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

ID:32135572

大小:2.80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1-31

上传者:U-22107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1页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2页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3页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4页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摘要进入2l世纪,生态城市己不再是~个新的概念,但如何理顺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各级城市面临的焦点问题,尤其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因此,探讨如何实现城市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学术观念的问题,还涉及到今后城市发展的实践导向。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递次使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对传统线性经济增长方式的彻底变革。将循环经济理念与生态城市建设相结合,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解决城市化发展中的一系列生态矛盾,这无疑为现实的生态城市建设找到了革命性的突破口,使城市生态建设建立在极为可靠的基础之上,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化过程中的人口、资源压力以及环境退化等困境,从而实现城市经济、社会、自然高度协调、有机统一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化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借鉴国内外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这一概念,并对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特征做了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4个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结合我国的现实,从构建城市的生态化产业体系、节约型消费体系、生态友好型环境体系、和谐有序的保障体系等角度,研究并提出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发展对策。关键词循环经济生态城市产业体系节约型消费生态文明 AbstractEnteredinthe21stcentury,theeco—cityisnolongeranewconcept.Buthowtoharmonizetherelationsbetweenthecity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theeconomicdevelopmentisalwaysafocusproblemwhichalllevelscitieshavetoface,anditismoreprominentespeciallyduringtheeconomicsocialtransformationofChina.Soitisnotonlyaquestionaboutacademicconceptiontodiscusshowtorealizecoordinateddevelopmentbetweenthecityecologicalconstructionandtheeconomicdevelopment,butalsoinvolvedtothepracticalguidesofunborncities.Thepattemofcirculareconomy,characterizedbythematterclosedcirculationandtheenergysuccessiveusage,transformsthetraditionallineareconomydrastically.Combiningthecirculareconomytheorywiththeeco—cityconstruction,itundoubtedlyfindsarevolutionarybreakthroughforpracticaleco—cityconstruction,andmakestheeco—cityconstructionestablishedontheextremelyreliablefoundation,withsolvingaseriesofecologicalcontradictoriesbydevelopingcirculareconomy,alsoitCanalleviatethepressureonpopulationandresourceaswellasthejamofenvironmentdegradation,andachievethehighlycoordinateddevelopmentamongenvironment、economyandsociety.Basedontheanalysisofaseriesof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alongwitllurbanization,aswellasstudyingtheoriesandpracticesaboutdevelopingcirculareconomyandconstructingeco—cityathomeandabroad,thepaperproposestheconceptofcirculareconomiceco—city,andelaboratestheconnotationandcharacteristicsaboutcirculareconomiceco-cityindetail.Moreover,thepaperestablishesanevaluatingindicatorsystemofcirculareconomiceco—city,makesempiricalanalyseson14representativecitiesfromChinainfactoranalysis,andexposuressomeexistingproblems.Inthelightofactualsituation,thepaperprovidessome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soncirculareconomiceco—city,fromtheanglesofecologicalindustrysystem、savingconsumptionsystem、eco—friendlyenvironmentsystemandharmonioussafeguardsystem.KeywordsCirculareconomyEco-cityIndustrysystemSavingconsumptionEcologicalcivilizationⅡ 河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河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致谢。作者警名:二翠L嗍』4年』月止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河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口,在——年——月——日解密后适用本授权声明。2、不保密口。(请在以上相应方格内打“√")作者签名:导师签名:日期:上4年』月止日日期:年j二一月么厶El 第1章引言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鼍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鼍曼曼鼍曼皇皇罡曼!曼!!!!皇!曼曼Ill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第1章引言1.1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问题1。1.1城市化及其生态效应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人们从事各种生产、生活活动高度集中的场所。工业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进而促进了城市的迅速发展。