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

ID:32127400

大小:4.17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1-31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_第1页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_第2页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_第3页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_第4页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0扬州人学硕上学位论文提高到2.0%。德国波恩大学试验站研究表明,每公顷施入6.5吨秸秆并补充氮肥,19年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从1.02%增加到1.48%。英国洛桑试验站进行的长期定位试验(Broadbald试验和Hoosfield试验)表明持续秸秆还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可明显高于相同环境条件下不实施秸秆还田的土壤,而适度的土壤有机质足可以保证作物达到高产的环境要求。秸秆还田技术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农业的重大措施之一。1.3国内研究概况与进展1.3.1国内研究概况我国秸秆还田事业起步相对较晚,以前的秸秆还田大多是低层次的,且缺乏一定的技

2、术手段【5】。相关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与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平衡关系密切,已成为可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业部将秸秆还阳列为“丰收计划”和“沃土计划”的主要内容,各个领域研究积极活跃,各项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秸秆还田已由秸秆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发展到对土壤微生物群、土壤酶活性、碳素活化和积累、反硝化、N20排放、甲烷排放、以及对作物的光合特性、田间草群及纹枯病的影响。研究领域也由单一的粮食作物扩展到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研究的地域范围增大及土壤类型也在不断增多,机械化进程更是突飞猛进,各种还田

3、机械不断的被研发出来,促进了我国秸秆还田事业的蓬勃发展,秸秆还困为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曾木祥等【6】连续3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可使土壤中O.25.1mm微团聚体由原来的18.6%提高N32.28%。孙皓等【7】研究表明,连续5年秸秆还田可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秸秆还田对维持土壤有机质平衡有重要作用。詹其厚【8J等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明显增加土壤中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汪金肪[9】等报道与单施化肥比较,秸秆还田配施化肥砂姜黑土中交换态锰、锌、铜含量分别增加11%、21%、41%,有机结合态锰、铜分别增力1:119%和10.

4、3%。钱素文【lo】等报道,每100kg秸秆还田可使小麦增产315kg/hm2,使水稻增产279kg/hm2。吴婕【ll】等在丘陵区土壤上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在季节性干旱的夏炎:高产稻麦两熟制条件下秸秆还田效应的研究旦丘陵地区进行了麦秸还田种植水稻可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李孝勇【12】等通过秸秆还田可培肥地力试验研究指出:在酸性红黄壤上用秸秆配施化肥,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单施化肥提高了4%.28.7%。由于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促进了土壤中营养元素的富集和协调。秸秆还田与单施化肥比较,土壤全氮含量增加了5.5%.40.1%;碱解氮

5、含量增加了13.2%;有效钾含量增加了4.8%.21%。作物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其中以稻草还田效果最佳,且土壤养分的增加量随着稻草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1.3.2国内研究进展1.3.2.1秸秆还田对土壤地力的影响(1)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秸秆还田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影响非常直接,主要包括土壤容重、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团粒结构等。土壤容重是土壤的重要物理性质之一,它影响土壤的孔隙度与孔隙度大小分配,以及土壤的穿透阻力,进而影响到土壤水肥气热条件与作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穿插。吴婕⋯】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后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与对照相比,各覆盖处

6、理的土壤容重降低幅度为1.86%.3.73%,与对照相比较,覆盖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增加幅度为2.88%.5.76%,孔隙比与孔隙度的变化规律相同。蔡晓布【14】等通过秸秆还田对西藏中部退化土壤环境的影响得出,各处理土壤容重较CK下降7.1%.17.0%,而土壤孔隙度则增加5.9个百分点。孙皓【7】等研究表明,秸秆还田提高土壤孔隙度,使土壤团粒化,总孔隙度增))112.9%,有效孔隙度增加5.8%,容重降低了10%;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田间持水量提高7。2%,提高自然降水的有效性和土壤抗旱能力。土壤温度是影响微生物活动的重要物理因子,土壤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动,

7、及对还田秸秆的分解、再利用等作用又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土壤温度。很多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对光辐射吸收转化和热量传导均有影响。秸秆还田下土壤温度变化趋于缓和,低温时有“增温效应”,高温时又有“低温效应”,即能够平抑地温变化,缩小昼夜温差,这种双重效应对作物生长十分有利,能有效地缓解气温激变对作物的伤害。在麦秸秆还田栽培水稻时还田处理的温度显著高于未还田,尤其中午12扬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时温差相当明显115J。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活的基本条件。水分的适宜与否直接关系到微生物活动的强弱。大量研究表明,秸秆还田下,作物生育前期蒸散耗水比裸地少

8、,中后期蒸散耗水比裸地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