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

ID:32113410

大小:102.1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1-31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_第1页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_第2页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_第3页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_第4页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amp#183;颐》卦试释.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文学论文-楚简《周易·颐》卦试释马承源先生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该书所载《竹书〈周易〉》,“共58枚简,涉及34个卦内容,1806字,是已经公布的三批竹简中篇幅最大的一篇。它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周易》文本。”[2]因此,对于《周易》研究,其意义不难想见。今以整理者濮茅左先生的释文和考释为基础,谈谈自己对于释读楚简《周易·颐》卦的意见。 一 楚简《周易·颐》卦卦辞濮矛左释文:“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濮茅左考释:“实”,或作“食”。[3]按:卦画所谓“八”,实为阴爻“”,是抄手为避免阴爻中间断开的部分墨水模糊连成直线以致与阳爻相混而采

2、取的变通办法。简文爻题皆称“六二”、“六晶(三)”、“六四”、“六五”,而不称“八二”、“八晶(三)”、“八四”、“八五”就是证明。[4]因此,楚简卦画“”实即“戻”,并没有其他的深意。阮元《十三经校勘记》:“‘实’,石经、岳本、宋本、古本、足利本同。闽本、明监本、毛本作‘食’,非也。”[5]从楚简本和帛书本皆作“实”来看,阮元以闽本、明监本、毛本作“食”为“非”,显然是正确的。 二 楚简初九爻辞濮矛左释文:“初九:尓?龟,观我?颐,凶。”濮茅左考释:“”,读为“舍”。“?”,《说文》:“眇也。”段玉裁注:“眇各本作妙,今正。凡古言?眇者即今之微妙字。眇者,小也,引申为凡细之偁。微者,

3、隐行也。微行而?废矣。”《玉篇》有“”字,引《书》“虞舜侧”,云:“亦?之俗体也。”《集韵》:“通作微。”[6] 按:“”字即“豫”,从予,从象。《蔡侯编鎛》有“”字[7],上部即“”。王弼本和阜阳汉简本的“舍”[8],古音为鱼部书母;楚简的“豫”从“予”得声,“予”古音为鱼部喻母。韵同声近,故能通用。 “?”,王弼本作“朵”,帛书本作“”,阜阳汉简本作“端”[9]。“?”《说文解字》徐铉注:“妙也,从人从攵,岂省声。臣铉等案:岂字从?省,?不应从岂省,盖传写之误。疑从端省,端,物初生之题,尚?也。”[10]如此说来,“?”当隶定为“㪜”。楚简此字左下其实从“而”,隶定为“㪜”也是可以

4、的。而“㪜”也就是“揣”。陆德明《经典释文》:“朵,多果反,动也,郑同,京作揣。”[11]说明京房本与楚简本是完全相同的。“揣”古音为歌部初母,“朵”为歌部端母,当为音近通用。帛书本之“”从“短”得声,古音为元部端母。与“朵”韵近声同,与“揣”也韵近,故能通用。阜阳汉简本作“端”,进一步证明将楚简此字隶定为“㪜(揣)”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如果楚简隶作“?”,古音则为微部明母,与王弼本之“朵”、帛书本之“”、京房本之“揣”、阜阳汉简本之“端”的关系就不好解释了。至于“朵”、“揣”、“”、“端”何者为本字,也是值得研究的。黄侃先生认为:“‘揣’训动者,仍为‘朵’之叚借。”[12]徐芹庭说同

5、。[13]这是传统的、主流的意见。从楚简本来看,我怀疑“揣”为本字,帛书本作“”,也与“揣”近。阜阳汉简本作“端”,与“揣”皆以“耑”为声符,乃出于“揣”。从形义关系来看,“揣”训“动”也较“朵”好。“揣”的本义为“度量高低”,引申为“动”非常自然。而“朵”的本义是“树木垂朵朵也”(《说文·木部》),“动”义并不很清楚。因此,楚简“揣”当为本字,后来假借为“端”或“朵”,京房作“揣”,正反映了古文的原貌。 三 楚简六二爻辞濮茅左释文:“六二:曰颐,经于北洍,征凶。”濮茅左考释:“”,从辵,真声,疑同“遉”,读为“填”,《说文》:“填,塞也。”“填颐”,糊口。“”,……读为“弗”。“经”

6、,常。“洍”,读为“颐”。[14]   按:简文当断句为:“六二:曰颐,经;于北洍,征,凶。” “曰”字王弼本、阜阳汉简本无,而帛书《易经》本同,说明这绝非衍文。相反,应该是王弼本、阜阳汉简本脱“曰”字。这从下文的断句可得到印证。“”,王弼本、帛书《易经》本作“颠”,阜阳汉简本作“奠”[15]。“”即“?”。《说文·走部》:“?,……读若颠。”也作“蹎”。《荀子·正论》:“蹎跌碎折,不待顷矣。”杨倞注:“蹎与颠同。”可见“”与“颠”音同通用。“奠”古音为文部定母,“颠”古音为真部端母。《礼记·檀弓上》:“主人既祖填池。”郑玄注:“填池当为奠徹,声之误也。”《周礼·春官·丧祝》贾疏引“填

7、池”作“奠徹”。[16]韩自强引焦循说:“读为颠倒之颠,填也。”以为:“鼎卦‘颠趾’,帛书正是作‘填止’。……奠,填,颠同为真部字,可以通假,故阜易借‘奠’为‘颠’。”[17]王弼注、李鼎祚《周易集解》引王肃说[18]都认为“养下曰颠”。孔颖达疏:“颠,倒也。”认为“颠”之“养下”义系由“倒”出。[19]李镜池认为:“颠颐,善于颐养,好好解决养生问题。颠,真声,故借为慎,善也。”[20]此说近是。“颠”、“”本字当为“慎”,不过“慎”义为重而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