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

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

ID:3198364

大小:3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20

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_第1页
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_第2页
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_第3页
资源描述:

《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改善民生的四个切入点[社会与教育]张道航  约4325字  [摘要]民生问题所涉范围广泛,民生的改善是持续不断的过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把握新形势、新趋势、新规律,从新的情况入手找准新的切入点。就我国当前来讲,一是要从改善困难群体生活入手;二是要从市场失灵的地方入手;三是要从建立健全制度入手;四是要从统筹城乡发展入手。  [关键词]民生问题;规律趋势;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8)04-0061-02  民生问题千头万绪,但也正如俗谚所说,“民以食为天”

2、。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所面对的最大的民生问题就是摆脱贫穷,解决十多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们这个曾经是共同贫穷的国家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达到了总体小康水平,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的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性成果。然而,“沧海百年,民生不息”,旧的民生问题解决了,人民群众对于生产、生活、生存环境的改善,以及社会公平正义必然会产生新的期待。这就需要把握新形势、新趋势、新规律,从新的情况入手找准新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好新的民生问题,促进民生的改善与安康。  一、从改善困难群体

3、生活入手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执政治国的基本追求。为了实现这样的主张和追求,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直至改革开放,才使得民生问题的解决在中国出现了转机。但也必须看到,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尽管目前中国已经出现了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群体,可是由于地域、历史、资源禀赋、个人能力等因素影响,仍有一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而且从总体上我国仍是一个困难群体占相当大比重的国家。富裕群体因为占有较多资源,可以游刃有余地在这个社会上得以生存,而困难群体因为本身占有资源较少或者不占有资源

4、,如果没有来自于其他方面的帮助,不仅生活会陷入困境,有的怕连生存也难以维系。从目前中国的这一现实出发,着眼于民生的改善,就应当做好对这部分困难群体的帮扶工作,使其生活能够得到基本的保障和相应的改善。主要途径就是让富人多交点税,并通过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帮助困难群体,让他们也能得以体面地生存。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困难群体的利益,也是为了包括富裕群体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利益。因为从利益关系角度看问题,社会各阶层间有着相融互补的一面,尤其在重大利益格局中,各阶层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才有可能各自分享到更多的利益,即实现所谓“帕累托

5、最优解”。  民生领域是社会差异最为凸显的领域,无论从生产、生活还是生存条件看,社会各阶层的差异都是普遍存在的。但是,通过发展逐步缩小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不平衡,并让差异保持在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可的水平上,这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也应当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取向。从这个意义上讲,改善民生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过程,因为一个缺少公平正义的社会,不仅不会有民生的安康甚至会引发社会危机。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时,进一步强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将改善民生同促进社

6、会公平正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是相得益彰的。从改善困难群体生活入手,进而促进全社会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民生状况的改善,正是充分地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的民生思想和公平正义主张。  二、从市场失灵的地方入手  市场经济对于解决中国的民生问题功不可没,乃至今后中国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都不能离开市场经济。但也必须看到,市场经济解决不了所有的民生问题。相反,由于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个别时期某些领域的民生问题可能还会相当突出。这是因为市场本身也存在着“失灵”的情况,即完全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自发调节,不可

7、能在所有领域都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从而找到“帕累托最优解”。例如,某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就是这种情况,由于这些公共产品在供给过程中无法拒绝“搭便车”的情况,所以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个人或企业便不愿提供这样的公共产品。为了弥补这种“市场失灵”,就得由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建立起公平公正的供给机制,向社会所有成员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否则,就会出现比市场失灵更加糟糕的“政府失灵”,从而给民生带来损害。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讲到了教育、就业、社保、住房、医疗等,这些

8、当前被人们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细观这些领域,一个共同的也是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都存在着市场失灵。为什么前些年这些领域的有些改革曾被社会诟病多时,甚至认为“基本不成功”?原因在于:一方面这些改革在国外的公共产品私有化理论影响下推行着民营化、市场化,另一方面又放弃了政府监管,从而出现了市场与政府“双失灵”的情况。对于已经走上了市场经济的中国来讲,能否公平公正地向所有社会成员提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