自20世纪以来,世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世界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178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1900年为13.6%,而1980年则上升至42.4%【l】,到2000年,世界有近50%的人1:3居住在城市里,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城市化的进程都空前加快(表1-1),城市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表1-1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资料来源:刘华,钟炜等.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问题初探[J].经济地理,2006(1).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城市虽然是人类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结晶,但纵观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走的都是超限度地开发利用有限资源和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不可持续发展道路,使当代城市发展普遍出现了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不协调的现象;而且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城市的产业特征及人口比重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所表现出来的生态问题也有明显不同。由表卜2可以看出,工业的发展对城市化发展中期和后期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是十分严重的,尤其在城市化中期,迅速膨胀的城市人口给有限的城市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低集约的生产方式又加剧了工业化本身所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而且这种影响随着城市数量和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规模的扩大而不断延伸;在城市化后期,信息化推动着现代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派生出了其它对生态环境有破坏的特殊行业,另外这个时期城市仍是人口与工业高集聚之地,高度城市化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生态环境也产生较大的影响。表1-2不同城市化阶段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资料来源:邹欣庆.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确定及战略规划.中国可持续发展,2002,2.尽管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所面临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也有所不同;而且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城市化水平也不同,所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复杂多样的。然而,当前城市各类生态环境问题已不容再忽视。而且城市作为人类文化文明的中心,它的未来发展已不仅仅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未来发展,而是决定着整个人类未来的发展,因此各国政府、学术团体有责任也有义务来探2 第1章引言求更加合理的城市发展模式和人类集聚模式,从而建立一种高效、文明、健康、和谐的城市社会体系,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1.2我国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从1949年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9.4%的高速度增长,而世界同期的年均增长速度仅为2.8%吲;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这个速度在全世界是创纪录的。达到相同的水平(即从20%一40%),英国花了120年,美国花了80年,日本30多年,而中国只用了22年(陆大道,2006)。然而,由于中国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化程度又相对较低,在全力发展工业化的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效率与质量,忽视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等影响;从而导致一系列生态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城市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现代工业化城市中城市生态系统的一个主要问题,城市生产和生活活动排放的废气超过城市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则使城市大气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和污染。2000年,全国的废气排放量中含烟尘1165万吨,二氧化硫1995万吨;在统计的338个城市中,63.5%的城市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中超过三级标准的有112个城市[31。我国许多大城市,如重庆、沈阳、抚顺、上海等,曾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入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其中辽宁本溪更是为全球之首,由于烟尘污染严重,曾使这个100多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在地球卫星图片上消失了【4】。(2)城市供水日趋紧张。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工业规模增长很快,经济高速发展,导致用水集中、量大、增长快,造成城市的供水紧张。2003年,全国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全国城市缺水达60亿m3[5l。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超采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和城市地面沉降,到目前为止,全国共计有46个城市因不合理开采地下水而发生地面沉降,每年直接经济损失达几十亿元【6】。同时,水源、水质的污染现象也非常严重。2003年,全国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超出水环境容量60%以上【71;全国七大水系均受到严重污染,130多条流经城市的主要河流中,符合地面水二类标准以上的仅有18条【8J。水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3)城市废弃物污染严重。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废弃物排出量大幅度增加,占地堆积,不仅影响了城市环境的整体美观,而且许多有毒废物会造成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成为城市及社会一大问题。2000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为3186万吨,其综合利用率不到46%;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平均每年增加10%,而清运量仅为40%--50%,无害化率不到5%,2/3的城市处在垃圾的包围圈之中【9】。(4)噪声污染。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是由运行中的各种工业设备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噪声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而产生。