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40548
大小:40.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31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附件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省发展改革委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为推进我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制订如下行动计划: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大意义(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是引领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和决定性因素。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发挥我省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优势,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
2、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是我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创造竞争优势的迫切需要。目前,我省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加速转换的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配套体系不完善,全省工业总体上还没有摆脱产业和产品结构单一、发展粗放的基本格局。当前,国内外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技发展正孕育着新的革命性突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明确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速推动发展。我省只有抢抓历史机
3、遇,顺应产业转型升级潮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才能抢占发展先机,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更好地参与未来国内外竞争。(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现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按照我省工业跨越发展的要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16%,为此,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
4、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构建新支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向纵深发展,高起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要求(四)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做大优势、做强特色、提升水平为目标,按照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市场主导、引领发展的要求,创新发展机制,优化产业布局,突破关键技术,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鼓励发展配套企业,着力培育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聚区,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力促进全省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五)基本原则。1.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
5、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把市场需求作为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更多地运用市场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政府资金和政策支持,强化组织协调,整合各种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市场、政府共同推进、统筹发展的整体合力。2.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和实现产业化中的作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竞争力。依托国家和省级重大专项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科技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努力形成
6、有利于科技和经济相结合、科技链与产业链相衔接、科研机构与企业发展相融合的创新机制,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能力。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集中力量、集中攻关、集中突破,优先发展我省掌握关键技术、具备资源、人才和产业基础的优势领域、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促进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和产业发展,以局部率先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体跃升。4.坚持提升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要着眼长远,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方向,对重大前沿领域及早部署,加强统筹规划,积极培育先导产业。
7、要立足当前,以有效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为目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产业规模,加快形成支柱产业,最终实现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六)发展目标。产业规模。力争到2015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增加值达到80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2%以上。重点领域。主攻100项关键技术,实施300个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新能源基地。创新能力。培育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以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3个以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5个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发展15个以上企业主导、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集约发展。重点发展10条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成20个左右省级以上专业化产业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