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2008932
大小:5.58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1-30
《白马寺建筑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洛阳白马寺中国佛教文化与白马寺白马寺的发展建筑与环境分析中国佛教文化与白马寺一.中国佛教的起源与发展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之一,在各国都有着广泛的信众,特别是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最大的宗教。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印度,是由印度人悉达多·乔达摩创立的,即释迦摩尼。佛教主张无常和缘起思想,赞成众生平等思想,基本教理有四谛、五蕴、八正道贺十二因缘等,主张依经、律、论三藏,修持戒、定、慧三学,以断除烦恼而成佛为最终目的佛教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正式传来中国,当时中国的国都是洛阳,所以佛教便在洛阳首先传播。到了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外建造了一座僧院
2、,为了纪念那匹将经书驮来的白马,所以命名为白马寺。东汉时期,绝大多数佛经译在洛阳,白马寺是最重要的译经道场。西域的佛教学者相继来到我国,如安息的安世高、安玄,月氏的支娄加,此外当时在洛阳传经的还有天竺的竺大力、安息的安玄、康居的康孟祥、康巨,以及受教于安世高而和安玄合作译经的汉人严佛调等十多人。至东汉末年,共译出佛经二百九十二部、三百九十五卷中国佛教文化与白马寺至北魏,洛阳佛寺已多达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光是我国北方地区,就有佛寺三万余所,僧尼二百万人。当时佛教主要宣扬人死精神不灭、因果报应、行善积福、慈悲不杀等教义,优婆塞有五戒(戒杀生、偷盗、邪淫、妄
3、语、饮酒),沙门有二百五十戒。“佛家以酒肉为上戒”,“沙门剃头发,披赤布”,“见人无跪起之礼,威仪无盘旋之容”。“汉世沙门皆衣赤布,后乃易以杂色”。这便是我们世俗中认为和尚不能娶妻的缘由了。通很多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中国佛教与佛教建筑的发展也是一种辩证的关系。佛教兴盛,可以带动佛教建筑的大量兴建,而众多的佛教建筑的存在,也对佛教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佛教文化与白马寺二.白马寺的创建在印度,佛教早期并无寺院。佛教徒按照佛陀制定的“外乞食以养色身,内乞法以养慧命”的制度,白天到村镇说法,晚上回到山林,坐在树下,专修禅定。后来摩揭陀国的频毗沙罗王
4、,布施迦蓝陀竹园,印度佛僧才有了第一个寺院。印度人称佛寺院为“僧伽蓝摩”,略称“僧伽”。僧伽蓝摩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精舍式,一是支提式。精舍式的僧伽,设有殿堂、佛塔,殿堂内供奉佛像,周围建有僧房。支提式僧伽,是依山开凿的石窟,内有佛塔和僧侣居住处。这两种形式的建筑,不但建筑单体的风格不同,周边环境与空间的组织也不相同,传入中国后,这两种形式逐渐发展为中国佛教建筑中的寺院和石窟,两种形式都发展出了璀璨的文化。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中国创建了白马寺,白马寺采用了“精舍式”的形式,是我国的第一座“精舍式”建筑。同时期,在白马寺东南方向不远处,还建造了
5、一座佛塔。这座塔结构严谨,造型别致,古朴秀丽,是中国最早的古塔,与第一古刹白马寺遥遥相望。它们并称为全国佛教史、建筑史上的两颗明珠。中国佛教文化与白马寺在我国,佛教传来之前,寺并不像后来指的是宗教建筑。在秦代,寺代表官舍。到了汉代则是朝廷所属政府机关的名称,“凡朝廷所在,皆谓之寺”。汉代中央各行政机关的九个官署,就合称为“九寺”。九寺中的“鸿胪寺”,就是接待印度高僧的地方,类似于现代的国宾馆。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兴建了第一座佛教5建筑白马寺,中国人从此开始将这种建筑称为“寺”。通过这样的叫法,说明了两个问题:其一,说明“寺”这种新型建筑的形式是建立在
6、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的基础上的,他们之间有很多共同点。比如白马寺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的形式,这些殿堂建筑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其二,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任何的建筑都是有比较严格的等级之分的,而把朝廷高级官府的称呼用来命名佛教建筑,说明“寺”这种建筑形式的等级是很高的。比如白马寺中的许多建筑用料、施工工艺、装饰手法上都是用的较高等级的处理手法。由此可以看出,白马寺在创建之初,从城市规划角度来说,建造者是希望它能够成为该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起到带动地区宗教、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作用,而后来的发展也说明它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白马寺的发展一.白马
7、寺建筑与环境形制的发展自从白马寺创建以来,随着佛教逐渐与中国文化结合,佛教建筑的建筑与环境形制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一开始的带有印度色彩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具有浓厚中国传统韵味的形式。佛教建筑的中国化演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佛教建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同中国的本地文化逐渐融合,吸收了中国本地文化的特点,如含蓄、内敛、素朴等传统哲学思想和统治阶级的封建等级思想都对它产生了很大影响;另一方面,佛教内部各种宗派之间的联系、影响、斗争也影响着佛教建筑的演变。白马寺对于中国佛教的这种历史现象有明显的反映。同大多数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佛教建筑的建筑与环境
8、形制的演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的。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时期的建筑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