2000年,监测176个城市的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范围在47.2—65.8分贝(A)之间。其中有6.2%的城市污染较重,49.4%的城市属中度污染,33%的城市属轻度污染,只有11.4%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较好【10】。1.2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无数事实证明,人类无法回避城市化,世界城市化进程正以迅猛之势推进。面对城市化带来的严峻生态问题,人们开始对原有的生存空间、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而各式各样的关于城市未来发展的理论层出不穷,包括信息城市、全球城、山水城、健康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等等。其中追求人与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态城市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解决既有城市问题的可行方案,还提供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可行途径。1.2。1生态城市理论研究进展现代生态城市思想直接起源于19世纪末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田园城市展示了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生态魅力,对现代生态城市规划思想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l¨。随后,20世纪出现的两次城市生态学高潮极大的推动了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城市生态研究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得到重新认识和反思【12】。以1962年美国学者R·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和1972年罗马俱乐部的《增长的极限》为代表的著作,揭示了城市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情况,对已有经济增长模式提出质疑。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订“人与生物圈(MAB)”研究计划,把对人类聚集地的生态环境研究列为重点项目之一,提出用人类生态学的理论和观点研究城市环境,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13】。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发表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明确提出“人类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并为大家取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最大利益’’【14】。1975年,理查德·雷4 第1覃引言吉斯特和几个朋友成立了城市生态组织,这是一个以“重建城市与自然的平衡”为宗旨的非赢利性组织【l51。1990年城市生态组织在美国伯克利创办了第一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与会的12个国家代表草拟了今后生态城市建设的十条计划【l61。1992年第二届会议在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举行,大会就生态城市设计原理、方法、技术和政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实例。第三届会议于1996年在塞内加尔召开,会议通过了国际生态城市重建计划,提出了指导各国建设生态城市的具体行动计划【17】。2000年在巴西的库里蒂巴举行的第四届会议进一步交流了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研究的实例【18】。第五届会议于2002年在我国的深圳召开,提出了2l世纪城市发展的目标、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评价与管理方法等【191。五届国际生态城市会议促进了生态城市理念的普及与传播,进一步推动了生态城市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建设实践,人类集聚已走向生态自觉。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参加了联合国的“MAB计划”,1978年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研究正式列入我国科技长远发展计划。此后,国内生态学、规划学、地理学、环境科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学者也纷纷投身生态城市的研究中。1981年著名的生态环境学家马世骏教授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以人类与环境关系为主导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思想【2们,近二十年来已经渗透到各种规划和决策程序中。王如松进一步提出城市生态系统的自然、社会、经济结构与生产、生活还原功能的结构体系,用生态系统优化原理、控制论方法和泛目标规划方法研究城市生态。此后,他又结合中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对生态城市的建设原则和管理规划方法进行了全面研究,提出了建设天城合一的生态城市思想【2l】。90年代黄光宇等认为生态城市的创建目标应以社会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方面来确定,并提出了涵盖这三方面内容的生态城市十项创建标准‘221。宋永昌等则从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协调度三方面提出了评判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23J。此外,钱学森、吴良镛、周干峙等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角度,提出“山水田园城市"的概念及其设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2.2国内外生态城市建设状况随着生态城市理论的发展、五届生态城市国际会议和有关人居环境的各种生态建设会议的召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建设的理念得到更多的普及。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许多城市相继开始以生态城市为目标进行规划与建设(表1-3),如印度的班加罗尔、巴西的库里蒂巴和桑托斯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新西兰的韦塔克尔市、丹麦的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曼曼曼曼曼曼II.一;一一一I!!!曼曼曼曼曼皇曼哥本哈根、美国的克利夫兰等㈨。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到2002年,我国约有20多座城市如广州、昆明、北京、上海、贵阳、长沙、深圳、厦门、大连等都先后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生态省、市、县、村等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了试点。随后全国兴起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浪潮。