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导论》试题

《法理学导论》试题

ID:31965235

大小:3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1-29

《法理学导论》试题_第1页
《法理学导论》试题_第2页
《法理学导论》试题_第3页
《法理学导论》试题_第4页
《法理学导论》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法理学导论》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法理学》综合测评卷A一、单项选择题1、法学又称法律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现象B.法律现象C.自然现象D.综合现象2、在我国,国务院有权制定()A.法律B.部门法规C.地方性法规D.行政法规3、下列法律文件中,属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是()A.宪法B.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证券法》D.法院调解书4、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特殊性调整D.社会性调整5、当代我国法学对法律制度进行本质分类的概念是()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C.法的历史类型D.法系6、法的历

2、史类型更替的条件是()A.生产力发展B.阶级斗争激化C.社会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规律7、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法学上被称为()A.法学体系B.法律体系C.法律制度D.法系8、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维护等级特权B.依法治国原则C.保留原始习惯痕迹D.确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9、有权对法律做出司法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B.高级人民法院C.中级人民法院D.基层人民法院10、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前提条件是()A.无产阶级夺取政权B.阶级斗争激化C.摧毁旧法体系D.人民参加立法11、社会主义法区别于

3、剥削阶级法的最基本特征是()A.科学性和公正性统一 B.阶级性和人民性的统一C.强制性和自愿性的统一 D.规范性和社会性的统一12、社会主义法和社会主义道德区别是()A.反映意志不同    B.思想基础不同 C.目的作用不同 D.制定和实施的方式不同713、社会主义法的阶级本质是指()A.工人阶级意志B.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意志C.全体社会成员意志D.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志14、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A.行政法规B.基本法律C.基本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D.地方性法规15、一般认为,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指明权利义务的部分

4、是()A.行为模式B.法律后果C.适用条件D.法律制裁16、一般认为,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A.法律的调整数量B.法律的调整对象C.法律的调整方法D.法律的调整内容17、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中属于立法活动有()A.法律解释B.法律清理C.法律汇编D.法律编纂18、在法律规范的人身效力上,我国采取()A.属人主义原则B.属地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属地主义为基础,属人主义、保护主义为补充的折衷主义原则19、在法律规范的溯及既往效力上,我国主要采取了()A.从旧原则B.从新原则C.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20、最高权力机

5、关的执行机关对其制定的法规所进行的解释是()A.学理解释B.司法解释?C.立法解释D.行政解释21、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A.立法上平等B.立法、执法、司法上平等C.在法的适用上平等D.在执法上平等22、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不包括()A.物质财富B.智力成果C.行为结果D.整体的人23、法律制裁的种类中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有()A.刑事制裁B.民事制裁C.行政制裁D.违宪制裁24、凡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和现象,法学上称为()A.法律权利B.法律主体C.法律事实D.法律客体25、法律关系主体以自己行为享有权利,

6、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是()A.权利能力B.权力C.权利D.行为能力26、若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法律解释冲突,有权做出最终解释的是()A.最高人民法院B.最高人民检察院C.全国人大D.全国人大常委会7二、不定项选择题27、从法律意识主体角度,法律意识可以划分()A.个人法律意识B.职业法律意识C.群体法律意识D.社会法律意识E.群众法律意识28、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基本形式有()A.法的制定B.法的颁布C.法的认可D.法的实施??E.法的解释29、法和原始社会的习惯主要区别()A.反映的意志不同B.生效的范围不同C.形成的方式不

7、同D.实施的力量不同E.目的使命不同30、法的创制活动虽然不尽相同,但一般可以分为几个独立的阶段,即()A.准备阶段B.认可阶段C.确立阶段D.完备阶段E.修改阶段31、法律规范中的调整性规范,根据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A.授权性规范B.确定性规范C.禁止性规范D.积极义务性规范E、消极义务性规范32、科学技术对法的发展影响表现在()A.科技发展改变了法的本质B.科技发展扩大了法律范围C.科技发展促进了法的形式的发展D.科技发展促进了立法的发展E.科技发展促进了法学观念和法律思想的发展33、我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是()A.革命

8、根据地的法是社会主义法的雏形B.在彻底摧毁国民党旧法统的基础上C.是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 D.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后形成的E.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法向社会主义法的过渡3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渊源是()A.国家机关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