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

ID:32108800

大小:718.0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9-01-31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_第1页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_第2页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_第3页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_第4页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5A版】小学数学教学理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小学数学教学心理第一节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几种因素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既与学生的认识活动中的智力因素有关,也与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第一节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一、小学数学学习动机及其培养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心理因素,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从动机产生的根源上分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引起的心理因素(兴趣、爱好、求知欲)转化而来的动机;外在动机是由学习结果所引起的心理因素(成绩、荣誉、奖励、赞许)而产生的学习动机。一、小学数学学习动机及其培养2、小学

2、数学学习动机的其培养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运用反馈原理,强化学习动机发挥迁移功能,增强学习信心二、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及其培养1、学习兴趣概述兴趣不是天生的则后天获得的,所以兴趣是可以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愉快的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分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2、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最初兴趣产生于学习的外部活动。兴趣开始是泛化、无选择的。学生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性的知识最感兴趣。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作用。二、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及其培养2、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联系实际,唤起兴趣探

3、索规律,引发兴趣质疑问难,激发兴趣用脑并用,促进兴趣体验愉悦,稳定兴趣课外活动,发展兴趣三、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及其培养1、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意义学业失败:学业成功:缺少努力25%良好习惯:33%缺乏兴趣35%兴趣25%个人问题8%智力18%其它32%家庭5%其它19%2、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第二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一、小学数学思维概述1、数学思维的含义概念: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结构关系)交互作用并按照一定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第二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2、小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阶段直观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小学生

4、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阶段。过渡:首先,它表明了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是逐步发展的;其次,正因为是“过渡”,即使到了五六年级,学生仍不能象成人那样完全依托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思维,往往还要具体的表象作为认识的支柱;再次,这种“过渡”不是单纯的一减一加的关系,数学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往往是兼而有之的,始终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第二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3、小学数学思维的特点思维的概括性思维的问题性思维的逻辑性第二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二、小学数学思维的分类1、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根据解决数学问题的方向不同划分)集中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朝着一个目标、遵循

5、单一的模式,求出归一的答案。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反映为按照既定的目标,严格用意义、定律、法则、公式去思考,从而获得同一的结论。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在解决问题时,能根据已提供的条件,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从多个方向、不同的途径去探索思考,以寻求解决总理的途径和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反映为一题多解。此二者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在集中的基础上才能发散,在发散的基础上再集中;集中是发散的起点和归宿,发散又是其中的中心环节。第二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二、小学数学思维的分类2、再造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根据数学思维的品质划分)再造思维是指根据原有的经验和已经掌握的解题方法、策略,在

6、类似的情境中直接解决问题的思维形式。创造思维是指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指导下,把头脑中的已有信息重新加工,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设想、新方法的思维。三、小学数学思维的方法与过程(一)观察与比较1、观察是指人们对周围客观世界的各个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存在的自然联系的实际情况,加以有目的的感知,从而来确定或研究它们的性质或关系的一种思维活动。第二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观察具有两个特征:(1)观察的双重性:观察不仅仅指利用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进行的感知活动,还包括对客观事物的领会和理解(思维)。在整个观察活动中,和思维是同步进行的,为思维提供了依据,思维有为

7、进一步感知提供了新目标。观察具有两个特征:(2)观察的客观性。人的观察具有主观性,人的知觉有一种趋向于稳定性,完整性和对称性的倾向。要保证观察的客观性,就应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的任务和对象的特点,观察顺序:整体→部分→整体和部分→整体→部分两种方法。2、比较是借以认出对象和现象的一种逻辑方法。发展小学生比较能力,要注意其阶段性(1)先比较事物的不同因素,再发展到比较事物的相同因素。(2)先比较事物差异性较大的属性,再发展到比较事物差异性较小的属性。(3)遵循从感知比较发展到表象比较,再发展到概念比较这一规律。(二)分析与综合分析是指在头脑中将对象和现象分解

8、成个别部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