表卜3国内外部分生态城市的实践总结提出城市名称内容目标时间公交导向式的城市开发规划,注重市民环境教育,巴西库里蒂巴1964生态城市关注社会公益项目美国伯克利1984土地开发、城市交通和强调物种多样性的自然特征生态城市从某种产业产生的废弃物为其它产业所利用,地区日本北九州1990实现循环性社会整体的废弃物排放为零澳大利亚1992不仅涉及社区和建筑的物质环境规划,而且还涉及哈利法克斯社会与经济结构社区驱动的生态城市鼓励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和决策等方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新西兰1993方面可持续、动态的、面,开展一系列创意活动公平的建设目标建立一系列策略和方法,在地方规划和管理中把环境因素整合为一体,提高市民对地方环境和全球环城市密集区实现可持续丹麦哥本哈根1997境的意识和责任感,减少城市资源的消费量,并推发展动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地方生产和其它活动结合城市生态系统,立足于生态农业、注重自然生中国江西省1986态系统良性循环,力求城市结构、功能最优化,达宜春市到能流、物流畅通,系统调控自如,城乡环境清洁、生态城市优美、舒适资源高置换化、产业高效益化、流通高节能化、环中国上海1990保高质量化、绿化高功能化、社会高祥和化、管理生态城市高现代化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市郊林带,从生态环境、生态具有热带、亚热带风情中国广州.2001和岭南文化氛围的山水产业、生态人居和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建设生态城市田园型生态城市建设高效的生态产业,人们的需求和愿望得到满中国深圳2002足,和谐的生态文化和功能整合的生态景观,实现生态城市自然、农业和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按“零排放系统”理念进行规划和建设,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物中国贵阳2002循环经济生态城市质循环使用过程,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向外界排放,使其外排量接近于零6 第1章引言将生态建设规划与全市经济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确建立起生态环保型效益中国辽宁省2003立了生态农业、有机食品、环境良好型石油化工产经济体系,建成具有浓盘锦市业、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旅游业等九大郁北方特色和资源、环境产业优势的现代化生产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产业态城市建设生态市与建设胶东半岛城市群、建设烟台北部中国山东省2004沿海经济产业带、壮大县域经济、建设经济园区、建设成充分彰显“山、烟台市实现城市化战略、推进“海上烟台”发展战略结合海、岛、城”特色的滨海型生态市起来总体而言,国外学者对生态城市基本理念的研究非常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他们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比较具体,结合了西方社会的现实问题,"日-匕匕,4K13好地解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许多问题,而且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水平,凭借其经济霸主和政治强国的地位,掠夺全球生态资源,并将本国污染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我们不可能具备发达国家同期发展所拥有的资本、科技和人力资源优势,因此,我们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方法、路径等,必然与发达国家不一致。此外,国内的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和建设实践比较注重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于从传统的生态学和系统学角度去研究,其内涵和外延较模糊,多停留在表面的描述,造成人们认为生态城市就等同于花园城市、环境优美的城市的现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盲目推进只讲景观意义而无生态意义的城市美化运动,而具有实际性意义的城市经济社会过程的生态化,如产业活动的生态化和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却很少得到有力的关注和推进,因而已有实践和理论对当前城市生态规划建设的影响还是相当有限的。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曼!笪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鼍II;IIi.o!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寰皇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第2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基础理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是循环经济社会构建在空间层面的表现,是实施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形成机理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和运作,其建设依据就是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通过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达到在城市区域内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高度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目标。2.1循环经济理论2.1.1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循环经济"一词是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作为一个经济学概念,是在生态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提出启发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的关于资源与环境的国际经济研究,到了90年代初,循环经济与生态系统理论联系起来,发展并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此后有关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便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所谓循环经济,也称为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它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的规律来指导人类的经济活动,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逐步实现以最小的代价、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实现污染排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及总体资源的永续利用‘251。2.1.2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异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一产品一废物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它通过将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资源的短缺、枯竭以及环境的不断恶化。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期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从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表2-1)一‘ 第2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基础理论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II_一.