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林则徐学西方思想论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林则徐学西方思想论析[政治]秦小茹 约2286字 摘要: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激烈变化、社会思潮急剧变迁,林则徐在中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紧要关头,领导抵抗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同时又带头了解西方和学习西方。成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Abstract:Theopiumwarinchina,drasticchangesandsocialthoughtatthedramaticchanges.Linzexuinchinesehistorymajorturningpointinthecrisisofresistanceagainstaggression,theleadershipof
2、thewesterncapitalistcountries,andtaketheleadtounderstandwesternlearningandwestern.As“openingtheeyestoobservetheworld”thefirstperson. 关键词:林则徐学习西方途径 Keywords:Linzexulearningwesternway 作者简介:秦小茹,女,1987年生,吉林省安图县人,现为东北师范大学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一、林则徐学习西方思想产生背景 当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时候,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处在满族建立的清王朝的统治下。
3、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的中国,在乾、嘉以后,衰败日剧,闭关更甚。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阻碍了中国造船航海业的发展,阻碍了国内手工业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姐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且闭关政策进一步助长了清朝统治集团置身于世界局势之外安于现状顽周保守的虚骄心理,使清代的政治更加腐败。 这个时期的林则徐,也和闭关时代其他开明进步分子一样,尽管对中外关系和外国情形有所触及,但严密的闭关政策和闭目塞听的风气,使他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不可避免的也同样受到严重的局限。但林则徐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发现自己的知识不足后,没有装腔作势,反而正视现实。勇于放下架子,探求新知。他在中华民族和西方资本主义侵
4、略势力的矛盾斗争的强烈刺激下,适应救亡图存的形式需要,由经世派而成为“开眼派”,并进而成为“学习派”,实现从开眼看现实到开眼看世界再到学习西方的连续飞跃。林则徐之所以和顽固分子不同,而且高于其他开明进步的爱国者,实现思想的连续飞跃,还有其主观因素: 第一,把民族自尊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勇于批判现实的精神,使他有可能通过睁眼现实,比较正确的认清国情,看到“天朝上国”的腐朽与落后。 第二,把抵抗外国侵略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之上。寻求“制夷之策”和富强之道的迫切愿望,使他有可能通过开眼看世界,对西方的侵略性与先进性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勇于抛弃夜郎自大的传统观念
5、。 第三,具有敢于“触讳”、追求真理的勇气和精神。 二、林则徐学习西方思想的主要内容 林则徐认识到,要有效抵抗西方侵略,必须学习西方。发出了像西方学习的先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组织翻译班子,不拘一格,选拔熟悉外情的人才,有计划地,大规模地搜集和编译外国书报。 林则徐把西方各国作为一面镜子,已经参照出中国非惟在地理方位上不在世界的中心,特别是在国力方面也并不是万国来朝的中央大国。在中国近代,坦率而明确地承认西方先进和中国落后的是从林则徐开始,这是艰难而珍贵的第一步。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认识自己不容易,反省自己的落后更不容易,特别是在中国对于自己有一种“世界中心”感觉的传
6、统氛围中做到这一点,更是加倍地艰难。林则徐如实承认中国在船炮武器方面“不如夷”了,但却没有因此而悲观气馁、甘居下游。他认识到,当时的军事侵略不是来自比自己落后的民族,而是来自拥有船坚炮利的西方先进国家。甚至在赴戍伊犁的途中,他还念念不忘建立一支“器良、技熟、坦壮、心齐。”的新式水师。 由于对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和国际关系有比较具体了解,他有效地利用了美、法两国与英国在对华贸易方面存在的矛盾,利用了英美两国尤其是英国内部均有人抨击对华鸦片走私的有利形势,维护中国在禁止鸦片走私方面的立法主权。同样,由于对各国法律有所了解,林则徐又有力地根据国际法,坚持要英方交出杀害华民的凶手,按中国
7、法律治罪,维护中国司法主权。林则徐为开展外交斗争,摘译滑达尔所著《各国律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引进国际法并运用于对外交涉的创举。 三、对林则徐的评价及启示 林则徐在广东期间,与英国侵略者作战共七次,中国军队都获得了胜利。战争的实践,充分证明了林则徐整顿海防的成绩是巨大的。林则徐领导广东军民抗击英国俊略,为保卫祖国领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留下了最光辉的开篇,特别是他“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和建设近代海军的主张,虽然在当时都未能得到实现,但对后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