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102302
大小:655.46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1-31
《半夏调中颗粒联合穴位点按法治疗吐酸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765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半夏调中颗粒联合穴位点按法治疗吐酸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combinedwithdrugefficacyinthetreatmentofREpositive,especiallyinreducingtherecurrencerateandreduceanxiety,hasobviousadvantagesinimprovingemotion.【KeyWord】RE;SyndromeofIntermingledHeatandCold;tiaozhonggranule;ClickingAcupuncture;VI半夏
2、调中颗粒联合穴位点按法治疗吐酸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英文缩略词表VII半夏调中颗粒联合穴位点按法治疗吐酸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刖盖胃反流性食管炎(GERD)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改变,可导致食管黏膜炎症、糜烂、溃疡、甚至纤维化表现。具文献报道,反流性食管炎(RE)约占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40%左右【11。其发病与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降低及一过性食管括约肌松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心理社会影响等因素有关【21。国外报道反流性食管炎发病率约9%【31。西方国家的发病率高,而亚洲地区发病率
3、低。这种地理学差异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饮食结构改变、吸烟、肥胖、饮酒及精神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有效的防治反流性食管病,已经成为现阶段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的热点问题。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尚在探索中,目前认为引起RE的首要因素是食管胃运动功能障碍,包括食管体部的运动功能、LES功能及胃运动功能障碍,胃内容物越过LES反流至食管内,胃内容物中的损伤因素如胃酸、胆汁酸、胃蛋白酶等,对食管黏膜的进一步损伤而导致反流性食管炎[41。其病因与某些疾病(如糖尿
4、病)、药物(如平滑肌松弛剂)和食物(如高脂食物、巧克力、咖啡、茶类饮品等)都相关,以上因素均可能导致LES功能障碍,引起食管反流表现。因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因较复杂,现阶段西医诊疗多以联合用药治疗为主。选用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镁等)、促胃肠动力药物(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及胃粘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果胶铋等)按疗程服用。但迄今为止,抗反流的促动力药物长期疗效不尽人意,而抑酸剂虽能迅速缓解症状,患者在服药期间泛酸、烧心症状虽能得到有效控制,在减量及停药后,以上症状往往会出现反复。反流性食管炎规范治疗所需经费
5、较高,多数患者在治疗中期因经费不足,而未完成整个治疗周期,从而半夏调中颗粒联合穴位点按法治疗吐酸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导致治疗效果不满意。中医对“吐酸病”的认识首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呕吐酸⋯⋯,诸逆上冲⋯⋯。”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也提出了“吞酸”、“吐酸”病名,其论述的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所称的“反酸"大致相同。根据《内经》及《医林绳墨》等文献记载,凡酸水由胃中上泛,若随即咽下者,称为“吞酸”;不咽下而吐出者,则称“吐酸”。中医认为“吐酸病”的病因病机为脾胃气机升降功能失调,胃气上逆、酸水泛溢而发
6、病【51。结合现代医学,这可能就是LES功能异常、胃十二指肠功能异常、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袭作用的中医病理生理基础。中医的整体关联在治疗上始终贯穿维持胃的通降功能的思想。主张降逆和胃。这一思想与西医治疗上主张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妙。近年来,研究证明益气健脾方药具有抗胃酸及胃蛋白酶的侵蚀,保护食管黏膜、强化黏液屏障作用,两者不谋而合,与西药治疗相比,中药优势明确,具有多系统、多靶点的作用特点[61。因此,如何以科学的依据佐证中药治疗中的优势,可能会为有效防治RE提供机遇。古代医家根据脾胃病理特点,提出辛甘入脾
7、,辛苦入胃,治脾当用温升,治胃宜用苦降的用药规律。同时强调升脾兼顾降胃,降胃佐以升脾。脾胃同治,当温升与苦降并用而有主次之【7】。半夏调中颗粒是总结了历代医家治疗“吐酸病"相关临床经验,在“半夏泻心汤”的基础上加减,君药为姜半夏,其降逆之功极佳,炮姜、黄芩、黄连为臣药,辛开苦降,佐以太子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达到恢复气机升降功能和强化机体抗邪能力,同时加入杏仁、厚朴,起到苦温下气,助肺气肃降的作用以利胃气和降18]。“半夏调中颗粒”由武汉市第一医院药剂科制备,已获湖北省药监局制药批号:鄂药制字2005第Bz01.1
8、12号。前期研究表明,半夏调中颗粒可通过增加GAS、SP的表达,同时减少NOS、VIP的表达,从而起到调节胃肠运动的作用,使2半夏调中颗粒联合穴位点按法治疗吐酸病寒热错杂型的临床观察LES张力增加,减少反流,达到抑制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另一方面通过减少氧化损伤,从而减少食管鳞状上皮抑癌基因p53突变为致癌基因,阻止食管黏膜组织由炎症向腺上皮化生,抑制细胞增殖,减少PCNA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