一_mm—im—m__=:=m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表2—1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差异传统经济模式循环经济模式理念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创造性地适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物质流动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环境政策末端治理全过程控制技术范式线性式反馈式1.生产不受资源的限制1.合理利用资源和降低环境负荷2.追求最大利润2.追求利润与环保相结合生产3.可持续性的资源利用3.不考虑节约资源的过度生产4.忽视废弃物对环境的破坏4.完善维护制度,设计开发循环使用的产品,延长产品生命周期1.追求方便性产品消费,造成废物1.在满足方便性的前提下,追求减的过剩化少环境负荷的合理消费消费2.普及一次性使用产品3.重视个人所有的价值观2.产品循环利用实现消费的合理化4.缺乏环境保护意识3.降低个人所有意识,重视产品1.废物的大量排放造成资源的浪费1.通过最合理化生产、消费和废物和高环境负荷资源化,达到抑制废物的产生和对废废弃物2.缺乏对废物排放造成环境破坏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目的认识2.彻底实施废物排放责仟制度“三高一低”(高开采、高消耗、高“三低一高”(低开采、低消耗、低主要特征排放、低利用)排放、高利用)资料来源:孙国强.循环经济的新范式一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1.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性和紧迫性(1)从经济发展战略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跨越式"发展是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瞄】。既然是“超常规”,它就不是通过单纯地加快速度可以实现的。今天,当对国际发展趋势有了正确的分析,对过去所走过的道路进行深刻的反思,以及对我国现实发展状况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之后,我们所提出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本身是一种集约型经济,它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把环境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环境保护,是一种追求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0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I—i—i!!!曼曼舅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2)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来看,我国是一个人口密度高、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和水资源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1/4,人均矿产资源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271。重要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同时资源使用效率低,环境污染明显,也降低了国民经济的质量。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位于世界第6位、发展中国家第1位,但我们也为之付出较大的代价。我国能源使用效率仅为31.2%,落后发达国家20年,相差约10个百分点【281。“十一五"期间,我国人均GDP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今后一段时间经济仍会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如果继续走传统经济发展道路,沿用粗放型增长模式、以末端处理为环境保护的主要手段,则只能延缓我国现代化速度,继续削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3)从城市发展模式来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城市发展模式是密切相关的,生态城市建设的本质是对环境与经济发展进行整合性思考,其规划建设的突破口不应该是零碎的、单方面的,而是应当既能从总体上统领和统筹生态城市的整体规划要求,又能使城市各结构功能之间形成有效链接和良性运转,因此需要有相应的经济社会运行机制和技术经济范式来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生态经济模式代替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融为一体。而建立充满活力的循环经济体系,将使城市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生产力布局和消费结构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整,将城市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充分保护和发挥了生态功能对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支撑作用。2.2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综合国内外关于生态城市理论的实践以及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内涵,笔者认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观、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城市理论为指导,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突破口,以可循环再利用的资源和环境为物质基础发展经济,通过优化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消费体系,促进物质、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经济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最终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0 第2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基础理论环境效益高度统一的可持续发展。2.2.1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内涵(1)从发展观上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同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不同,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首要目的,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进步,同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观,追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整体最优,要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从而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更加发达、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民主更加健全、社会更加和谐。(2)从系统功能上看,同以往的生态城市相似,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要在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达到一种理想的优化组合(图2-1)。经济系统主要是把以往“高消耗、低产出、非循环’’的经济运行机制中的“资源——产品——废弃物"£5疗;区域·性化的城市妻銎震蓬—◆襄鬻篓瑟翁蓄麓—◆雩嚣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健全的生态法律法规高度的生态文明氛围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二二\了一喜蒺鐾譬釜嘉翥鏊翼系统\觥—/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lmI璺曼曼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舅曼皇!