技术己日趋成熟,高效率、高亮度、低功耗器件的报道不断出现。但是,采用铟锡氧化物作为器件电极的OLED却逐渐暴露出光损耗大、对有机层损害等一系列缺点[22,23]。1.2TOLED介绍传统的OLED器件光都是经由ITO和玻璃基板射出,然而这样的结构设计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缺点:从

8、器件中产生的光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发射出来,而剩余的光则因光2万方数据太原理工大学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