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967649
大小:487.25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1-29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附件5“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征求意见稿)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物联网与智慧城市关键技术及示范”重点专项的总体目标是: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重点突破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基于自主可控技术和产品构建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一体化服务系统,在京津冀、珠三角、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典型城市(群)开展集成创新与融合服务的示范应用,支撑具有中国城市特色的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分级分类示范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我国成为智慧城市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全球引领者。推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规
2、模化发展和“三融五跨”共享,形成完善产业生态链,使我国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技术研究、标准规范与产业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9年,专项将以推动智慧城市集成应用示范创新、形成核心共性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按照“特大城市”、“城市群”、“中小城市”、“国家新区”等四类不同智慧城市重大需求,启动若干应用示范任务,开展具有示范效应和辐射作用的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另按照智慧城市“感-联-知-用-融”的共性关键技术体系,启动若干共性关键技术与平台任务,支撑应用示范城市的集成创新。各研究任务要求以项目为单元整体组织申报,项目须覆盖所申报指南方向二级标题(例如:1.1)下的
3、所有研究内容-1-并实现对应的研究目标。1.面向不同类型城市的重大场景应用示范特大城市创新应用示范1.1智慧城市物联泛在接入网关及平台应用示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面向智慧城市精细化综合管理中众多设施物联化接入需求,研究可支持长距离、短距离,有线、无线等多种通信制式的极低功耗深度覆盖海量接入技术,包括支持超大容量、超远距离、超低深度、超高网络互联能力的控制算法、上下文感知、网络协同、移动性管理机制、业务适配与合成、高效资源调度等关键技术;研制具有多元、多维、多参自感知、自适应、自加载的高灵敏度接入模组和极低功耗动态全网通接入网关;研究城市恶劣环境设备能量供
4、给技术、设备成本降低方法、制定统一的数据接入与汇集标准,开发可支持批量生产的工艺装置;建立物联网前置、边缘分级计算决策体系,搭建可支持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物联网接入平台并建立示范应用。考核指标:研制一套具备自主获能的可灵活部署、可支撑深度覆盖、具边缘计算能力的综合接入网关,接入能力5公里半径内接入数量>1万,支持≥4种网络通讯制式,其中至少1种集感知、传输、处理于一体的自主SoC广域通信协议,传输延迟小于1秒,静态功耗不大于1uW,发射功耗不大于10mW,建立物联网前置、边缘分级计算决策体系平台,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市政设施、城管设施、交通设施、寄递安全、智慧
5、社区等不少于5场景示范应用。1.2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免疫关键技术与应用示-2-范(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聚焦智慧城市万物互联复杂环境中的现有物联网应用系统和未来物联网应用系统的网络安全保障两个层面,开展多传感器的城市公共安全监测、多源异构数据的安全交换与共享及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突破以威胁感知、异常检测、风险评估和态势分析为特征的物联网运行环境安全防御,并通过建设城市网络安全综合防控平台,建设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免疫系统与智慧城市网络信息安全运营中心的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整体网络安全,实现智慧城市建设从不安全向高安全的平稳过渡,并推动智慧城市网络
6、安全标准化工作以及应用示范。考核指标:建立物联网安全感知关键技术仿真验证平台、基于物联网智能感知的城市典型风险源综合监测系统等,搭建智慧城市网络安全综合防控平台,提供区块链结合PKI的密钥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可支持城市基础设施网络系统威胁感知、异常检测、风险评估和态势分析等能力,可实现对重要信息系统的威胁预警、事件通报和应急处置服务等综合防控,城市系统人群身份连接能力1000万,未知攻击威胁检测能力95%,城市数据处理能力40PB,网络安全风险预警能力30秒,在特大城市范围开展跨行业、跨领域、跨系统的大规模应用示范。城市群创新应用示范1.3国家中心城市数据管控
7、与知识萃取技术和系统应用(应用示范类)研究内容:面向国家中心城市运行管理的高动态、多模式大场景等典型应用,突破智慧城市核心概念建模与模型演-3-化、智慧城市知识库构建、知识可信度评估和多粒度模式涌现等技术瓶颈,突破对社会感知数据等新型数据来源的知识萃取技术,建立随城市发展而动态演化的智慧城市知识模型与知识分析推理系统。研究国家中心城市多源异构数据语义协同与数据深度挖掘的智慧城市知识库构建,以及模型扩展与跨领域知识协同的智慧城市高层核心本体建模、知识聚集等共性技术;研究城市跨域资源系统协同与动态多视图认知技术和系统;研究面向社会感知大数据的城市知识萃取与要素建模
8、技术;开展城市群体行为动态分析技术研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