蔓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皇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皇曼曼曼曼的单向直线型经济增长模式,变为“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反馈式增长模式,通过合理布局城市产业以实现经济高效可持续的增长;社会系统主要是通过健全相应的制度保障体系和培育良好的生态文明氛围来实现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平衡以及社会结构和自然结构的和谐;生态环境系统主要是提供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以及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自我调节和自我恢复。(3)从发展层次上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发展包括循环型企业、生态产业园区和循环型社会三个层次。循环型企业是循环经济建设的基础,在这个层次要求企业推行清洁生产,积极采用生态工业技术和设备,实现企业内部物质闭路循环和高效利用;生态产业园区是城市经济系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形式,即在更大的范围内,将不同的企业连接起来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副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循环型社会则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最高层次,其范围扩大到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4)从产业体系建设上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产业体系主要涉及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领域。产业体系中的生态工业和绿色服务业既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产领域循环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标志。此外,在传统的三次产业基础上,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还将独立出一个新兴的环保产业,除了包括以废弃物再利用、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为主的行业外,还包括环境污染治理和环保设施建设等行业。环保产业的发展,成为城市其它各产业联系的结点,既是城市内部物质循环反复利用的关键,又是城市生态环境安全有效的保障。2.2.2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特征(1)高效性。采用何种经济发展模式是城市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采用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彻底改变传统工业城市高消耗、非循环的运行机制,各行业、各部门之间协调共生,科学高效的利用资源,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城市的物质、能源流向不再是工业时期从系统外到系统内的单向流动,而是在城市系统内得到多层次、分级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经济运行的高产出、低排放(城市局部区域可实现“零排放’’)。高效性从宏观上表现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形成合理的产业体系,发展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产方式,形成高效运行的生产系统和控制系统,在微观上则表现为积极开发有利于环境健康的生产技术,设计出更为持久耐用12 第2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基础理论的产品,最大限度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并扩大物质的回收和再利用。(2)和谐性。和谐性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和最核心的内容。和谐性既指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和谐,也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个群体之间的和谐。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我们过多地强调了城市的经济性质和技术力量,不仅破坏了城市和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且也使人类社会自身出现了异化,换句话说,不仅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紧张,而且人与人的关系也难以相融和睦。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依托自然、融入自然,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与进步所需求的舒适环境,空气清新,碧水蓝天,同时又充满人情味,文化气氛浓郁,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富有生机和活力。总之,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不是一个仅用自然绿色点缀而社会混乱、缺乏生气的人类居所,而是一个充满关心和爱心、保护人、陶冶人的人居环境。(3)生态安全性。生态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生存和发展所处的环境不受或少受因生态失衡而导致破坏或威胁的状况【2引。城市作为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更具有脆弱性。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代替传统经济模式,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维持环境容量,重新调整经济运行方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的组织成一个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的模式;同时以富有生机、稳定、文明、公平为目标,促进社会关系良性运行,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价值观念,保障了生活质量、人口素质及健康水平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相适应;此外,通过合理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和健全的生态监测与预警机制,提高了生态防护与生态安全管理能力,能够有效的、主动的应对环境突发性事件与灾变。因此,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安全港"。(4)区域性。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以一定区域为依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离开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支持,城市就成了封闭的“孤岛”,城市与外界的物质、能量、人才、信息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就没有了畅通的渠道。这种区域性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不能以牺牲周边乡村资源环境为代价来谋求发展,而是将其从整体上纳入自己的循环圈中,逐步摆脱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从而表现为一种城市与乡村融合发展的新城乡关系格局,形成相互交融的城乡网络结构;二是在更为广泛的区域内,将单个城市作为结点,而将整个城市群作为大循环圈,各个城市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地理、经济等区位优势,并不断的与其它城市之间进行必需的物流、能流、人流、信息流等传递,从而使各类资源在各个城市之间达到有效的配置和优化。这既是循环经济在更为广泛领域中的应用,又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的最高层次。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十学位论文第3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追求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各要素间的协调发展,循环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与核心。但城市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城市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使得城市政策制定者面临着如何衡量和监测城市是否是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的问题。如果不能定量地衡量城市生态化发展的进程,就难以识别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发展是否能够持续地进行,同时城市建设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效果的监测就显得很薄弱。因此,城市的发展和管理必须以某种尺度作为标准来衡量,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了。3.1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是描述、评估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可度量参数的集合。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应能够描述和反映任何一个时间内城市生态建设的各方面水平和状况;能够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城市生态建设的趋势及速度,揭示其经济、自然和社会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能够综合衡量城市各个领域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因此,通过提供城市复合系统的发展现状、趋势以及各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的信息,来确定城市生态建设各个方面的优先顺序,从而保障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3.1.1设计原则(1)系统性原则。作为一个由多指标构成的有机体,指标体系应是一个整体,能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主要特征和状况,能够综合地反映生态城市发展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所选指标应具有尽可能大的集成度,系统反映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2)可比性原则。指标体系应符合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可比原则,亦即指标体系既能用于不同城市之间的生态建设水平差距的横向比较,也能用于同一城市不同时段发展状况的纵向比较,因而要尽量采用可比性较强的相对量指标和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标。同时还应明确各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范围,确保可比性。(3)动态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反映基于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过程的动态变化,14 第3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体现出其发展趋势。由于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因此,指标体系也要随着生态城市进入不同的阶段做出适当调整,包括具体指标的再选择和评判标准的再度量。也就是说指标体系还要具备一定的可更新性。(4)可操作性原则。指标体系建立要考虑到指标的量化及数据获取的难易度和可靠性,尽量利用统计部门现有的公开资料,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综合指标。有些在统计上无法量化或数据不易获得的指标可不列入指标体系中,如公众满意程度、法制健全程度等。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3.1.2指标体系框架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是以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发展内涵和创建标准为依据,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三方面来制定,主要有三大类指标:经济高效集约化指标、社会稳定和谐化指标和环境健康友好化指标,以此反映、考核和评价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各方面情况与综合效应。各类指标的主要内容如下:(1)经济高效集约化经济发展水平一一经济实力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的现状水平和所处阶段。城市经济的高效集约不仅表现为经济实力数量上的增长,还表现为质量上的发展。城市中的各种产业结构合理、比例协调,对社会、环境发展有较强的支撑能力。经济运行效率一一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经济发展是以“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为特征,各种能源、资源的运行效率和综合利用水平高效,不增加或极少增加外部资源输入,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取最大经济收益。(2)环境健康友好化环境质量一一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是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协调发展的统一体,其特征是生态良性循环和环境的优美。自然环境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发展增强了环境容量与净化能力、抗灾能力,其大气、水体、声环境的质量符合甚至优于相应环境功能标准。环境治理一一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关键是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及时的控制。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将重新构造生态产业链,对生产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回收利用,对于终极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排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七学位论文放,并分类回收生活垃圾以便循环再使用。环境管理一一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离不开政府的投资与有效的管理,其投资与管理力度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城市生态建设的水平和效果。(3)社会稳定和谐化人文发展水平一一城市化的发展程度较高,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能保持人口规模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平衡,人们享有较高的生活质量,同时,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不大,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科技教育水平一一科学技术是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丰富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则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高度重视教育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培养丰富多样的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水平一一创建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满足居民就业、医疗、保健服务等基本生活需求:注重对残疾人、老龄人、失业者、特困户等特殊人群的关怀,社会治安良好,社会秩序稳定,犯罪率低。根据上述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评价内容,结合国家环保总局的“生态市建设指标”以及张扬等专家制定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30】,笔者拟定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对照国内外发达城市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各个具体指标给出了参照标准(表3-1)。表3-1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内容指标单位标准人均GDP(EDLl)元}k≥50000经人均GDP增长率(EDL2)%≥12济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EDL3)%≥70及第三产业劳动力占从业人员比重(EDL4)%≥65经展济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EDL5)%≥50局平人均地方财政收入(EDL6)·元}k≥6000效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EDL7)元/人≥15000集经万元GDP能耗(EFEl)吨标准煤/万元≤O.6约济万元GDP降耗率(EFE2)%≥4.5化万元GDP水耗(EFE3)吨/万元≤20廷行万元GDP电耗(EFE4)万千瓦时/万元≤O.08效能源消费弹性系数(EFE5)%≤0.6盔社会劳动生产率(EFE6)元f人≥10000016 第3章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I=II.I!!!曼曼!蔓!!!曼曼!曼!!曼曼!曼曼量曼!曼曼曼曼皇!曼!曼!皇城市空气质量好于或等于2级标准(EQl)天/年≥330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EQ2)%≥45境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EQ3)m2/人≥12质人均拥有道路面积(EQ4)m2/人≥20环目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EQ5)%≥95里境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EQ6)分贝≤50健康城市污水处理率(ECl)%≥95友环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EC2)%100好境工业用水量重复利用率(EC3)%≥85治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EC4)%100化理工业粉尘去除率(EC5)%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EC6)%≥95环境环保投资总额占GDP比重(EMl)%≥5管理基础设施投资占GDP比重(EM2)%≥10人城市化水平(PDLl)%≥80文人口自然增长率(PDL2)‰≤1.4发人均预期寿命(PDL3)岁≥75展恩格尔系数(PDL4)%≤30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PDL5)元{k≥20000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PDL6)元}k≥12000社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PDL7)m2/人≥30会科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SCLl)k{页k≥500稳技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SCL2)人{瓦k≥500定教学龄儿童入学率(SCL3)%100和育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SCL4)%≥3谐水教育经费支出GDP比重(SCL5)%≥2.5亚每百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SCL6)个/百页人≥5化服城镇登记失业率(SGLl)%≤2务每一城市就业者负担人数(SGL2)人≤1.2保人均保险费(SGL3)元}k≥2000障用水普及率(SGL4)%100水用气普及率(SGL5)%100每万人拥有医生(SGL6)k}页k≥60平每万人拥有病床(SGL7)床/万人≥903.1.3评价方法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包含指标数量较多,如何把多个指标综合成统一的评价指标来进行城市间的比较评价,需要用到多指标综合评价法,而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关键是确定各属性指标对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发展影响的相对权重系数和指标的合成方法。17 河北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前,权重系数的确定主要有两类方法,一类是主观赋权法,主要是相关行业专家的判断打分,如层次分析法(AHP)、德尔斐(Delphi)法;另一类是客观赋权法,根据属性指标的数据特征赋权,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主观赋权法依赖专家经验,考虑全面,但难免有主观臆断的情况;客观赋权法主要根据一定方法对各属性指标数据特征进行定量分析,没有主观影响,相对比较客观,但采用定量分析时却往往有某些局限性,如使用较多的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当属性指标的相关性较高时才能得出各属性指标共有的所谓主成份或者因子。本文在检验了指标间的相关系数之后,发现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相对较高,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各指标进行客观的赋权。其计算步骤如下:(1)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涉及范围较广,指标之间大多具有不同的属性和单位,而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难以进行比较。如果直接对它们作因子分析结果就会出现偏差,数值高的指标在综合分析中的作用被夸大,同时数值水平较低的变量的作用被削弱。因此在对指标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前,有必要对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简单的数学变换来消除各自表量纲的影响。将原始数据建立成刀个区域P个指标的矩阵啄卢1,2,⋯⋯,g/;,=l,2,oo-oR-9p),采用Z—s∞愆法进行无量纲化,得到%矩阵。正指标无且纲化斌乙2警,逆指标礁纲化蚍匆2学。1一其中:石=二·y蜀,为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玎等S=,为样本数据的标准偏差。(2)计算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礅。鼢i1主1-1学·学=i1嘻面·磊(3)求礅矩阵的特征值入t(k=l,2,⋯⋯,p)和特征向量Lk(k=l,2,⋯⋯,P)。根据特征方程IR一刀l=O计算特征值入七,并列出特征值入七的特征向量厶。18 第3章循环经济犁生态城市建设水平评价(4)计算贡献率靠={L,∑九七累计贡献率Dk--∑乃。选取Dk≥80%的特征值入l,入2,⋯⋯,入州(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